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领略伟人风采群文阅读教案设计

领略伟人风采群文阅读教案设计

领略伟人风采,感受凡人情怀
——《走近》群文阅读课案设计
射洪县太和四小:郭秀英
议题分析:——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国的缔造者之一。

本组以“走近”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清平乐.六盘山》《毛岸英》《难忘的小红马》《这思考的窑洞》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也是一位杰出的的诗人,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选文情感细腻、真挚,毛主席的那种常人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

学情分析:由于时代的原因,学生对的了解不深,要真正感受的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

这需要在课前学生认真学好教材的同时,大量查找与相关的资料并整理成自己所得信息,以丰满人物形象。

在阅读选文时不必追求理解得过深过透,学生有所感悟,大体读懂即可。

选文分析:本次群文阅读课,是在学生学完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单元课文——《七律.长征》《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开国大典》的基础上,补充阅读四篇文章。

——《清平乐.六盘山》《毛岸英》《难忘的小红马》《这思考的窑洞》。

《清平乐.六盘山》表现红军长征的豪迈气概与毛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毛岸英》主要记叙了毛岸英在抗美援朝中牺牲的经过和作为父亲的毛主席对他的评价,表现了毛岸英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和毛主席的博大胸怀;《难忘的小红马》毛主席关怀同志的几件感人的事,表现了毛主席处处关心同志热爱同志的高尚品质;《这思考的窑洞》主要记叙了在窑洞里工作、思考并创作了不朽巨著的事迹,展示了作为伟大思想家的风采。

这四篇选文分别与教材容相对应,从诗人,凡人,伟人这三个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的伟人形象和凡人情怀。

课时安排:一节课
教学准备:
1、师生提前收集有关毛主席的资料。

2、课件
3、阅读卡
教学过程:
一、诗词吟诵,引入话题。

1、课件出示《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学生吟诵。

2、师:孩子们知道,这两首诗词的作者是谁?相机板书课题:
3、说一说,你了解到毛主席哪些信息。

4、师小结:是的,他就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国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导人──。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板书:走进)这位伟人,去领略他的
风采。

二、课文回放,感受形象。

1、回忆课文容,反馈阅读卡所填信息
2、小结:刚才通过孩子们的交流,我们认识了一位(乐观向上、顾全大局、胸怀宽广、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受人爱戴)的,他的这些形象都是通过作者细致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呈现出来的。

第八组教材中的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今天,就让我们再读四篇文章,继续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吧!
三、选文阅读,概括形象。

1、出示阅读提示:
A说一说这几篇关于的文章的主要容;
B想一想你又认识了()的;
C读一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并谈谈你的阅读体会;
D比一比课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几篇文章,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按要求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3、抽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板书
A说主要容,概括人物形象
《清平乐.六盘山》——豪情满怀
《毛岸英》——博大胸怀
《难忘的小红马》——关爱他人
《这思考的窑洞》——高瞻远瞩
B读句子,谈体会。

相机指点
句一: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选自《七律.六盘山》
生读——谈体会——师补充(今天在八达岭长城上还可以看到毛主席的题词:不到长城非好汉。

以此激励后人要不怕困难,勇于挑战,迎难而上。

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当年推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坚定信念和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品质。

)——再读句子,感受毛主席的豪情满怀及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品质。

句二:“轰隆隆──”天空中仿佛惊雷滚滚,那三架轰炸机狡猾地调转机头,重又飞临总部上空。

有人大喊:“不好,快进防空洞!”话音未落,凝固汽油弹就一个接一个砸了下来,作战室成了一片火海……选自《毛岸英》思考:一、三句话都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起什么作用?——生交流,师小结。

(作为毛主席的儿子,却在那样危险的环境中与敌人作战,充分说明了毛岸英心中装着朝鲜人民和中朝人民之间的情谊。


质疑:毛主席让自己的长子亲自奔赴朝鲜战场,难道他不知道有危险吗?还算一个合格的父亲吗?
生小组讨论——抽生交流——达成共识(心里当然知道很危险,但他更懂得毛岸英不仅是他的儿子,更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儿子能把生命献给中国的革命事业,死而无憾!把自己的亲人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更展示了他作为父亲作为伟人的超人胸怀!
大屏显示:青山处处埋忠骨,马革裹尸何须还。

C学生继续交流触动他们心弦的句子,可以读一读或者讲一讲,还可以告诉大家自己的感悟,师生共同分享。

D对比阅读,谈新发现。

a同学们,比较本单元我们所学的四篇文章和今天老师给你们补充的四篇文章,你有什么新发现?参看阅读卡
b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七律·长征》《七律.六盘山》诗词诗人
《青山处处埋忠骨》《毛岸英》写长子父亲
《毛主席在花山》《难忘的小红马》生活凡人
《这思考的窑洞》《开国大典》工作伟人
c 填好阅读卡。

小结:是啊,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的诗人,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
四、质疑选文,丰满形象。

我们在选文中透过一些字词的解读,句子、片段的品析已经感受到了,选文中还有没有让你费解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议一议。

1、同桌讨论,提出议题。

2、征集议题,学生思考。

(在学生已经对毛主席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剖析自己不懂的地方,有利于更加深入地走进的思想、工作、生活,感受其作为父亲、诗人、领袖的伟大。

)
预设议题:
A“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一句中“长缨”指的是?“苍龙”指的是谁?B在毛岸英烈士墓碑的背面,刻有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撰写的碑文:“毛岸英同志原籍省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同志的长子。

1950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

”碑文中说毛
岸英“是中国人民领袖同志的长子。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为什么还要刻在碑文上?
C《难忘的小红马》第二自然段提到“主席很少骑它”。

有人认为主席有马不骑,很傻!同学们你们怎么看待?
D为什么作为国家主席的却能在阴暗潮湿的窑洞里潜心思考,写下一百多篇挽救中国影响世界的不朽巨著?
、、、、、、
3、学生讨论,准备作答。

4、抽生作答,师生补充
小结:“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

“苍龙”指的是介石;这句简介充分表明朝鲜人民对毛主席的博大胸怀的敬仰;主要体现毛主席的主席很少骑它,是为了能让小红马在艰难的条件下保持体力,让身边更多需要照顾的同志能得到小红马的照顾,充分体现了主席时时关心同志爱护同志的优秀品质,更展示了他的领袖风采;因为毛主席心系中国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希望人民翻身做主,中国永远屹立于世界的的远大志向和为之奋斗的坚韧不拔的毅力。

五、主题延伸,升华形象
1、出示图片,学生静观。

A诗词(两首)
B 生活、工作图片剪影
2、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3、总结谈话:孩子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课课外的八篇文章的阅读,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他有凡人情怀,更有伟人风采。

他用他特有的聪明才智和他那犀利的笔杆子,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坚忍不拔的毅力走过了草地,爬过了雪山,战胜了介石有着精良装备的800万大军,他不愧是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和政治家。

最后让我们深情朗颂《致伟人》,愿主席常驻我们心间,思想永放光芒。

4、深情朗诵
致伟人
长征难
主席言,
万水千山只等闲。

六盘山,
天高云淡,
不到长城非好汉。

诗词风靡革命圣坛。

青山处处埋忠骨,
马革裹尸何须还。

小红马,
长征险。

驮上战士主席谦。

碾米远,
课本偏,
心系群众在花山。

窑洞暗,
思维宽,
中国革命谱新篇。

华夏中国五千年,
一代天骄英名传,
英名传。

六、布置作业:看纪录片《走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