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正确使用熟语
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哑巴吃饺子——心中有数
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 杨家将上阵——全来了 油瓶倒了也不扶——懒到家了
猪鼻子插根葱——装象 猪八戒照镜——里外不是人 啄木鸟上树——全靠一张嘴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竹筒倒豆子——不留底 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中意 丈八高的灯台——照人不照己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 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 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 一般也能了然。
水鬼找城隍——恶人先告状 水中捞月——一场空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孙权定计招亲——赔了夫人又折
兵 兔子尾巴——长不了 铁公鸡——一毛不拔 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武大郎开店——高人一等 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歪嘴和尚——念不出好经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瞎子点灯——白费蜡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
教学目标:
▪1、什么是熟语。 ▪2、熟语有什么特点。 ▪3、熟语的考查题型。 ▪4、熟语的答题思路。 ▪5、熟语的强化训练。
什么是熟语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词组或语 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语言现象。
从定义来看,熟语包括两种不同的结 构成分: “词组” 和“语句”。“词组” 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语句”指 谚语和格言。
惯用语:是一种具有固定结构形式和完整意义 内容、带有口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如:
动宾式:跑龙套 钻空子 卖关子 唱反调 炒鱿鱼 和稀泥
穿小鞋 滚雪球 夸海口 套近乎 磨洋工 泼冷水 吃闭门羹
偏正式:半吊子 闷葫芦 白眼狼 擦边球 醋坛子 小报告 跟屁虫 鬼门关 聚宝盆 定心丸 光杆司 令 没头苍蝇
并列式:穷庙富和尚 求爷爷告奶奶 缺胳膊少 腿 小打小闹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 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 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 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 半截的"谜底"。
熟语的特点
▪1、凝固性:在语言里,一般词组和语句是 临时自由组合的,而各种熟语则是经久沿用 有了定型的,即熟语有着结构的凝固性。
▪ 2、表现力:具有丰富的内容,概括了人们 的认识成果,充实了词汇的宝库,具有很强 的表现力。
2020/7/8
2020/7/8
2020/7/8
2020/7/8
第一,谐音类。如:
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茶壶煮饺子——有嘴道(倒)不出
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 床底砍柴——撞板
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豆腐掉到灰堆里——吹不得、打不得
多一个和尚——多一分斋(灾) 二两棉花一张弓——细细弹(谈)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火烧旗杆——长炭(叹)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脚底下抹油——溜之大吉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刘备借荆州——一借没回头 老鼠掉进风箱——两头受气
惯用语的形式。惯用语的语音形式,是三音节为主,例如 “敲边鼓、挖墙脚、走后门、高帽子、对台戏、哑巴亏、 鬼把戏、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打 棍子、吹牛皮、抓辫子、开绿灯、扣帽子、拖后腿、凑热 闹、和稀泥、唱双簧”等等。其他音节也有不少:二音节 的,如“拷贝、冒尖、亮相、较真、吃香、丢脸、哭穷” 等等;四音节的,如“火烧眉毛、喝西北风、断线风筝、 打马虎眼、吃哑巴亏、打退堂鼓、唱对台戏、吃大锅饭” 等等;五音节的,如“脚踏两只船、快刀斩乱麻、换汤不 换药、二一添作五、赶鸭子上架”等等;六音节的,如 “干打雷不下雨、驴唇不对马嘴、睁只眼闭只眼”等等, 七音节的,如“不管三七二十一”等。惯用语的结构形式, 并列、偏正、主谓、动宾都是存在的,这是跟成语类似的 地方,不必赘述。有一些特殊的,需要略加注意,如“马 大哈”,是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缩略语,属 于并列结构,比喻办事粗心大意、随随便便的人。
2020/7/8
意义上的整体性。惯用语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 它不是词义简单的相加组合,一般不能直接从字面上加以解释。在 使用时,它已从字面上意义转化为一种更深刻的抽象含义。例如,
“敲门砖”,本指拿砖敲门,门一敲开,就把砖丢弃了。比喻借以 求得名利或某种目的的初步手段。又如,“炒鱿鱼”,鱿鱼一炒就 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解职。再如,“半瓶醋”,旧时 讥笑文人穷酸,用醋代替穷酸的酸。现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技能只略 知一二的人。所以,使用时,我们不能从字面上望文生义,而必须 从整体意义上来理解它,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为巩固这一观点,再 举几个常见常用的,不再解说本义,直接解说它整体的凝固义:例 如“穿小鞋”并非指穿了小号的鞋子,而是指暗中玩弄手段,给别 人以刁难、打击;“枕头风”不是吹过枕头边的风,而是比喻妻妾 或情人的话,对丈夫或情夫容易发生效力。“炮筒子”是指性情急 躁或心直口快的人,“狗腿子”是指坏人的帮凶 ,“敲边鼓”是 指从旁帮腔或助势,并非真的是去敲边鼓。
老虎屁股——摸不得 聋子耳朵——摆设
马尾串豆腐——提不起来
棉花店挂弓——不弹(谈)了 泥牛入海——无消息
牛皮灯笼——点不亮 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砒霜拌大蒜——又毒又辣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 傻子上街——光看热闹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十月芥菜——起了心
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