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型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工艺设计经验总结

小型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工艺设计经验总结

小型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工艺设计经验总结摘要:本文以吉林省某县生活垃圾转运站的设计为例,介绍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设计的选址、工程规模确定、方案对比及转运站工艺流程设计方法。

通过转运站设计方案的比选,确定适宜的工程设计方案。

本工程转运站设计的小型转运站案例,在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

关键词: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输1引言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作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一部分,是生活垃圾收系统的枢纽。

转运站是基于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远离城市中心区域,为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运输过程造成二次污染而建设的,因此,转运站在设计之初应充分考虑工程规模、工程选址、工艺装备、环保措施等。

其中,转运站布置方案设计和工艺设计是设计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转运站的效率和成本,本文以吉林省某县城的转运站设计方案为例,系统介绍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的工艺设计过程。

2国内小型转运站设备工艺介绍目前,适用于小型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的工艺设备分为两大类:可移动式压缩设备和固定式压缩设备。

其中可移动式设备主要包括小型垃圾压缩车和可移动式压缩箱,固定式压缩设备根据垃圾压缩方向的不同,可分为水平压缩设备和垂直压缩设备;根据垃圾填装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后装式和侧装式等。

小型设备的研发不断向集约、环保的方向发展。

3转运站的选址转运站选址首先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卫专项规划要求。

张建立[1]认为选址时,应与规划和建设部门沟通,避免产生选址位置多次变更的情况;在实际的选址过程中,应靠近垃圾产生源的中心以减少拉运距离,减少二次污染的产生。

对于转运站的选址与布局,陈海滨[2]等人认为,转运站的选址及建设应予以优化,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投资效益和运转效率,使系统内部各设施设备间运行协调,同时降低整体建设和运行维修费。

转运站在选址设计过程中,应进行工程方案的比选以确定更为合理的选址与工艺布局。

4转运站规模的确定转运站工程规模按照《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3]的设计公式,转运站规模:Qd=Ks·Qc式中:Qd:转运站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Ks:垃圾排放季节性波动系数,应按当地实测值选用,本工程选用1.3-2-Qc:服务区垃圾收集量(年平均值),t/d。

根据县城的实际人口及生活垃圾产量,对县城内的转运站总规模做如下统计:县城区2012年-2021年生活垃圾产量表表4-1年份人数(万人)人均日产量(公斤/人·天)日垃圾产量(吨/天)备注201212.391.30161201312.601.28161201412.801.26161201513.001.24161201613.521.22165201714.061.20169201814.621.18173201915.211.14173202015.801.12177202116.011.10176平均13.841.20168转运站规模:Qd=Ks·Qc=1.3×168=218t/d。

5转运站的工程方案比选县城内转运站的服务范围为20.6km2,为合理进行布局与建设,工程设计中比选如下:方案一按照平均服务半径为1000m设计,城区内布置8座收集转运站,按照每座转运站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确定转运站规模。

方案二按照平均服务半径为2000m设计,在城区设置转运站4座。

在转运站设计中,应结合当地原有的收运机械设备进行设计,以减少工程投资。

方案一8座转运站工艺统计表表2序号转运站名称服务半径(m)服务人口数(人)人均垃圾产量(kg/d)垃圾日产量(t/d)季节波动系数转运站规模(t/d)车辆拉运次数收集车辆拉运次数1转运站1150098001.2121.315.6 6.6m³压缩车4次2转运站2550218001.2261.333.8 12m³压缩车4次3转运站3870160001.2191.324.7 12m³压缩车3次4转运站42170190001.2231.329.9 12m³压缩车4次5转运站5110090001.2111.314.315m³拉臂车2次5吨密闭收集车3次-3-6转运站6910215001.2261.333.8 15m³拉臂车4次5吨密闭收集车7次7转运站71400216001.2261.333.8 15m³拉臂车4次5吨密闭收集车7次8转运站81050210001.2251.332.512m³压缩车4次汇总1397001.21681.3218.4方案一县城区垃圾收运系统设备购置表表3编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15m³可压缩式垃圾收集箱15m³台4215m³拉臂车15m³台2与收集箱配套35吨密闭式垃圾收集车15m³,载重量5吨台54.垃圾收集箱12m³台10按照每座转运站征地面积为500m2统计,则8座转运站总征地面积为4000m2,按照每座转运站建筑物面积为247m2统计,则方案一的总建筑物面积为1976m2。

