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调查报告篇一: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
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在不同的人们心目中和谐社会的定义是不同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社会才能称得上是让大家都满意的和谐社会呢?所以我的这次社会调查的目的就是调查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和谐社会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调查对象:重庆理工大学生随机调查调查内容:如今,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社会才能称之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为构件和谐社会我们作为普通的市民有该做出哪些努力?调查方法:采访、调查问卷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得知,人们心目中公认的和谐社会应具有的特征有以下几个:1. 民主法治,2.互助感恩,3. 公平正义,4. 诚信友爱。
5. 充满活力,6. .安定有序,7.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8. 有中华民族的特性。
调查结果分析:人们心目中公认的和谐社会的特征的含义应是:1.民主法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所谓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这是因为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才能使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才能促进党和人民群众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中央和地方、各阶层之间、各民族之间等方面关系的和谐,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2.互助感恩。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能。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
这时,是一味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许多;失败时,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一个。
殊不知,失败或不幸时更应该感恩生活。
感恩,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
就像罗斯福那样,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与不幸,对生活时时怀有一份感恩的心情,则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
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
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
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3.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所谓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只有实现公平正义,才能达到社会和谐。
4.诚信友爱。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
所谓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和谐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诚信友爱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条件。
没有诚信,就不会有友爱;没有友爱,人际关系就会紧张;没有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就不会有社会的和谐。
5.充满活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
所谓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也就是说,我们所要建立的和谐社会,不是死水一潭,而是要在发展中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和谐。
因此和谐社会必须充满活力。
这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6.安定有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
所谓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安定”是指社会发展的稳定、社会关系中的和睦相处和人们的心理平和。
在我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但是,社会安定决不是“万马齐喑”,而是活而不乱、活而有序。
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真正做到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
7.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所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
但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
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
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都必须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中得以实现。
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
8. 有中华民族的特性。
只有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之上,才不至于使和谐社会失去坚实的基础。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文化资源。
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和谐社会概念既承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又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我们不能忽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而是应该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
只有这样,才能使和谐社会构建有历史的和文化的根基,才能彰显和谐社会的中国特色。
结论及建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
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思想指导。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篇二:和谐社会建设与大学生的调查报告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素质培养调查报告一、概述为了了解和认识社会、对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社会有更好的了解,以达到对自己的初步定位,增强大学生的提高素质意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此,笔者就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素质培养这一个论题对在校大学生这个团体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我们选择了问卷调查与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可用于收集大学生的一些定量资料,而交流的方式则可以更好的让参与调查问卷的人了解我们的意图。
通过调查,我们能够得到较为真实的一手资料,其内容更接近实际,更丰富和个性化,然后,我们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结论。
在问卷调查的填写人群上,我们依据广泛性,发散性的原则,分别对不同群体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大学生作为具有先锋性、创新性的群体,是社会中十分重要的群体,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现状通过交流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现状如下。
现状一:大学生对构建和谐社会观念略微薄弱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上仍然存在着问题,比如:政治思想观念淡化,对社会上的关于政治的热点没有经常去关注,时事政治了解程度不够,人际关系不和谐,平时与身边的人交流与互动不频繁,导致人与人之间存在冷漠感,与人协同配合能力较差,集体观念弱化,大学生的集体观念较差,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较好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的体现等。
现状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不明很多同学都选了该由大学生来承担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责任,但还是有不少同学选了政府,在之后的交流中,我们得知一部分人是认为政府最有权,可以管到方方面面。
另一部分人认为政府官员使用特权来产生贪污腐败使得社会不和谐是一个大因素。
我们从网络、报纸等新闻传媒中发现,政府官员使用特权、滋生腐败的现象大致有利用职务之便来谋取私利,收受他人贿赂,给黑社会当保护伞,保养情妇等。
更有甚者不仅收受贿赂,而且还提拔和任用一大批对其行贿的官员。
这导致了社会更加不和谐。
现状三:自身素质培养,合作更重要在谈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54%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构建和谐社会最为重要,18%的人支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另少部分人坚持个人上进心和诚信友爱才是促成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
有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在大学生这个群体看来,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对个人,也对一个集体而言。
当今社会的过快发展虽说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也造就了现在社会上一个问题,即人们更加注重竞争意识,愈来愈忽略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分工。
当代大学生能注意到团队意识的重要性这一点令人欣慰,大学生毕业之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力军,是将来和谐社会的重要构建者。
对于他们而言,有竞争意识是好事,但学会和其他人合作也是一个合格的未来和谐社会构建者所具备的良好品质。
所以就当前而言,对大学生的培养,不能只侧重于理论实践方面的教育,同时也要注重关于合作方面的教育。
现在大学比较重视团队活动,往往在校园里会看到团队的比赛,这一点值得推崇。
这类活动能让学生在社会和校园的过渡阶段进行良好的蜕变,为他们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改变现状的策略对策一: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多让大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同时,大学生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校也要做好素质教育、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