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责任意识、构建和谐企业
一、强化责任意识立足本职工作
“责任”通俗地讲就是“自己份内的事情”,也就是一个人必须要做和应该做好的事情。
从法律角度上讲,责任就是一种义务,是相对于权利而言,是自己必须要履行的一种职责。
本职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立足点,做好本职工作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对工作的一个最起码的标准。
脚踏实地、立足本职,从平凡的工作入手,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担当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在工作的实践中锤炼自己,提高工作能力,不要好高骛远,心存太多的欲望和要求。
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是一种伟大的品格。
责任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
有人说,人生中只有一种追求,就是对责任的追求。
事实上,只有能够承担责任的人,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
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或者一个不负责任的人,首先失去的是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其次失去的是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去担当,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社会都将是问心无愧的。
我们一定要增强自己工作中的责任心,坚持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重点,克服一切困难,集中一切精力,做好本职工作,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
责任让人勤奋,责任让人努力,责任让人上进,责任让人清醒,责任让人理智,责任让人有为。
有的责任履行起来很难,无论是难是易,不在于工作的类别,而在于做事的人。
只要你想做,你愿意做,你就会做得更好。
我们身边有很多同志,默默无闻、辛勤工作,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积累了一条又一条优秀实践经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创新成果……毋庸置疑,支撑他们的都是为了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就是对责任的追求。
一个人的责任意识,并不仅仅体现在大是大非面前,而大多是体现在平凡的工作当中。
一个连平凡工作都不愿负责任的人,又怎能在大事上承担责任呢?
责任出智慧、出力量。
有了责任心,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没有责任心,再小的问题也成了不可逾越的高山。
一个人如果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即使能力暂时低一点,虽然暂时不能大用,也有使用和继续培养的价值。
但如果一个人缺乏或失去了责任心,则是不可使用之人。
失去责任承载的能力,只会把事情搞得更糟。
我们要将“责任第一”融入到我们工作的各个环节,责任意识,是每位员工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是考核每位员工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是加快推进企业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落实各项措施的基础和保障。
所以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敢挑重担,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
要通过一系列活动为载体营造氛围,一系列手段为措施确保落实,涤荡到每一个人心灵深处,塑造大家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意识。
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我们要从树立岗位责任意识、学习责任意识、实干责任意识、细节工作意识、集体工作意识等方面强化责任意识,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塑造和谐理念构建和谐企业
构建“和谐企业”,符合企业和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
企业与员工是休戚与共、荣辱相连的共同体,只有建立和形成“团结友爱、和谐融洽、安定有序”的内部良好关系,才能使团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我觉得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寻找一个着力点。
为此,我们要着力培育员工的“归属感、成长感、成就感、自豪感、责任感”,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归属感”源于企业“家”的环境氛围。
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将对企业高度的信任和深深的眷恋,表现为团队意识、个人能动性体现,从而达到员工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统一。
自觉把企业这个平台作为个人事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成长感”表现在自身努力和团队协作下,实现个人与团队不断进步的过程。
我们要坚持打造学习型企业,提高员工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鼓励全体员工在企业平台上、在和谐的工作氛围中,通过组织的培养和个人的努力奋斗得到持续成长,实现个人与团队的不断进步,让成长感看得见、摸得着。
“成就感”体现在自我价值的实现。
我们十分注重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的双向激励。
通过即时激励,充分发挥员工潜能,鼓励员工追求个人价值和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使全体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业绩、体现价值、赢得尊重。
“自豪感”表现为一种强大的精神源泉。
我们要让全体员工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辉煌成就而自豪。
“责任感”体现为企业和员工履行各自义务的一种价值取向。
责任感要求企业和每个员工真正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公司负责,对社会负责,表里如一。
襟怀坦荡,为经济发展甘做奉献。
责任感使员工对待工作的
任务,能够主动、自觉承担更多责任,体现的是企业员工的使命感,反应的是工作激情、动力、压力和价值。
同时,讲“和谐”与制度化建设和执行是相辅相成的。
制度建设就是建立秩序。
制度执行则要持之以恒的执行。
所以,倡导“统一、规范、严格”的制度,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化平台,这才是企业和谐的最高境界。
和谐,是企业的精髓。
我认为,要做一流的企业,没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不行。
光谈“和谐”不落实到具体目标、举措也不行。
当然,企业文化建设任重道远,远非三年五年就能实现的。
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路,找准切入点,并把“让企业文化理念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并自觉自愿遵从”作为最终的检验标准,从而以企业文化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