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对幼儿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
【摘要】游戏是自然赋予幼儿非人力所能控制的活动,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重点介绍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意义
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 “游戏是孩子的生命。
”幼儿的学习主要是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 丰富的生活和游戏是孩子最好的课堂。
无论个性还是才智, 都要通过孩子本身的行动得以实现, 遵从孩子意愿, 强调游戏和富于刺激性的环境, 及时充分发掘孩子潜能, 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正确教育方法。
一、游戏的教育价值
实践证明, 从教育影响到儿童发展有一个中间转化的环节。
儿童是自身学习与发展的真正主体。
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交往中不是被动地复制或承受外界影响, 而是有选择地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客观现实, 形成与构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当儿童作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性受到重视, 儿童主体性的发展被充分认识时, 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才能真正被人们所认识。
首先, 自由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而非被动的活动。
游戏活动的动机特征是“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 是由内部动机支配的活动, 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或要求。
因此, 游戏着的幼儿, 身心总是处于主
动积极的状态。
其次, 自由游戏是幼儿独立活动的基本形式。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己决定玩什么, 和谁玩以及怎么玩。
从而, 使周围环境中的人与事物按照作为活动主体的幼儿所确定的方式与主体构成特定的关系。
再次, 自由游戏是幼儿借助于模仿与想象, 创造性地整合与表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与愿望的活动。
游戏动作的特征是“我能拿这个东西来干什么”, 而有别于“这个东西是作什么用的”工具性常规动作。
二、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1)游戏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运用智慧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孩子思维的积极活动,形成了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
学前儿童正处在由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时刻,动作思维的特点需用具体的动作来进行思考,而游戏则充分地体现了“动作”这一特点。
游戏能促进儿童创造性地发展,实际上也是借助于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具体活动来实现的,譬如搭积木、堆沙土等对于童的智力发展都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2)游戏有利于幼儿身体协调地发展。
陈鹤琴先生早就指出,幼儿教育的第一任务就是保证幼儿的健康和身心的正常发育。
游戏有具体实践性的特点,在运动类游
戏中,譬如“老鹰捉小鸡”,幼儿通过一定量的运动,使身体各器官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有助于如肌肉、骨骼、关节等身体各部分
得到有效的活动和锻炼,从而使身体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协调性得以发展,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所以游戏对于增强幼儿身体的抵抗力,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3)游戏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
语言是人类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桥梁。
广义地说语言有三种主要模式: 肢体动作、口头语言和文字。
通过游戏, 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充满了多元化和趣味性。
比如, 借助戏剧游戏, 儿童可以通过不同角色扮演, 来了解文字的涵义;
而通过对白, 儿童可以练习说话; 通过扮演儿童可以熟练肢体动作。
狭义地来说, 儿童约自两岁起即常进行各种语言的游戏, 包括: 声音游戏、造句游戏、和语意游戏, 这类语言游戏不仅能让儿童练习和精通语言, 学会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为的工具, 而且能增进儿童的内在语言知觉, 即认识和分析自己的语言形式
和规则的能力。
大量的语言是通过实践来掌握的。
游戏则为儿童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 儿童在游戏中必须与同伴交流, 练习表达
与理解。
bruner 的研究认为, 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最为迅速地掌握
本国语言, 语言中最复杂的语法和实用形式都是首先在游戏活动
中出现的。
如果一味地教儿童一些复杂的词汇,儿童对于词汇的掌
握只能长期停留在消极词汇当中, 只有在游戏情景中, 消极词汇
才可转化为积极词汇。
(4)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形成。
社会认知是对于人类社会关
系的了解, 在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儿童社会认知的研究包括三种角
色采择( perspective taking ) :
一是知觉的角色采择, 研究他人如何看世界; 二是认知的角色采择, 研究他人在想什么或他人像什么; 三是情感的角色采择, 研究他人的情感经验为何, 通常即指移情。
有关儿童游戏与社会认知发展的研究都着重于戏剧或想像游戏, 因为儿童从事这类游戏时, 必须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 并符合其角色行为的社会规范。
有研究发现, 学前儿童的想像游戏与视觉角色采择能力具有正相关, 移情能力与规则游戏呈正相关、但与功能游戏呈负相关; 但也有研究发现, 想像游戏的次数或复杂度与学前儿童的角色采择没有显著的关系。
在游戏训练的实验研究方面, 有研究发现, 社会想像游戏训练能增进学前儿童的视觉角色采择和认知角色采择能力; 也有研究发现, 建构游戏和戏剧游戏, 皆能显著增进儿童在知觉、认知和情感三种角色采择测验上的分数。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 通过游戏儿童能够获得认知、语言、社会性以及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在早期儿童的生活中, 没有什么活动比游戏能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经验。
因此, 为儿童提供大量的自由游戏的机会, 鼓励儿童参与游戏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中的游戏理论与实践, 刘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2] 霍力岩.论促进幼儿的主动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1(1).
[3]翟理红.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莫源秋.幼儿园研究新探[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