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二)模拟试题二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爆破作用指数。
2. 多打孔,少装药,齐发爆。
3. 汽车-推土机。
4. 粉尘,毒气,酸雨。
5.储量,品位。
6.自然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经济因素。
7. 技术规格,采装方式,调车方式。
8. 线段比法,面积比法。
9. 台阶式开采,条带剥离式开采。
二、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A
2.A
3.B
4.A
5.C
6.B
7.B
8.B
9.B 10.B
三、简单回答下列问题(第题4分,共24分)
1.对极值样品怎样处理?
对极值样品的处理有以下方法:
(1)限值处理:即将极值样品的品位降至某一上限值。
如将所有高于100g/t的样品的品位降至100g/t。
(2)删除处理:即将极值样品从样本空间中删去,不参与分析计算。
2.为什么最终开采境界的确定是露天矿设计与规划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从技术角度来看,为满足最终边坡稳定性的要求,最终帮坡角不能超过某一最大值。
从经济角度来看,存在一个使矿山企业的总经济效益最佳的最终开采境界。
因此,最终开采境界的确定既是技术决策,又是经济决策,是露天矿设计与规划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3.什么是开采的选别性?
开采选别性是制约台阶高度的重要因素。
开采选别性是指在开采过程中能够将不同品位和类型的矿石及废石进行区分开采的程度。
4.编制露天矿采掘进度计划的总目标是什么?
编制露天矿采掘进度计划的总目标是:确定一个技术上可行的、能够使矿床开采的总体经济效益达到最大的、贯穿于整个矿山开采寿命期的矿岩采剥顺序。
5.为什么露天矿山多采用联合运输开拓方式?
铁路运输开拓及其生产工艺固有的缺点,使其受到合理开采深度的限制。
汽车运输虽然具有机动灵活、爬坡能力大等优点,但受到合理运距的限制,而且随着开采深度的下降,运输效率降低、运营费增加,重车长距离上坡运输,使汽车的使用寿命缩短,故其适用的合理深度也受到限制。
为此,露天矿的生产实践中经常视具体条件采用各种形式的联合运输开拓方式。
6.露天采矿中常用的控制爆破有哪些?各用于什么情况?
露天矿山常用的控制爆破有:预裂爆破、缓冲爆破和光面爆破。
适用情况:
预裂爆破:适用于靠帮或并段时;
缓冲爆破:位于预裂孔和主生产炮孔之间的一排炮孔为缓冲孔,缓冲孔与预裂孔同时起爆,或略迟于预裂孔起爆;
光面爆破:在靠帮或并段的位置线、出入沟的两侧边界线上时使用。
四、某小型长露天铁矿山,其赋存条件如下图所示,埋深175m,倾角60°;水平平均厚度30m;走向长度约为530m。
经过调研后,采用下列数据作为设计参
数:开采矿石的平均成本36元/t ;剥岩成本20元/m 3;矿石容重 γ=3.5t/ m 3;矿石的销售价格P 0=96元/t ,矿山下盘最终边坡角取38°,上盘最终边坡角取40°。
试确定该矿山开发盈利最大时的开采深度。
(14分)
【答案】 首先按照价格法计算出经济合理剥采比:
330/9.9)3696(20
3.3)(m m a P b n jh =-=-=γ 其次,由于矿床是长露天矿,且比较规则,因此可以用线段比法确定露天开采深度。
过c 、d 点作矿体倾向的平行线,交ab 延长线于f 、e 点,境界剥采比可用下式计算:
ab H ab
H H ab
bf
ea n j )38cot 40(cot )60cot 38(cot )40cot 60(cot +=-++=+=
令jh j n n =,代入数据得:
9.930
)38cot 40(cot =+H m H 2.120=
五、试论述金属矿床开采的爆破生产工艺环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
金属矿床开采的生产工艺过程一般为:穿孔、爆破、铲装、运输与排岩,各工序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露天开采的最基本生产周期。
爆破是露天开采的一个重要工序。
通过爆破作业,将整体矿岩进行破碎及松动,形成一定形状的爆堆,为后续的采装作业提供工作条件。
因此,爆破工作质量、爆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采装作业的生产效率与采装作业成本。
爆破参数设计不理想会产生较差的爆破效果,产生根底和较多的大块,
铲车将无法进行
正常的采装作业,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减小经济效益。
因此,爆破生产工艺是露天开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环节。
六、露天采矿对爆破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
(1)适当的爆破贮备量,以满足挖掘机连续作业的要求,一般要求每次爆破的矿岩量应能满足挖掘机5~10昼夜的采装需要。
(2)有合理的矿岩块度,以提高后续工序的作业效率,使开采总成本最低。
(3)爆堆堆积形态好,前冲量小;无上翻,无根底;爆堆集中且有一定的松散度,以利于提高铲装设备的作业效率;在复杂的矿体中不破坏矿层层位,以利于选别开采。
(4)无爆破危害,由爆破所产生的地震、飞石、噪音等危害均应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同时应尽量控制爆破带来的后冲、后裂和侧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