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第十一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2)滑坡与崩塌
• 滑坡与崩塌均为物理地质现象。是由于斜坡上大量滑坡体 在风化作用、地下水、人为原因,特别是受重力的作用, 沿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而造成的,常发生于山区或丘陵 地带。
• 崩塌 成因主要是由山坡岩层或土层的层面相对滑动,造 成山坡失去稳定而塌落。当岩体倾斜、裂缝比较发育,要 注意不要过分开挖。
• 对待地面水,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 (1)水对城市的影响——防洪标准、措施的合理制定,保证城 市建设的安全。
• (2)城市建设可能对原有水系的破坏——如过量取水、污水的 大量排放、改变水道与断面等。
(2)水文地质条件
• 包括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 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 • (1)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后二者可作为城市 水源;承压水由于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小,不易受地面污染, 可作为城市的主要水源。 • (2)地下水对城市选址、确定工业项目和城市规模的影响 • 1)地下水储量影响城市选址和工业建设项目 如华北地区城 市;建设项目如冶金、煤电、化工、造纸等 • 2)地下水质影响部分行业选址与布局 如饮料业、酿酒业等 • 3)地下水开采要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安排 • 4)地下水流向决定城市工业和居住生活用地的相对位置 • 5)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影响建筑物布局
(二)城市用地的属性
1、自然属性
• 久 性,不可能生长或毁灭。每块土地各具有相对的地理优势或劣势,并且 各所具有的土壤和地貌特征。
2、社会属性
• 权利表征:土地属于一定拥有土地的社会权力。 • 经济表征:土地的经济价值已不是表现土壤的肥脊程度,而是更多的表 现在土地在城市的特定环境与地点所产生的地点价值,以及土地利用本 身经济潜力的差别。另外通过人为地对土地进行开发,可以提高土地的 可利用性,也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性。 • 法律表征:有一定法律约束及保障,经立法程序而得到法律的认可和支 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土地是一项资产,有一定法律约束及保障。
【中国十一大地震】
• 1556年中国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83万人。 1668年7月25日晚8时左右,山东郯城大地震震级为8.5级郯城 大地震,波及8省161县,是中国历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之 一,破坏区面积50万平方公里以上,史称“旷古奇灾”。 •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 8.5级的强烈地震。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 破坏。 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中国甘肃古浪发生震级为8级的 强烈地震。死亡4万余人。 • 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中国甘肃昌马堡发生震级为 7.6级的大地震。死亡7万人。余震持续竟达半年。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发生震级 为7.5级的大地震。
•既包括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和规划区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 地,还包括非建设用地。如农林田、山地、水面所占的土地。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 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 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特殊用地:是指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墓地等用
2.生态失衡的效应
• 城市无节制发展。 城市改变了土地自燃形态。如植被破坏、 土壤硬化、水土流失等 • 城市改变了“局部气候”。如热岛效应 • 城市改变了水文条件。如河道变更、地下水污染等
• 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城市地面下沉改变自然地形与地表 构造
(二) 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是作为一项条 件而存在并给予考虑的,通常称之为自然环境条件或简称为 自然条件。
•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6秒,中国辽宁省海城县发生震级为 7.3级的大地震。由于此次地震被成功预测预报预防,使更 为巨大和惨重的损失得以避免,它因此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 学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
•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点2秒,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震 级为7.8级的大地震。死亡24.2万人,重伤16万人,一座重
• 邢台地震由两个大地震组成: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 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发生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1966年3 月22日16时19分46秒,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发生震级为 7.2级的大地震,共死亡8064人,伤38000人,经济损失10亿 元。 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发生震级为 7.7级的大地震。死亡15621人,伤残32431人。为中国1949 年以来继1954年长江大水后第二个死亡万人以上的重灾。
(五)城市用地的归属与管理
• 城市用地的归属 • 城市用地的管理
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 (一)城市与自然环境
1.自然环境与城市的相互影响 • 自然条件影响城市选址。如交通城市、港口城市、石油城市 • 自然条件影响城市发展。如黄河边的开封
• 自然条件影响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如兰州的峡谷带型城市
• 然条件影响城市的 “个性”。如苏州与天津
2008年5月12日14:28
四川汶川大地震
震级8
地震,可以瞬 间将人们 的美好的生活破坏贻尽。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 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玉树县(北纬33.2度,东经96.6 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 公里。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 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 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1、地质条件
• (1)建筑地基
• 自然地基的构造和土层的堆积情况不一样,地基的承载力 则也就不同。自然地基的构成是土与石,其承载力各不相 同,了解地基承载力情况,对城市用地选择和建设项目分 布以及施工经济性影响极大。
• 地基承载力——地耐力: 指地基单位面积上容许承受的荷 重,在此荷重下,地基不会发生大的变形和破坏。影响地 基承载力大小的因素:地下水、地下水浸泡则降低承载力, 可以用排水方式给以改变;地下为可溶性岩石,承载力低, 将导致建筑物塌陷,不宜修建。
(三)城市用地的价值
1、使用价值
• 在土地上进行各种城市建设工程,通过人为加工,可以创造 出各种不同的活动场所,而具有使用价值。土地的地形、地 貌、地质等影响土地的使用价值。
2、经济价值
• 当土地作为商品或者某方面权利的有偿转移而进入市场,就 显示出它的经济价值。这种价值转化以地价、租金或费用为 其表现形式。因地质、位置不同,影响土地的经济价值。
• 对地下水有污染的建设项目不应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方向。
滑坡
崩塌
(3)冲沟
• 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所形成的沟槽。冲沟切割地面,使用地 支离破碎,影响用地使用,分活动性冲沟及稳定性冲沟。 • 类型: • 活动性冲沟——即冲沟还在继续发展。规划时不能利用该地 带。 • 稳定性冲沟——冲沟已经稳定了,不再发展,可以利用。 • 应分析冲沟的分布、坡度、活动与否,并应了解冲沟的发育 条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 此外还有喀斯特现象——石灰岩溶洞;沼泽地、泥石流、砂 丘等。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 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 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 矿区。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 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
• 中国1980年编订了地震烈度表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个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 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 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 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 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 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
沼泽地
泥石流
泥石流
(5)矿藏
• 分布与开采影响到城市用地的选择和城市布局的形态。
2、水文和水文地质
• (1)水文条件 • 指地表水系情况对城市的影响,如江、河、湖、海等。
• 利:城市水源地;可发展水运;满足城市造景需要;改善城 市气候条 件;稀释污水、排除雨水及美化环境。
• 弊:洪水;冲刷岸边;泥沙淤积。
• 3)防震措施:
• 确定建设地区的地震烈度,以便制定设防标准;避免在强 烈地震区建城市;按照用地的设计烈度及地质、地形情况 安排相宜的城市措施;在详细规划布置中,对建筑密度的 确定、各种疏散避难的通道和场地的安排,都须按震时的 安全需要考虑。
地震成因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以地震波的形式向 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 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 地面水:包括由城市用地范围外流来的河流泾流量以及城市 范围内 降雨形成的地面水。作用:城市水源的选择 • 洪水 百年内洪水发生的状况,及河段的变化情况,绘出洪 水的淹没线图。 • 地下水 • 分为①上层滞水;②潜水;③承压水。 • 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会形成“漏斗”, 造成水质污染,严重的还会造成水源枯竭和地面沉陷。 • 长期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地面下沉,对防洪、排水、市 政工程带来问题。
冲 沟
喀斯特现象
(4)地震
• 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见下一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