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止行为若干问题研究

中止行为若干问题研究


举止何 时可视为一行 为 , 何时又视为复数行为?有人认为 ,
在 刑法 中研究行为 , 当然要 用刑法 规范来 判断是 否一个行 为。但是 , 事实行 为形态 多样 , 法律条文不可能将其完全含 纳。并且客观存 在 的事 实行 为 , 进行 规 范评 价的 客体。 是
“ 然人 类 行 为 必 须 经 过 刑 法 规 范 的评 价 , 不 能 以评 价 的 固 但 标准 , 反溯认定 评价 之客 体 。 [ ( ”2 ] 因此 , 应从事 实层
第 3 卷 第 2期 1
2 0 11 年 2




学 报
Vo . 131. . No 2
Fe 2 1 b. 01
J u n lo a nn ie s o r a fXin i gUnv ri
文章编 号 :0 6— 3 2 2 1 )2— 0 7— 3 10 5 4 ( 0 1 O 0 1 0

中止 行 为 是 广 义 上 的行 为
中止行为不是刑法 上的行为 , 而是社会意义上 的行为 。 刑法上的行为 , 是人的意志支配的身体动静 , 且对外 界产生

定 的影 响 , 这种影响是一种实害 , 因此刑法要对其进 行法
面来判断前犯罪行为 和中止行 为是否 为一个整 体行为 , 但 不能 以 自然 意义 的一行 为认 定 。应是社 会 意义上 的一行
中止行为是消灭犯 罪既遂危 险 的行 为 , 既遂 危 险只存 在于犯罪过程 中, 法益面临被侵害的危 险时 , 没有 既遂危险
人类举止在社会活动 中具有多样 性 的特征 , 于 一些 对
・ 收 稿 日期 :0 0—1 0 21 2— 3
1 8
咸 宁学 院学报
第3 l卷
的 地 方 , 没 有 中 止 行 为 。但 是 , 为 人 的 中止 行 为 必 须 是 就 行
这是对 中止犯减免刑 罚的基 础。“ 犯罪 论所讨论 的是具备 什 么要件时 , 能科 处刑罚 , 中止犯所 讨论 的是 , 才 而 具备什 么要件时 , 减轻或免 除刑罚 , 以说 , 是反过 来 的犯 罪论 可 这 本身。 “ 在分析 中止犯 减免处 罚 的根据时 , 是以 中 ” 既 止犯成立犯罪为前 提 , 也必须从整体结构上 ( 即同时结合 中
结 果 发生 , 不 必要 放弃 犯 意 。 就 2 中止 行 为 彻 底 消 灭 既遂 危 险 的判 断 .
我国通说认 为 , 中止行 为和犯罪 结果不 发生之 间必须
具有因果关 系 , 而德 国刑法 不要求 中止 行为 与犯 罪结 果不 发生之间必须具有 因果关系 , 日本 学界对 此存在 争论。前 田雅英等人认 为 , 中止行为 和结果不 发生之 间不必须 有因 果关系。只要行为人实施 了真挚 的 中止行 为 , 即使 由于其 他原 因防止 了结果发生 , 或者结果本来就不可能发生 , 也应 认定 为中止犯 。 行为人防止结果发 生的积极努力 , “ 应 当在 违法性或责任之 间体现 出来 , 对于 不可能发 生结果 的 “ 缺效犯” 若不承认 中止 的成 立 , 导致不均衡 的结果 ; , 会 而 大谷 实等人 主张 , 单有 任意的 中止行为还不 够 , “ 中止行 为 和未发生结果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 系。 ] ” ( 聊 对于“ 缺 效犯 ” 应 比照 中止犯的规定 , , 适用减免刑罚的规定 。
判断现在的 中止能否成立 , 不合 逻辑 。中止 行为 的实质既 然是消灭先前犯 罪行 为造成 的所有既遂危险 , 么 , 那 只要行 为人消除能为以后再 次实施犯罪提供便利 的前犯罪行为造 成 的客观危险状态 , 就成立犯罪 中止。换言之 , 只要 中止行
