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服装发展史》总论 第一 二章

《中西服装发展史》总论 第一 二章


穿贯口衫的原始人(甘肃辛店彩陶纹饰) 原始先民首创“贯头衣”贯头衣:用两幅窄布对折拼缝,上沿中部留口 出首,两侧留口出臂,无领无袖,缝制简易,束腰穿着
青海大通县出土彩陶盆上为我们展示的佩尾 饰与辫饰的原始人
穿圆球形下裳的原始人(1995年青海省同德 县出土彩陶盆)
新石器时 代的石制 和陶制的 纺轮,标 志着原始 手工纺织 业的开始 。
3、学习方法 ①划分主次,有所侧重。 对服装发展史的研究要运用客观比较,突出重点的方法。划分几个特征 性强的时代,着重研究这些时代最有代表性的服装现象,略小而存大,举 重以明轻,理顺脉络,划分主次,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突出主要的重点的环 节因素,这样才能正确清楚地认识其对服装的影响。 ②本课程是从服装发展的共性特征入手,总领人类服装的演变历史,再 分别重点表述中西方的服装发展进程,最后对中西方的服装做跨文化的比 较。 服装发展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服装的创始与起源,即研究人类从何 时穿衣与为什么穿衣;中国服装发展史。重点讲叙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各 朝代的服装状况及演变历史:外国服装发展史,主要以西欧各国服装发展 进程为主线,重点讲叙,古代、中世纪及近、现代西方服装的变迁过程。
3、装饰审美说 认为:人类服装起源于人类对美的追求。 装饰说:衣物产生于人们特别喜欢装饰即最 惹人注目的部分的欲求。 人类装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旧石器时代 ,原始民族用美丽的羽毛、闪光的贝壳来装 饰自己,用彩色文身、疤痕、毁伤肢体、人 体变形等肉体装饰方法来满足审美的需要。
+ 三、性需求论 + 1、遮羞说(羞耻说) + 认为:服装起源于人
+ (3)陈腐的制度
+ (4)顽固的习俗(例如汉族女子裹小脚)
+ 2.动力因素
+ (1)新的生活方式 + (2)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提高
+ (3)时尚青年与妇女
+ (4)社会变革
+ 渐变是指服装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缓慢的
变化着,人们慢慢的习惯它,不知不觉地 予以接受和认同;激变是指在极短的时期 内服装发生根本的改变;交叉是说这两种 变化可能在同一时空内并存,也可能在相 对的时间段里交替出现。
+ + + + + + +
第一节 影响人类服装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 (1)政治思想和人文 (2)科技和经济 (3)习俗心理和时尚
+ 二、功能因素
+ 1.物质功能因素 + 2.精神功能因素
+ 一、阻力和动力的矛盾
+ 1.阻力因素 + (1)落后的经济
+ (2)封闭的地域
(二) 兽皮与草叶装饰时期(距今 25的旧石器时 代中期至晚期,人类进入智人阶 段,智人能制造石器、骨针、骨 锥,能用兽牙、贝壳、石子制作 项链等饰物。智人的体毛以逐渐 退化,学会了人工取火、架木为 棚 ,御寒衣物有兽皮、羽毛、树 叶、茅草。能剥兽皮经简单处理 后围身,创建了原始的服饰,人 体装饰现象有皮肤着色、文身等。
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的葬礼
克罗马农人生活情景
兽皮披
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 ,兽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 材料。
穿兽皮的远古人类
骨针的出现表明 了史前人类已经 懂得缝纫的方式 ,将兽皮接缝而 成衣的可能。
从上图可以看出原始人的兽皮装是用骨锥、 骨针与动物的韧带(筋)来缝制兽皮的
山顶洞遗址
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 的多件穿了孔的石珠 、砾石、鱼骨、兽骨 、兽齿、贝壳与骨针 。
(3)任务 ①揭示各个历史时期特定地域的经济、政治、宗教、艺术、科技及战争等 各种社会因素,对服装发展、演变的作用和影响; ②揭示各个历史时期服装发展过程中的传承与变革的真正原因,为今天的 服装研究寻找科学依据,提供有益的借鉴; ③通过服装发展的东西方文化比较。探寻人类服装发展的共性模式。
(4)课程教学目标 ①了解中外服装在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 基础状况、历史背景以及主要特 点,认识服装变迁的一般规律,了解中西服饰文化。 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与识别能力,正确处理“传统与现实”、 “民族与时代”的关系。 ③批评的继承中西方服装文化的优秀遗产,拓展服装设计的创新思维。
(1)人类进入智人阶段。 (2)御寒衣物:兽皮、羽毛、树叶、茅草。 (3)晚期智人能制造石器、骨针、骨锥,能用兽牙、 贝壳、石子制作项链等饰物。智人的体毛以逐渐退化, 学会了人工取火、架木为棚 骨针:用骨制作的针用于缝兽皮衣服. (4)原始社会的人体装饰现象有皮肤着色、文身(刺 痕、瘢痕等)、人为变形(穿鼻、穿唇等)。刺痕文身 用于肤色较浅的人群,瘢痕文身用于肤色较深的人群。 (5)人类最早的装饰行为与宗教信仰,象征标识,异 性吸引,装饰审美等有一定的联系。
第一编
总论
