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内容、理念及原则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内容、理念及原则


7. 能够基于与工程相关的环境或背景信息进行合理的思考,对于专业工程 实践在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诸方面涉及的因素与应承担的 责任进行评价。
8. 能够理解专业工程解决方案对于社会与环境的影响,能够理解可持续发 展的必要性,并具有相关的知识。
9. 能够在具有多样性和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作为个体、成员或负责人有效 地发挥作用。
3. 能够设计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部件或 过程,并能够适当考虑公共健康、安全、文化、社会以及环境等因素。
4. 能够采用合适的知识和方法对于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 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的结论。
5.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活动,研制,选择于运用适当的技术、资源和现代工 程与信息技术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Require resolution of significant problem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ising from interactions between wide-ranging or conflicting technical, engineering or other issues (涉及多方面可能冲突的因素)
1. 工程教育质量到底该如何评价? 2. 我们的工程教育质量有标准吗? 3. 加入《华盛顿协议》为什么很重要? 4. 《华盛顿协议》对毕业生的要求是什么? 5. 保证质量,我们面临怎样的挑战? 6. 我们如何证明满足《华盛顿协议》的能力要求?
我们如何评价教学
◦ 资源投入+过程管理 ◦ 基于产出的评价(outcome-based)
6. 师资队伍
7. 支持条件
目标围绕学生的培养。 内容根据对学生的期望而设计。 判断师资与其它支撑条件的原则是: 是否有利于学
生达成预期目标? 评价的焦点是对学生表现的评价。 必须考虑全体学生。
分别表述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有利于对目标的达成度进 行评价,也能更好的体现国际实质等效的要求。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内容、理念及原则
陈道蓄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 结论审议委员会、学术委员会
计算机专业认证分委员会 2013年11月27日 上海
一、引言 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逻辑和理念 三、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执行的若干原则 四、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本科专业建设
的指导意义
一、引言
关于工程教育评价的6个问题:
◦ Can extend beyond previous experiences by applying principles-based approaches (超越经验)
能力培养与评价的“悖论”
课程在能力培养中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
◦ “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 ◦ 课程目标与考试要求
“实践教学”与毕业设计/论文在能力培养中究竟发挥 了多大作用?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符合实质等效要求:
◦ 合理的培养目标 ◦ 明确的出口要求 ◦ 完备的内容覆盖 ◦ 足够的条件支撑 ◦ 可靠的实施效果
专家评价的关键点 针对全体合格毕业生
形式上,采用国际通用的结构: 通用标准+ 可嵌入的专业补充标准模块
1. 学生
4.
2. 培养目标
3. 毕业要求


改 进
5. 课程体系
◦ Involve creative use of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research-based knowledge in novel ways (涉及创新)
◦ Have significant consequences in a range of contexts, characterized by difficulty of prediction and mitigation (涉及复杂后果)
10. 能够就复杂工程活动与同行以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理解和 撰写报告,设计文档,做现场报告,理解或发出清晰的指令。
11. 掌握并理解工程与管理的原理知识,能够作为团队成员或负责人运用这 些知识,在多学科环境中进行项目管理。
12. 对于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有足够认识,并有准备和能力,在技术变化的大 背景下独立进行终身学习。
才是合格的;
坚持原则:真正体现认证促进持续改进的理念 统一方法:被认证专业证明自己达到了标准要求,
认证专家判定其证明的有效性
提高水准:建设并保持一支高水平的专家队伍
1. 能够将数学、科学、工程基础知识以及某个特定专业的工程知识用于解 决复杂工程问题。
2.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定义与分析复杂工程 问题,搜索相关文献,以获得有意义的结论。
对学生:取得经认证合格的专业的毕业文凭就拿
到了进入国际就业市场的“入场券”
对学校:我们一直强调的“提高教学质量”第一
次有了明确合理的参考框架
对国家:可以向国际社会证明,我们不仅能建立
世界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系统,我们也能够有效地 控制这个系统的质量
要证明我们有能力控制质量,我们需要:
调整思路:严格按照标准,重新认识什么样的专业
“产出”如何评价
◦ “举证”和“认证”
为什么标志性成果在合格性评价中不能作为“举证” 材料?
其实,多年来我们并没有明确的工程教育专业
“合格”标准(其它专业似乎也没有)
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严格遵循标准执行的
专业认证体系
而且,我们采用的是“国际实质等效”的标准
(可以认为就是“国际标准”)
◦ “实践教学”如何评分/ ◦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 ◦ 毕业设计/论文究竟有没有标准?
能力期望对于现在的学生是不是“不切实际”?
◦ 现在的学生究竟有多“差”? ◦ 学生想为自己的学习“找个理由”究竟有没有错?
二、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 逻辑和理念
1. 认证标准的实质等效性 2. 认证标准的框架逻辑 3. 认证标准的核心理念
复杂工程活动:
◦ Involve the use of diverse resources (and for this purpose resources includes people, money, equipment, materials,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ies) (涉及多项资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