罪结果发生。但是 , 不要 求行为 人独力 防止结果 发生 。只 要能消灭既遂危险 , 无论是独力救助法益 , 还是借助他人 的 救助行为 , 即使借助的外力起了主要作用 , 只要最终消灭 了 既遂危险且 行为人 对此 有积 极 的贡 献 , 就成 立 中止行 为。 例如 , 对于被告人 出于杀人犯意而用刀刺伤被 害人 之后 , 心 生悔悟分别向 10 19报警求助 的行 为 , 1 、1 日本判例认 为 , 尽 管被告人并 未采取止血措施 , 其所 实施 的求助行为 , 属于 仍
为, 行为人基于一个意 志支配 下 , 实施了在 自然意义上 看是
律规 制或处罚 。依此判 断 , 中止行为肯 定不 是刑 法上 的行
为。
中止 行为是广义上 的行为 , 即意 志支配 下 的人身 体 的 动静 。例如行为人基于阻止犯罪完成的意思而放弃 继续犯 罪( 静止 ) 是一 种不作 为的 中止行 为。但是 , 的静止 , , 人 必 须要 有一定 的社会 意义 , 才能称 之为一种行 为。“ 以社会意 义看 , 人是 以具有 身体 之举 动 ( 为 ) 作 变更 因果 流程 的形 态, 或以能依意思 支 配因果 流程 , 置之 不 理之 身 体举 止 却 ( 不作为 ) 之形态 , 而实现 自己的意思 。从 而才 可以将人 意 思支 配下 的身体 的动静 理解 为行 为。 …‘ 有人 批判 说 , ” 瑚’
止前的犯 罪行 为与中止行为) 来把握 中止犯。换 言之 , 定罪 的事实也可以是量 刑的事 实。如果要 准确 的量刑 , 既要 考 虑定罪 的事 实 , 也要考虑影响量刑的事实。
三 、 止 行 为 的 构 成 新 解 说 中
身体活动都作为研究对象 , 将行 为的范 围限于对 社会 具有
犯罪结果的中止行为 。6 嗍 ’ 【 ( 由于行为人是普通人 , J 一般不
为消除 了后犯罪 行为利用前犯 罪行 为来 实施犯 罪 的机会 ,
不能在前犯罪行 为的基础上便利实行就 已足够。即使行为
人 以后再基于同一犯意而 实施 犯罪 , 仍然不 影响行 为人此
时成立犯罪 中止。若 采用这种判 断标 准 , 利用 中止 行为就 完全可 以将犯意保留的中止与伺机再犯的暂时中断区别开
“ 会意义” 含义不 明 , 法明确 的定义 行 为。对 于“ 社 的 无 社
多数的举动 , 以社 会一 般 人观 察 , 但 认为 所有 的举 止在 时 间 、 间上有密接 的连带关系 , 空 能够作为单 一的行 为表 现出 来是一行为。依据这 一标 准 , 面的犯 罪行为 和 中止行 为 前
中止 行 为 和 犯 罪 结 果 未 发 生 之 间 必 须 具 有 因果 关 系 ,
中止行为在何种程度 上才是 消灭 全部危 险?按德 日理
是一般原则。在实行 终 了时 , 行为人 要想 阻断犯罪行 为与 犯罪结果间的因果关 系 , 必须采取积极的作为 , 才能防止犯
论通说 , 消灭被视为 属于一个犯罪 行为 的所 有举 动的全部 危 险就足够 了。本文认为 中止 意义上 的放弃 , 只能是 已经 着手实施 的行为 , 非将来 的行 为。用将 来的犯 罪行为来 而
来。
具有消灭危 险的专业 能力 ( 止血 、 如 特定 救护 等 ) 若 要求 , 成立 中止行 为不得借 助外力 就太 苛刻 了 , 不利 于保 护受 也 侵害的法益 。因此 , 为人为 消灭既遂危险作 了积极努力 , 行 采取了能有 效阻止结果 的适 当行为时 , 即使借助外力 , 也应
究。
关键词 : 罪行为; 犯 中止 行 为 ; 为性 质 ; 立 要 件 ; 果 关 系 行 成 因 中图 分 类 号 : 9 7 1 1 3 文献标识码 : A
中止行为 , 指行 为人主动实施 的阻 止犯罪 完成 或者 说 消灭了犯罪既遂危险的行为。根据成立 中止犯 对 中止行 为 的不同要求 , 分为 消极 中止和积极 中止两类 。
人 的责任 。如 阻止犯罪 既遂的第 三人 的行 为 , 行为人 中 及
止 犯 罪 的行 为等 行 为 , 它们 也是 刑 法 理 论 的研 究 对 象 。 二、 中止 行 为 和 前 犯 罪 行为 的关 系辨 析
( 中止行为的形式要件 一)
( ) 一 中止行为和前犯罪行 为是否为一行 为

