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建筑电气照明之照明计算(超好)
建筑电气照明之照明计算(超好)
(2) 有效(equivalence)空间反射比ρe
e
(1
A0 ) As
A0
(1
)
As
A0
As-顶棚(或地板)空间内所有表面的总面积,单位为m2 A0-顶棚(或地板)平面面积,单位为m2
ρ -顶棚(或地板)空间各表面的平均反射比
(三) 室内平均照度的确定 1、确定房间的各特征量 计算RI、RCR、CCR、FCR 2、确定顶棚空间有效反射比ρcc
5.1 平均照度计算
平均照度计算法是按照光通量进行照度计算 的。
它是根据房间的几何形状、照明器数量和类 型来确定工作面平均照度的计算法。 一、基本计算公式
灯具发出的光通量中最后落到工作面上的部
分,该值与工作面的面积之比,称为工作面上的
平均照度。
直射部分:从灯具发出的光通量中直接落到工作面上 的部分。
i Ai c (l w) cw[2(l hcc w hcc)] c 0.4cw CCR
Ai
l w 2(l hcc w hcc)
1 0.4 CCR
As l w 2hcc(l w) 1 0.4 CCR
A0
lw
ρcc
ρ
(1
ρ
ρ)
As
ρ
ρ (1 ρ)(1 0.4 CCR)
染引起照度下降。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照明装置在使用一定周期后,
在规定表面上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与该装置在相同条件下 新装时在同一表面上所得到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之比。
维护系数K
环境污染特征 清洁 一般
污染严重 室外
工作房间或场所 办公室,阅览室,仪器、仪表装配车间 商店营业厅,影剧院观众厅,机加工车间
第五章 照明计算
5.1 平均照度计算 5.2 点光源直射照度计算 5.3 线光源直射照度计算 5.4 面光源直射照度计算 5.5 平均亮度计算 5.6 不舒适眩光计算
照度是评价照明的最重要的指标。 照度计算目的:
根据照明需要及其他已知条件(照明器型式及布置 、房间各个面的反射条件及污染情况等),决定照明 器数量及电光源容量,确定照明器布置方案。
逐点计算法,是以被照面上的一点为对象,计算 不同形状、不同位置的光源在该点产生的直射照度 (不考虑反射光通量产生的照度),这种计算方法 称作逐点计算法。
内容包括点光源、线光源和面光源的直射照度 的基本计算公式、实用计算公式及简化计算公式。
适用于房间高大、反射光较少的场所,一般用 于验算工作点的照度和被照面照度分布的均匀度。
铸工、锻工车间,厨房 道路和广场
维护系数 灯具擦洗次数/(次/年)
0.8
2
0.7
2
0.62Βιβλιοθήκη 0.72二、利用系数法 (一) 室形指数(Room Index)
用来表示照明房间的几何特征,记作 RI
室形指数
等效地面面积 等效顶棚面积 室空间部分的墙面面积
矩形房间: RI 2lw lw
2(l w)h h (l w)
光源光通量利用系数(简称利用系数)。
一、基本计算公式
1、利用系数
U f s
式中 U —利用系数;
f —由灯具发出的最后落到工作面上的光通量;单
位:lm;
s —每个灯具中光源额定总光通量,单位:lm。
利用系数与照明器的光强分布(配光特性)、照明器
的效率、照明器的悬挂高度、房间的大小及形状和室内各
正方形房间: RI a
2h
圆形房间: RI r
h
h-灯具开口平面距工作面的高 度,单位为m
(二) 室空间比 ✓ 灯具开口平面:
通过灯具光中心的一个水 平面; ✓ 工作平面: 人们坐着工作时的平面 是离地0.75m的水平面; 当人站着工作时,把离地 0.85m的水平面看作工作 面。
图5-1 房间的空间特征
✓ 顶棚空间: 灯具开口平面到顶棚 之间的空间;
✓ 地面空间: 工作面到地面之间 的空间;
✓ 室空间: 灯具开口平面到工
作面之间的空间。
图5-1 房间的空间特征
1、室空间比的计算 室空间比是用来表示室内空间的比例关系
室空间比(Room Coefficient Ratio)
RCR
5hrc
l
w lw
反射面的反射比等因素有关。
2、室内平均照度计算(利用系数法)
Eav
NUK
A
Eav : 工作面平均照度(lx)
N: 灯具数 A: 工作面积 Ф: 每个灯具中光源额定总光通量(lm) K: 维护系数 U: 利用系数
若已知房间特性、照明要求的情况下,计算所
需照明器数
N Eav A sUK
3、维护系数 灯具在使用过程中,因光通量的衰减、灯具和房间的污
顶棚空间比(Ceiling Coefficient Ratio)
CCR
5hcc
l
w lw
hcc hrc
RCR
地板空间比(Floor Coefficient Ratio)
FCR
5h fc
l
w lw
h fc hrc
RCR
RI RCR 5
hrc-室空间高度 hcc-顶棚空间高度 hfc-地板空间高度
2、有效空间反射比 顶棚空间:一部分光被吸收,一部分光经多
间接部分:从灯具发出的光通量经室内表面反射后最 后落到工作面上的部分。
1、利用系数(Utlization factor) 表示照明光源光通量被利用的程度,等
于经照明器的照射和墙、顶棚等的反射而投 射到工作面上的光通量,与房间内所有光源 发射出的总光通量之比。
对于每个灯具来说,最后落到工作面上 的光通量与光源发出的额定光通量之比称为
次反射从灯具开口平面射出。 ρc、 ρcw- ρcc 地面空间:地面放置家具、机器,光线也会
被吸收、反射。 ρf、 ρfw- ρfc 墙面: 开窗、开门 ρw- ρaw
(1) 平均反射比ρ 以Ai、ρ分别表示为第i表面及其反射比,则
ρ由下面公式求出:
i Ai i Ai
Ai
AS
As-顶棚(或地板)空间内所有表面的总面积,单位为m2
在照明器型式、布置及光源的容量已确定情况下, 通过照明计算来定量评价实际场合的照明质量。
最基本的照度计算主要有点照度计算和平均照度计算。 平均照度是以整个被照面为对象,按被照面所得到的光 通量除以被照面面积来计算被照面上的照度平均值。 平均照度计算方法,即利用系数法;以及简便计算方法 ,即灯数概算法和单位容量法 平均照度计算方法用于计算平均照度以及所需灯的数量 ,它适用于灯具布置较均匀、墙和顶棚反射比较高、且无大 型设备遮挡的室内一般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