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小学识字教学策略

谈谈小学识字教学策略

谈谈小学识字教学策略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也是语文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纲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要阅读,就要通过识字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广泛阅读,就必须大量识字;写文章,就要在识字的基础上学会用字组词,以词造句。

所以,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那么,怎样才能提升孩子们识字质量呢?下面谈谈我个人在课堂上经常实施的识字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学习的动机主要是兴趣,并喜欢以新奇内容为主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集中趣味识字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把生硬的学习变成一个游戏,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最直接、最清晰、最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1)排队组字记字形。

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乱,发给每人一张,让他们到讲台前来组成读出的生字,全体学生认读和评议。

如“人”和“王”能够拼成“全”;“女”和“子”“古”拼成“好、姑”。

(2)抢卡片记字形。

老师把很多写有偏旁或部首的卡片放在黑板槽里,请2~3名小朋友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相关的卡片拼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就能够得到一面小红旗。

如给“学生、学校、王老师、唱歌”等字的偏旁或部首,然后老师读“校”,学生应迅速把字拼成,并组成“学校”,最后用“学校”说一句话。

谁先完成,谁就能得到一颗“星星”。

(3)猜字谜记字形。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特点,把识字任务制定成不同的游戏方案,激起学生的识字热情。

如我在教学《三个小伙伴》一文时,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了解了文中的三个小伙伴,我把三个小伙伴的名字写在三片绿绿的荷叶上,问学生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

学生都说:“想”。

我就趁势以小伙伴的口吻说:“要想和我们交朋友,先得过发音关。

”学生的识字热情早就被挑起来了,在随后的闯关环节中,学生始终热情高涨。

在巩固环节中,又采用了师编谜语生猜,生做动作师猜等形式,把识字学习当成了游戏任务,且在编谜中教师巧妙地渗透了识字方法,学生那种愉悦的识字情感体验得到了强化。

反馈结果也表明,生字学得非常扎实。

我们还能够根据每课生字的特点,把儿歌、表演、画图等多种游戏形式引进课堂,让学生喜欢识字。

二、识字的难点是识字字形,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找到识字的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才能让他们举一反三,逐渐形成不用指导也能把生疏的字学会的水平。

(一)用归类识字的方法来多认字
(1)利用偏旁相同从它们的意义上实行分析理解,比如:“捡、提、拔、拾、拎”等字都是和手的动作相关,我们能够同时来记住相同偏旁的字。

又比如:“狗、猴、猫、狼”等字都偏旁一样都表示一种动物。

还例如关于树林名的字“桦树、杨树、桃树”等都有相同偏旁木字旁。

从它们的偏旁以及字义上很快地掌握了这些生字。

2)利用比较法对形近字实行归类识字。

在二年级开始,就把形近字归为一类实行同时理解,这样识字效率就大大提升。

比如,理解“晴、清、请、情、蜻”能够放在一起认,“晴”日字旁,和太阳相关;“清”三点水,和水相关;“请”
言字旁,和说话相关;“情”竖心旁,和心情相关;“蜻”虫字旁,和昆虫相关。

形近字很多,把形近字放在一起来实行比较异同来认字,这样一位就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归类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既是学生很好的识字方法,也是老师很好的指导方法。

用归类的方法高效率的掌握了文中很多生字。

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理解生字。

利用归类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用自己的方式学习。

到了学期结束,也便于把这些生字拿出来实行归类分组来实行复习巩固。

所以归类识字能够大大提升了识字的效果,提升了识字量。

二)利用汉字的结构加快识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从结构上能够把汉字分成独体字和合体字两大类。

能够从字的结构来实行分类归纳实行认字。

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等。

把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来实行理解,这也是一种方法。

(三)加减法和变换法
(1)加一加,减一减。

中国的汉字有很多仅仅多了一、两笔。

所以,在教学这些独体字的时候,往往采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实行教学。

如“十”字,下加长横成“土”。

而土字加上一横成“王”,“王”中加一点成“玉”,上加一点成“主”,这些字只要那幺变一变,就能带出一串字。

即协助学生写好字,又加深了他们对字的印象。

2)换一换,变一变。

合体字往往只要换一换部首,变一变字形就能够引出很多类似的字。

如“破”这个字,它的右半部分是一个“皮”字,给它换一换部首,带出了“坡”、“披”、“波”、“玻”、“跛”、“彼”。

这样带出了一批左右结构的字。

同时还能带出一批部首相同的字。

如“陈、阵、降、阿、队、阳、防、都、邓、那、郊、部、郭、邦”。

……这样学生的想象力也丰富起来了。

三、指导课外大量阅读
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不但能汲取书中的精神营养,而且能多多识字,一举两得。

但是课外阅读不能放任自流,教师首先要提供课外阅读的材料,列出每学期的必读书目,选读书目,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

要求后进生保证必读的底线,鼓励优秀生阅读所有选读的课外书。

其次要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展开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渴望。

在阅读课上,学生不但交流阅读的篇目、内容和心得,同时交流从阅读中学习理解的生字。

教师在学生中树立阅读的典型,让认字多、读书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一起和其他学生读文章,介绍识字经历。

这既是对爱读书的奖励,更是一种激发其他学生识字热情的手段。

各班定期评选“读书明星”“诗文大王”“识字标兵”,请他们给大家讲故事,活跃学生心中强烈的阅读、识字愿望。

四、利用生活经验来提升识字水平
汉字来源于生活,那么作为识字的教学也应该回到生活。

这就是要鼓励学生留意身边的字,通过积累、收集来提升识字量。

当然要让学生实行交流、展示,并给予表扬肯定。

如:名字、路牌、广告牌、超市里物品名称等等。

我们在识字教学开始时,就要求家长配合,如:在家具上贴上其名称标签,孩子在家中接触家具时通过这些标签很快理解了名称,增加了识字量。

在学的过程,学生有发现识字的快乐,激发了学生识字兴趣。

利用生活中识字调动识字积极性。

让学生带来各种生活中见到的字,比如报纸、零食包装袋等等互相交流学习。

在交流学习中分享识字的快乐,体会识字的成功感,提升识字的欲望,自不过然学生的识字水平在逐渐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