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瓦斯抽采达标评判管理制度

10.瓦斯抽采达标评判管理制度

瓦斯抽采达标评判管理制度第一条具备保护层开采条件的采区首采工作面,保护层开采效果考察与安全评价由市公司进行,第二个及以后的工作面由矿比照首采工作面自行完成。

第二条不具备保护层开采条件的,或未在保护范围内的突出煤层突出危险区,必须严格执行先抽后掘、先抽后采措施,必须编制专项防突设计。

第三条采取各种方式预抽瓦斯进行区域“消除煤层突出危险”(以下简称消突)的,必须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四十九条要求。

第四条石门(井、巷)遇构造时,应在揭煤工作面距煤层的最小法距10m前进行围岩加固,加固钻孔控制范围与抽采钻孔同,且要进入煤层0.5m,然后实施穿层钻孔预抽,未进行围岩加固的,预抽钻孔必须在工作面距煤层的最小法距10m前实施。

第五条预抽瓦斯钻孔必须在整个预抽区域内均匀布置,孔间距根据实际考察的煤层有效抽放半径确定,若没有实际考察有效抽放半径数据的,必须按以下要求布置:1.煤巷掘进及回采工作面采用顶(底)穿层钻孔预抽的,钻孔终孔点按5.0m×5.0m间距布置;2.回采工作面块段采用顺层孔预抽的,钻孔按照3.0m间距布置。

顺层孔不能覆盖全工作面的,突出危险区工作面,必须施工顶(底)板抽放巷实施穿层预抽;高瓦斯工作面,必须在工作面内施工钻孔对“未预抽区域”进行超前泄放,泄放钻孔按照3.0m间距布置,并留有2.0m超前距,煤厚>3.5m 时,须施工上、下两排钻孔。

第六条突出危险区范围内的边角块段,采用顶、底板穿层钻孔预抽措施确有困难的,巷道掘进必须编制以顺层长钻孔预抽为主要内容的专项防突设计,矿会审后报公司批准执行。

专项设计中,钻孔控制:与掘进顺层预抽钻孔同,钻孔终孔间距按实际考察抽采半径布置,没有实际考察的按3.0m布置,相邻两茬钻孔最小压茬距(巷道轴线方向投影)≥20m。

煤厚>3.5m 时,须施工上、下两排钻孔。

第七条预抽钻孔基本技术要求:1.孔径Φ≥94mm;孔口管Φ≥2.0寸,且以能下入的最大管径为宜;2.顺层孔封孔长度L≥15m;3.孔口负压p≥13kPa;第八条必须建立预抽瓦斯参数记录台帐,抽采参数做到测量可靠、计算准确、记录真实。

第九条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工作面,效果检验采用直接测定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的方法,由矿配合瓦斯实验室联合进行,填报措施效果检验单,由矿审批备案。

瓦斯治理措施效果检验实测点布置须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五十五条要求。

第十条采取预抽措施的工作面在采掘作业前,必须进行预抽及消突效果评价,评价以矿防突机构为主,瓦斯实验室配合进行,必须编报瓦斯预抽及消突效果评价报告,由矿审批备案。

效果评价要求:1.突出危险掘进工作面预抽效果评价指标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执行,突出危险采煤工作面预抽效果评价指标必须同时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与《AQ1026-2006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的要求;2.评价依据:经批准的工作面抽采措施、专项防突设计及变更设计、构造带局部防突措施等,评价单元:煤巷掘进以超前工作面50m为单元、采煤工作面以超前工作面120m为单元、断层带以交面线以外上下盘20m为单元;3.石门(井、巷)揭开突出煤层预抽效果评价标准⑴抽采钻孔施工符合设计要求;⑵预抽时间T≥抽采半径所对应的时间T0;⑶瓦斯预抽率η≥应抽率η0;瓦斯应抽率:应抽瓦斯量/瓦斯储量瓦斯储量:预抽钻孔控制范围(含抽采半径,以下同)内原始煤体储存的瓦斯量应抽瓦斯量:将煤层瓦斯含量降到8.0m3/t以下的最小抽采量⑷煤层残余瓦斯压力<0.74Mpa;⑸煤层残余瓦斯含量<8.0m3/t;⑹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小于临界值。

4.煤巷掘进工作面预抽消突效果评价标准⑴抽采钻孔施工符合设计要求;⑵预抽时间T≥抽采半径所对应的时间T0;⑶瓦斯预抽率η≥应抽率η0;瓦斯应抽率:应抽瓦斯量/瓦斯储量瓦斯储量:预抽钻孔控制范围内原始煤体储存的瓦斯量应抽瓦斯量:将煤层瓦斯含量降到8.0m3/t以下的最小抽采量⑷煤层残余瓦斯压力<0.74Mpa;⑸煤层残余瓦斯含量<8m3/t;⑹煤巷月进>100m;⑺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小于临界值。

5.回采工作面预抽效果评价标准⑴抽采钻孔施工符合设计要求;⑵预抽时间T≥抽采半径所对应的时间T0;⑶瓦斯预抽率η≥应抽率η0;瓦斯应抽率:应抽瓦斯量/瓦斯储量瓦斯储量:预抽钻孔控制范围内原始煤体储存的瓦斯量应抽瓦斯量:将煤层瓦斯含量降到8.0m3/t以下,同时煤层瓦斯可解析含量降到《AQ1026-2006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要求工作面日产所对应值以下的最小抽采量⑷煤层残余瓦斯压力<0.74Mpa;⑸煤层残余瓦斯含量<8m3/t;⑹煤层瓦斯可解析含量小于工作面日产所对应的《AQ1026-2006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值;⑺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小于临界值。