定程度影响的性质 , 才较为合理。因为一般 来说 , 刑法研
究的行为是具有一定社会 意义 的。对行为 的社会 评价原则 上优于法律评价 , 只是某些时候 法律评价才决定 社会评 价。 比如超 速行驶 , 速度多高算正常社会 现象取决 于法律规定 。 有一定社会 意义 的非刑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 响行为
处罚 , 非完全不罚 。对于 中止行为不应要求诚挚 性 , 具有 一 般人认为能完全消灭危险程 度的行 为就足够 了 , 也不要求 必须放弃 犯意。否则 , 会过分缩小中止犯成立 范围 , 与犯罪 中止立法宗 旨相悖 , 不利 于鼓励行 为人 停止犯罪 , 踏上“ 回
归 之 金桥 ” 。 四、 中止 行 为 的因 果 关 系问 题 ( ) 一 中止 行 为 和犯 罪 结 果 不 发 生 之 要真挚性 .
中止行为的诚挚性 , 指行 为人具有 真心诚 意地 以防止
显 然 是 各 自独立 的行 为 。
( - 中止行为和前犯罪行 为的关 系 -) 中止行 为是导致犯 罪行为 失去 实效性 的行为 , 两行为 具有密 不可分的关 系 , 应将犯 罪行为与 中止行 为孤立来 不
看, 应视为统一的刑法评价对象 。具体来说 , 中止之前 的犯
罪行为制造 了侵犯法 益 的危 险 , 危险 随时有可 能转化为 该 既遂实 害 , 这是行 为人 构成 犯 罪 、 当承担 刑 事责任 的基 应 础 。由于 中止行 为使 侵 害法 益 的危 险未 能转化 为 既遂实 害 , 而避免了客观危害 的扩大 , 从 或者 说有效救 助 了法益 ,
在危险现实化 ( 犯罪 既遂) 以前起 到阻止作 用 , 这是 中止行 为的形式要件 。此时 , 法律才 能期待行 为人 实施 中止 行为 来消灭既遂危 险。刑 法规定犯罪 中止 必须在犯 罪过 程中 , 通说将其解释为 中止 犯的 时空性要 件。从 刑法 条文来 看 , 只规定 中止行为 的存在范 围, 即没有犯罪既遂危 险的地方 , 就不存 在中止行 为 , 而不是规定中止犯 的成 立要件 。 ( ) 二 中止行为成立的实质要件 中止行为的实质 , 是使前犯 罪行 为造成 的导致犯 罪既 遂的危险逐 步递减 , 并最 终消灭所有危 险 , 阻止了犯罪既遂 结果的发生。 1 中止行为是否要求放弃犯意 . 有人认为 , 放弃犯 意是中止行为 的意思体现 , 是其 本质 内容。对此本文认为 , 即使行为人没有放弃犯意 , 只要 客观 上彻底放弃 了犯罪行 为就构成 犯罪 中止。 因为 , 刑法 要求 中止行为 , 客观上 消灭 既遂 结果 发生 的危 险 , 而非 放弃 犯 意。中止行为只要改变了犯罪的进 程、 向与规模 , 趋 使犯罪 既遂的危 险逐步递减 , 并最终消灭 了既遂危险 , 阻止 了既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