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系统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系统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系统
发表时间:2019-03-26T11:07:03.68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作者:辛虎军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变电站来说,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已经从常规的变电站转变成为了智能变电站。

而继电保护是智能变电站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确保整个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对于常规变电站来说,智能变电站在软硬件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所以继电保护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需要通过更加自动化的措施来确保其正常运行。

所以为了能够有效适应新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对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和自动化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
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特点
智能变电站是基于光电信息、微电子集成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智能化自动管理的变电站。

变电站中的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化主要是针对电力故障、线路设备等异常行为进行及时自动预警的一种系统装置。

通过及时自动断电、故障分离和切除,有效对变电站进行保护。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构成主要有:电子式互感设备+合并单元+交换机+网络接口等。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使数据信息提供的来源变得更加广阔,同时灵活性不断提高,因此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对继电保护的特点进行分析,实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能力的最大化。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操作相比传统变电站,更加灵活,操作方便。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
2.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结构
基于智能变电站不同的采样与跳闸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较为典型的系统结构:①直采直跳。

这种模式主要是继电保护设备能够通过光纤直流的方式来实现跳闸与采样,但是大多存在于部分的电网支路中。

②网采直跳。

所谓网采直跳主要是有SC和GOOSE两者共同或者独立形成的组网。

③直采网跳。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设备可以进行直接式的采样,然后经由GOOSE的方式来实现网络跳闸。

④网采网跳。

这种模式是打破了传统的采样与跳闸方式,而是将两者目标皆由Goose以及SV来完成,实现网络自动化的控制。

2.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元件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的构成元件主要会涉及到交换机、电子互感器、合并单元等。

①互感器方面,传统的模式是通过电磁互感器来实现,而现在则是使用电子互感器来进行替代。

它具有测量准确、小巧轻便等特点,可以根据传感电源的差异将其分为无源型与有源型。

②合并单元则是实现过程层的信息传输,以接收时间的方式来标记电子互感器传输的信息,并将其转移到继电保护设备中,这样不仅精简了过去复杂的接线工作,也达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并最终实现数据信息的网络共享。

另外,交换机主要是将其作为智能以太网络的运行节点,在链路层中实现数据帧的交换。

在当前交换机设备以及相关技术逐步更新的背景下,信息传递的效率在逐步提高,使得相互通信的效率也在不断的更新,确保了智能电网运作的稳定性。

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分析
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情况来看,站控层和过程层网络稳定程度以及所具有的实效性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站控层网络主要对整定值以及文件实施传输,并且需要修改、录播以及召唤相应文件;过程层网络主要对采样值、开关运行情况、跳闸信号等信息进行传输。

智能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尤其是在进行继电保护采样值或者命令信号进行传输过程中,大都会通过以太网数据帧的方式进行,所以对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过程层网络。

因此,一定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度,从而保证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正常运行。

过程层继电保护主要配置快速跳闸的主保护功能,例如线路纵联保护、变压器差动保护、母线差动保护等等,而将后备保护功能转移到变电站层的集中式保护装置当中。

此种配置方式能够简化过程层的保护设计,对于主保护功能进行主要设置,而后备保护简化配置即可,这样就能够对硬件设计进行简化。

同时,主保护的定值整定较为固定,并不会随着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转变而改变。

但是受到保护独立方面的制约,在对继电保护功能和一次设备进行集成之后,如果需要同时进行线路保护以及母线保护,那么需要将硬件进行单独设置,可以设计成为独立的功能模件形式。

(1)线路保护。

线路保护直接采样、直接跳断路器;通过GOOSE网络重新实现断路器失灵以及重合闸等方面的功能;对于线路间隔内保护测控装置来说,不但要和GOOSE网络实现信息的交换,同时也可通过点对点连接以及传输方式直接连接合并单元以及智能终端;对于保护测控装置和合并单元的连接以及数据传输来说,不需要利用GOOSE网络就能够实现直接的采样,同时保护测控装置和智能终端的连接也可以不同GOOSE网络就能够实现直接跳闸的功能;设置在线路以及母线之上的电子式互感器在得到电流电压信号之后,首先要接入到合并单元,完成数据的打包之后可以通过光纤传输到SV网络以及保护测控装置当中;可以通过GOOSE网络传输的方式将跨间隔信息接入到保护测控装置。

(2)变压器的保护。

智能变压器保护装置的过程层主要采用的是分布式配置,可以实现差动保护的功能,而后备的保护可以采取集中式的安装方式。

对于非电量保护来说,可以进行单独的安装,利用电缆等直接引入断路器跳闸,并且可以利用光缆将跳闸命令引入到采样和GOOSE的共同网络之上。

(3)母联(分段)的保护。

分段保护的实施方案和线路保护的方案类似,但是具有更加简单的结构。

将分段保护装置和合并单元以及智能终端进行连接就能够分别实现直接采样(不利用网络数据)以及直接跳闸的功能。

另外,相应设备(例如合并单元、保护装置、智能终端等)都可以利用相对独立的GOOSE网络以及SV网络实现信号的跨间隔传输。

4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自动化分析
4.1接线技术注意事项
设备间的接线以及设备内部接线工作尤为重要,接线工作是继电保护自动化施行前必须做好的工作,决定着继电保护设施能否正常运作。

在接线时必须保证接点的准确,使用方式科学合理,操作流程要符合相关行业规范。

接线过多不利于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也不利于实
现继电保护自动化,相关人员在接线时要考虑如何简化接线,减少设备耗损。

在接线前,要熟悉设备的总线路及子线路要求,要保证继电保护接线设计与相关行业要求相配合。

在接线中,不能交叉接线,保证接线后,设备能正常使用,不会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自动化产生不利影响。

4.2监测技术的应用
传统变电站缺乏监测技术,但这项技术被运用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自动化中,并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继电保护的第二重保障。

该技术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辅助继电保护系统运作,起监督作用,当继电保护系统出现故障或者发出错误信息时,它可以执行继电保护的职能,将故障信息反馈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根据故障信息,指导变电站控制故障,使智能变电站按照规范运行,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这是二重保护的意义,也是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自动化的优势。

4.3回路技术的重要性
传统变电站继电保护中的回路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回路中,该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完善,提高了继电保护系统的准确性。

一次回路及二次回路设计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自动化运行中十分重要,回路设计存在问题会使智能变电站的功能无法实现,所以相关人员的设计要保证回路在运行时达到标准水平。

在继电保护自动化回路设计中,电子感应装置十分重要,如果配置不合理,会造成运行事故。

电子感应装置能够完善隔离开关,减轻值班人员压力,甚至实现无人值守,实现全面的自动化。

结语
总之,智能变电站引入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系统,可以显著提升继电保护工作质量。

具体落实过程中,要考虑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与维护措施,全面发挥智能继电保护系统的作用,为变电站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吴林.简析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系统[J].南方农机,2018,49(09):173.
[2]岳战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系统的研究[J].电气时代,2017(03):70-72.
[3]王同文,谢民,孙月琴,沈鹏.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43(06):58-6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