附:瓦斯预抽效果评价表瓦斯预抽效果评价表煤矿年月日评价区域煤层瓦斯参数瓦斯压力MPa瓦斯含量m3/t可解析含量抽采半径m/月效果检验指标敏感指标日产(t)预抽措施标准与实施措施类型钻孔布置参数应抽率(η0)钻孔测斜与验收结果预抽评价预抽时间d残余瓦斯压力Mpa残余瓦斯含量m3/t残余可解析量m3/t预抽率η敏感指标验证结果评价结论总工总经理瓦斯抽采指标计算一、 预抽时间差异系数计算:预抽时间差异系数为预抽时间最长的钻孔抽采天数,减去预抽时间最短的钻孔抽采天数的差值(152天)与预抽时间最长的钻孔抽采天数之比。

预抽时间差异系数按式(1)计算: %100maxminmax ⨯-=T T T η 式中:η——预抽时间差异系数,%;max T ——预抽时间最长的钻孔抽采天数,d ;min T ——预抽时间最短的钻孔抽采天数,d 。

二、 瓦斯抽采后煤的残余瓦斯含量计算 按公式(2)计算:0CY W G Q W G-=式中:CY W ——煤的残余瓦斯含量,m 3/t ;0W ——煤的原始瓦斯含量,m 3/t ; Q ——评价单元钻孔抽排瓦斯总量,m 3;G ——评价单元参与计算煤炭储量,t 。

评价单元参与计算煤炭储量G 按公式(3)计算:()()12122G L H H R l h h R m γ=--+--+式中:L ——评价单元煤层走向长度,m ;l ——评价单元抽采钻孔控制范围内煤层平均倾向长度,m ;1H 、2H ——分别为评价单元走向方向两端巷道瓦斯预排等值宽度,m 。

如果无巷道则为0;1h 、2h ——分别为评价单元倾向方向两侧巷道瓦斯预排等值宽度,m 。

如果无巷道则为0;R ——抽采钻孔的有效影响半径,m ;m ——评价单元平均煤层厚度,m ; γ——评价单元煤的密度,t/m 3。

1H 、2H 、1h 、2h 应根据矿井实测资料确定,如果无实测数据。

三、 抽采后煤的残余瓦斯压力计算煤的残余相对瓦斯压力(表压)按下式计算:()()0.10.110011(0.1)10010.31d ad CY CY CY ad CY a ab P P A M W b P M P πγ++--=⨯⨯++++ 式中:W CY ──残余瓦斯含量,m 3/t ;b a ,──吸附常数;CYP ──煤层残余相对瓦斯压力,MPa ;aP ──标准大气压力, MPa ; dA ──煤的灰分,%; adM ──煤的水分,%;π──煤的孔隙率,m 3/ m 3;γ──煤的容重(假密度),t/ m 3;四、可解吸瓦斯量计算按公式(5)计算:CC CY j W W W -=式中:j W ──煤的可解吸瓦斯量m 3/t ;CY W ──抽采瓦斯后煤层的残余瓦斯含量 m 3/t ; CC W ──煤在标准大气压力下的残存瓦斯含量,按式(6)计算。

0.1100110.110010.31d ad CC ad ab A M W b M γ--=⨯⨯+++π五、 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率计算按公式(7)计算: mfmc mcm Q Q Q +=η式中:m η──工作面瓦斯抽采率,%;mc Q ──回采期间,当月工作面月平均瓦斯抽采量m 3/min 。

其测定和计算方法为:在工作面范围内包括地面钻井、井下抽采(含移动抽采)各瓦斯抽采干管上安装瓦斯抽采检测、监测装置,每周至少测定3次,按月取各测定值的平均值之和为当月工作面平均瓦斯抽采量(标准状态下纯瓦斯量);mf Q ──当月工作面风排瓦斯量,m 3/min 。

其测定和计算方法为:工作面所有回风流排出瓦斯量减去所有进风流带入的瓦斯量,按天取平均值为当天回采工作面风排瓦斯量(标准状态下纯瓦斯量),取当月中最大一天的风排瓦斯量为当月回采工作面风排瓦斯量(标准状态下纯瓦斯量)。

六、 矿井瓦斯抽采率计算按公式(8)计算:kfkc kck Q Q Q +=η式中:k η──矿井瓦斯抽采率,%;kc Q ──当月矿井平均瓦斯抽采量, m 3/min 。

其测定、计算方法为:在井田范围内地面钻井抽采、井下抽采各瓦斯抽采站的抽采主管上安装瓦斯抽采检测、监测装置,每天测定不少于12次,按月取各测定值的平均值之和为当月矿井平均瓦斯抽采量(标准状态力下纯瓦斯量);kf Q ──当月矿井风排瓦斯量, m 3/min 。

其测定、计算方法为:按天取各回风井回风瓦斯平均值之和为当天矿井风排瓦斯量,取当月中最大一天的风排瓦斯量为当月矿井风排瓦斯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