方案二县城区4座转运站工艺统计表表4序号转运站名称服务半径(m)服务人口数(人)人均垃圾产量(kg/d)垃圾日产量(t/d)季节波动系数转运站规模(t/d)车辆拉运次数收集车辆拉运次数1转运站11500235001.228.21.33712m³压缩车4次,6.6m³压缩车4次5吨密闭收集车8次2转运站2550456001.254.721.37115m³拉臂车3次,12m³压缩车4次5吨密闭收集车16次3转运站3870325001.2391.35115m³拉臂车5次5吨密闭收集车12次4转运站42170381001.245.71.36015m³拉臂车6次5吨密闭收集车12次-4-汇总1397001.21681.3218在充分利用原有生活垃圾收运车辆基础上,需要购置的转运车辆及设备的数量表如下:方案二县城区垃圾收运系统设备购置表表5编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固定式垃圾压缩系统LYZ35套3215m³可压缩式垃圾收集箱15m³台4315m³拉臂车15m³台4与收集箱配套45吨密闭式垃圾收集车15m³,载重量5吨台9按照小型Ⅴ类转运站征地面积500m2,建筑物面积247m2,小型Ⅳ类转运站征地面积3000m2,建筑物面积993m2统计,则方案二的总征地面积需9500m2,建筑物总面积为3226m2。

县城区转运站设计方案工艺技术比选表表6比选项目方案一方案二转运站分布城区内8座转运站,可按照城区人口合理布置转运站位置4座转运站,转运站布置距离远,收运效率低拉运距离按照站点分布,拉运距离在1.0公里以内。

按照站点分布,拉运距离在3.0公里以内。

生活垃圾收集距离收集半径小,垃圾收集快速灵活。

垃圾收集距离远,周期长。

工程征地面积4000m29500m2建筑物面积1976m23226m2设备操作及维护设备小型化,操作指示灵活,维护费用低。

设备操作相对繁琐,维护费用高。

管理站点分散,需统一调配。

站点分散,需统一调配。

人员每座转运站配二人,并配备垃圾运车辆司机,共计23人。

小型Ⅴ转运站配备2人,小型Ⅳ类转运站每站配备5人,并配备拉运司机,共计32人。

征地占地面积小。

占地面积大。

拆迁无需拆迁征地面积大,部分占地为商户及住户,拆迁费用较高,且部分业主不同意拆迁。

环境保护污染源分散,但每座转运站设置有效的环保措施后可达到环保要求。

单一污染源,污染物集中,设置有效的环保设施及方案可以达到环保要求。

主要优势可以根据县城区域的不同特点合理布局,可以有效利用原有的收运设备,垃圾收集半径小,收运灵活,投资省、征地面积相对较小。

站点相对较少,便于管理。

主要缺点站点分散,需统一管理调配,相对污染源个数增加。

占地面积大、人员多、设备投资高,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征地及拆迁费用高,且有部分商户不同意拆迁,征地困难。

根据以上比选,本工程采用方案一作为转运站总体布置。

6转运站的总体设计-5-每座转运站的征地面积为500m2,新建转运站建筑面积为247m2,厂区周边设置3m宽的绿化隔离带,收集站的垃圾收集箱两侧设置大门,一侧可容双车拉运大门宽度为8.5m,此门与进出转运站的主要公路相邻,设置双垃圾收集箱,一用一备,可保证随时收集生活垃圾。

另一侧门可容纳单车拉运垃圾收集箱,门宽 4.2m,此门也可作为站内人员的进出之用。

收集站内设置6.9m长,0.3m宽的排水沟,沟内污水可汇入积污坑内或直接排入邻近市政管网。

积污坑为直径1.5m,深3m的钢筋混凝土井。

转运站内设置设备维修间用于日常设备的维护,除尘除臭设备间用于放置除臭设备,为方便转运站内的人员如厕,设置卫生间。

县区冬季温度低,为保证收运车辆的冬季防冻问题,设置车库间两间用于车辆的维护和管理。

转运站采暖采用邻近市政管网接入,在无市政热源地区采用电采暖。

电力引自邻近社区电网,给水由市政管网接入。

转运站内产生的渗沥液经污水收集井收集,由吸污车拉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理,生活污水及洗车废水排至市政污水管网中。

转运站门前设置交通管制指示牌,烟火管制提示牌,转运站内的压缩设备旋转件、齐备装置等零部件设置警示提示牌。

每个转运站内采用两个人进行维护和管理。

7结论(1)小型转运站设计应与城市规划及环卫规划相协调,并确保征地选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转运站的选址及工艺设备的配置应因地制宜,在转运规模较小的地区,采用分散式的转运站布置可以提高收运效率,降低工程造价。

(3)北方小型转运站设计之初应考虑车辆的冬季防冻措施及人员的采暖。

参考文献:【1】《城镇垃圾转运系统布局研究》陈海滨,邓成《中国环保产业》2006.09【2】《城市化进程中的垃圾转运站设计浅析》《科技传播》2011.04P17【3】《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