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组长审核:
学员编号:年级:八年级课时数:3课时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凸透镜的应用
教学目的1、掌握光现象的知识及应用。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生活中的光现象与物理知识应用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理解 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授课日期及时段2019年3月10日 10:00-12:00上课进度第 17次课
教学内容
一、入门测
1(2008年河南中考★★)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10cm B.15cm C.20cm D.30cm
2(2009河南中考★★)小周用图l2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
(2)小周在图12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老师要求她在凸透镜不动
的情况下.在光屏上再成一个更小的实像,小周应当把蜡烛向移动.同时把光屏向移动。
(3)小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3.(2010河南中考★★)如图6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
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
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口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二、新课讲解
(一)课程导入
(二)大数据分析(2014—2018年,共 5 年)
光学部分考察(含透镜)题目分值2014年第14、16、18题8分
2015年第3、14题4分
2016年第1、8、15题6分
2017年第3、17题6分
2018年第11、16题4分
总次数12次28分
平均 1.4次/年5分左右(三)本节考点讲解——透镜
知识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一)例题解析
★★例1(2011河南中考,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透
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7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个清晰的像。
下列哪种光
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A.放大镜 B.近视镜 C.投影仪 D.照相机
★★【2】如图所示,是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以下器材利用这一成
像原理的是()
A.放大镜 B.电影放映机C.照相机D.投影仪
二)方法总结
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放映机及投影仪
利用成像性质正立、放大的虚像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
课堂活动:灵活应用快捷区分凸透镜应用(照相机原理、投影仪原理)的方法。
三)巩固题:
★1、(四中期中考★)下列光学仪器与其应用的成像规律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放大镜--正立放大的虚像
B. 照相机--倒立缩小的虚像
C. 投影仪--正立放大的实像
D. 平面镜--倒立等大的虚像
★2.(19中,★★)如图所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假设水球的焦距为f,则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u应该是()。
A、u<f
B、f<u<2f
C、u=2f
D、u>2f
★3、(改编)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
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
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
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
于一个()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和凹透镜
D.玻璃砖
★★5、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___(选填序号)
①照相机②放大镜③投影仪④潜望镜
★★★6、(2011山西中考,14★★)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7、(2014江西中考,7★★)如图所示,甲是的工作原理图,乙是的工作原理图.
★★8、(四中★)如图,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放大的像。
这个透镜是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利用这种透镜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有。
(四)本节综合练习
1.(2011年河南中考★★)在我省高速公路上安装有太阳能视频监控系统,如图1所示。
晴天,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向蓄电池充电,将电能转化为能储存起来。
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选填“凹”或“凸”)。
2.(2012年河南中考★★★)如图4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这个像,原因是
⎽⎽⎽⎽⎽⎽⎽⎽⎽⎽⎽⎽⎽⎽⎽⎽⎽⎽⎽⎽⎽⎽⎽⎽⎽⎽⎽⎽⎽⎽⎽⎽⎽⎽⎽⎽⎽⎽⎽⎽。
3.(2013年河南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lOcm.
(l)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11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倒立、__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____ (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______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
4.(2014年河南中考★★)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地像,如图7所示,他继续向水透镜内注水,使水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A.光屏应向左移,成缩小的像
B.光屏应向右移,成放大的像
C.光屏应向左移,成放大的像
D. 光屏应向右移,成缩小的像
(五)课堂总结
知识点回顾
三、出门测
1、(2016年河南中考★)、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就有许多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载,“司面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是由于受到作用,“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可生火”是由于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
2.(2017年河南中考★)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须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3.(2015年河南中考★).图8为小李用照相机拍摄的石拱桥照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B.桥的倒影看起来比桥暗,是由于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
C.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若相机镜头焦距为厂,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要大于2f
4.(2016年河南中考★★).图4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四、练一练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当物体距离凸透镜40cm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2.如图所示,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成的像是虚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C.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可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3.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3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4.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cm<f<16cm
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cm<f<32cm
5.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6..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世界天然大花园”百里杜鹃景观,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
距是6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为()
A.大于60mm小于120mm B.小于60mm C.大于120mm D.等于6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