服装可以说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创造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又是人类在社会性生存活动中所依赖的重要的精神表现要素 。它与人的身心形成一体,成为人的“第二皮肤”。服装的演 变直接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风尚变迁。同 时,服装的发展不仅受到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更受到人 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可以说:人类创造了服装,服 装也塑造了人类。
+ 二、服装是人类摆脱动物走向自由的必然
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人的自觉性劳动活 动紧密联系,它必然首先满足人的生存需 要,这种生存不再是动物式的生存,而是 人的社会的生存,所以服装自其始创就具 有社会的意义,同时也具有文化的意义。
+ 作业
+ 关于人类着装的原始动机有那些?试分析
其具体内容,并谈谈你对人类为何穿衣的 看法。
+ 1.护符说 + (1)保佑和避邪 + 用绳子把一些特定的物体,如贝壳、石头、
羽毛等戴在身上以示保佑和避邪。 + (2)作为信仰的“图腾说” + 图腾:原始社会的人认为跟本氏族有血缘 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一般做本氏族 的标志。
西 王 母 像
2、象征说 认为人类的衣物最初是作为某种身份象征来使用的。(显示等级和 地位)。 象征说与护符说的立场类似,它认为人类的衣物最初是具有某种象 征意义或标以功能的。人类用颜色鲜艳、便于识别或稀有的物体装饰 自身,用以象征自己的力量和权威。如猛兽的牙齿、贵重的玉石等。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些标记性物体逐渐引起审美的感觉,发展 为装饰品。 正如现代女性手戴的戒指,用来装饰或表明身分、 我国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冠服制度,规定只有帝王一人穿黄色衣服 ,并且帝服:绘日、月、星辰等图案,象征着可以主宰整个世界。
尼安德特人(发现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尼安德 特流域附近洞窟——距今约10万年前——当时 正值第四纪冰河期(住在冰天雪地里与寒冷搏 斗)——出现尖状器和刮削器工具——鞣质兽 皮——发明了用来御寒的衣物——也发现红、 蓝色颜料——向身体装饰发展的起点 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克罗马农人及同期 的中国山顶洞人——距今约4万–1万年前(旧 石器时代晚期)——发明了制作皮革衣物用的 刮刀、裁断器具,骨针等——开始了缝制行为 ——并可能也出现了纺纱工具
2、在印度发明了最早的棉织物;
3、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亚麻植物是在瑞士发现的约1万年前的亚麻残片。 4、中国发明了最早的丝织物(蚕丝织物) 蚕丝的利用是我国为首。距今5000年至1.5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 先已利用野蚕,至少在4000千年前就有了质量较好的丝织物。 5、苎麻(也称“中国草”)的发源地是中国。 苎麻发现是在距今6000年 前。世界上80%的苎麻产在中国,因此,苎麻也称“中国草”。 约1万年前 的新石器时代即野蛮时代,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用麻、蚕丝、 毛和棉等纤维织布做衣。进入纤维织物阶段,开始了真正意义的衣服发展 历程。人类最早的羊毛织物出现在欧洲及北美大陆;在印度发明了最早的 棉织物;在瑞士发现的约1万年前的亚麻残片。中国发明了最早的丝织物( 蚕丝织物)和苎麻织物。 6、棉花的首产地是印度。在古印度遗址出土了公元前3000-2500年的棉花 织物残片。
(三) 纤维织物时期 1 时间:1万年-5千年前 中石器时代 2 野蛮时代的发展:发明农业和畜牧业时期,人们学会了生产,对动 物进行圈养等等。 3 使用纤维:基于简单的生产力水平,人们开始掌握制造皮革,以及 纺织棉麻毛等织物。 带有麻织物印痕的碗底
①)。
1、人类最早的羊毛织物出现在欧洲及北美大陆;
+ 反问: + 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既不穿兽皮也不穿树
叶,为何不知羞耻? + 人在婴儿期一直穿开档裤为何不知羞耻?
+ 一、理论产生的依据
+ 1.各个服装动机都有缺陷 + 2.根据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可以得知服装的原始功能也是作为辅助工 具来发明的。 + 3.德国的艺术史家格罗塞《艺术的起源》
类出现了性羞耻之后。 + 指服装起源于人类的 道德感和性羞耻。
+ 亚当和夏娃起初不着
装的,只因听了蛇的 怂恿,偷吃禁果,眼 睛明亮了,才扯下无 花果树叶遮住下体
马萨乔壁画《逐 出家园》
+ 2、吸引说
+ 亦称吸引异性说、性差说。 + 认为:男女为了吸引对方,把身体的某一
部分装饰起来以突出性别、刺激性欲。
+ “历史不可缺如,它不仅使生命悦泽,而且
予其以道德意蕴。透过历史,逝者恒之; 无者有之;旧者新之;少者壮之。如果一 位七旬老人,因其阅历而被称誉为智慧的 话,那么,一个思接千载的人,该是多么 睿哲!的确,一个胸怀历史春秋的人,真 可谓是历经千古了。”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菲奇诺
– 服装的概念:狭义,指人们穿在身上遮蔽身体 和御寒的东西;广义,是指衣服、鞋、帽的总 称,有时也包括各种装饰物,但服装一般专指 衣服。 – 服装的功能:实用功能、装饰功能、遮羞功能、 标识功能。 – 服装的构成:服装是由款式、色彩和材料三个 要素构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