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业预测

行业预测

行业分析:
一、行业概述
IDC数据显示,自2010年至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率分别为74%、49.2%、45%、38.4%、23.1%、10.2%,增长日渐趋缓;中国市场方面,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13亿部,同比增长135%,2015年出货量则为4.34亿部,同比仅微增2.5%。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中国手机消费者需求研究报告》2016)
全球手机销量放缓,局势趋于稳定,这意味着竞争将越发激烈,增长将更加困难。

1.消费者关注的主要维度
提及外观,消费者讨论最多的是消费者讨论最多的品牌是华为、三星、苹果、OPPO和小米。

谈及手机品牌,消费者谈论最多的是谈及手机品牌时,消费者关注最多的是三星、华为、荣耀、OPPO,苹果
2.品牌认可度
3.功能
4.配置
消费者的关注度集中在电池方面,比例高达81.4%,可见手机续航依然是消费者持久不变的重要需求。

而消费者虽然最在意拍照,但是对于摄像头的关注度却不高,仅占9.1%,相比配置,拍照效果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

详情参考2016Q4手机行业消费分析(数据来自极光大2016年12月)原因,距离最近,手机行业变化波动大,参考最新数据意义更大1.保有率
品牌保有率:
市场保有率变化趋势
各级城市品牌保有量
主流品牌手机型号分布
在安卓阵营中,OPPO、小米、vivo 和华为机型集中度依次减弱,top 5 机型所占品牌份额分别为53%、40%、36%和28%
2.手机销量分析
Q4国内手机销量市场份额
华为斩获Q4 销量王,OPPO、vivo 紧随其后
极光大数据显示,Q4 国内手机销量top5手机品牌依次为华为、OPPO、vivo、iPhone和小米。

其中,iPhone 和华为分别环比上涨17.9%和8.5%,OPPO、vivo 和小米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主流手机品牌销量变化趋势
国内Q4 销量整体下跌,唯iPhone 小幅上涨。

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华为、OPPO、vivo 和iPhone Q4销量分别为1434.1万台、1310.3万台、1272.0万台和1037.4万台,小米和三星Q4 销量在1000 万台以内
主流品牌机型销量价格分布
Q4 售出的高中低端机型分布比例约为2:7:1.通过极光大数据统计发现,Q4 售出的手机中65.7% 为中端机,超过五成价格分布在2000-2999 之间,各手机品牌主侧重的目标市场有所不同
3.用户忠诚度
综上,可看出整个手机行业消费者注意力容易转移,品牌忠诚度都有所下降。

可见,满足客户需求是品牌发展的必然选择(如IPHONE7带动用户真诚度回暖)
行业发展方向预测:1.整体智能手机行业从2015年开始上升空间逐步缩小,智能方向发展效率回缓。

2.未来几年竞争优势将体现在电池续航,手机外观,高清像素等技术中。

3.高端品牌化效应将继续强化,但用户品牌黏着度会继续下降。

4.智能手机产品可能会趋于同质化,特殊功能的手机产品将出现。

驱动因素:1.一线科研水平和科技成果
(前沿科技迅速发展并逐步落实时,科技成果会迅速波及只能手机行业,推动新一轮的技术革新)
2.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全球经济发展情况
(大范围的经济环境平稳运行对手机的推陈出新具有积极作用)
3.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变化
(收入提高,对手机的消费欲望会上升,推动市场需求量;额、物价水平越高,市场手机价格越高,越不利于市场发展,但适度的物价上涨,在某些情况下利于行业技术革新)
二.市场分析
1.市场细分
按地区:东部,中部,西部。

手机消费者的地域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东部省份的消费人群最多,西部地区的消费人群最少,中西部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按年龄:青少年,壮年,中年,中老年,老年。

30-39岁的社会中坚也是手机市场的消费主力,占到了消费者总数的43.2%,其次是20-29岁的年轻消费群体,占比为27.6%。

按价格:高,中,低。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低端机持续失宠,千元以下的低端机已经是消费者最不关注的机型,而1000-2999的中端机最吸引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占比达59.4%,超过低端机与高端机的总和。

2.目标市场:长江中下游地区(除长三角)及其辐射带的中年中端高消费群体(中部市场尚未饱和,且消费能力较西部地区更强,30-39岁作为主流消费群体人数多,且与20-29岁消费群体相比这类消费者需求变动不大,技术创新要求相对较弱。

虽然中高端手机所占市场量略大,但这带来的巨大优势就是形成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预期,容易认可中高位的市场销售价格,无需改变消费者心理。


3.目标市场预测:近几年中高端手机市场将进一步扩张(原有竞争者科技水平,生产水平,市场份额都趋于稳定,有较大精力和成本开发新技术。

新的行业竞争者会被中高端市场利润吸引,从而进入中高端市场,长尾手机数量会增加)
中部地区消费潜力将随着一带一路等计划快速提高,中部地区市场可能会迅速扩大,未来其它竞争者可能参与到中部市场份额占领中。

中年部分特殊消费者需求市场将形成,中国环境问题堪忧,由此可能推动绿色环保手机发展;由环境问题衍生的健康问题更加严峻,同时中国猝死率不断攀升,可能推动部分消费群体手机监测功能科研的提升;另外还包括一些其它特殊需求。

三.竞争
五力模型:现有企业间的竞争:1.市场上共有20家制造企业,市场竞争激烈,每家制造注册资本相类似,资金优势欠缺。

2.每家制造企业都尚未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所有企业技术优势都尚在摸索,无法预测市场技术走向。

3.行业退出障碍极大,退出行业的固定成本极高。

4.所有制造企业的供应总和大于买方市场,市场臻于成熟,行业增长缓慢,加剧了竞争力度。

5企业人力物力相当,难分上下,趋于完全竞争市场。

企业势均力敌,难分伯仲。

6.都是手机制造行业,提供类似的产品和服务,差异性弱。

关键原料的供应商:1.供应商数量极少,仅有6家
2.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强
3.掌握关键原料的主动权,供应方可能会采用前向一体化战略,直接跨过制造企业自行生产手机。

4.供应商形成垄断集体,难以开发稳定的货源。

购买者:1.贸易公司只有6家,却有20家制造企业,贸易公司占优势
2.个体购买商不多,市场总消费群体数目少。

3.卖方多由小企业组成,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强。

4.手机几乎是标准化产品,差异性不足,购买者可随意挑
选20家制造企业。

潜在行业进入者:1.供应商在掌握关键货源和技术时亦有可能成为新的制造企业
2.其它行业的大型企业的进入。

替代产品:制造行业可能生产电话手表,平板电脑等其他产品,这回威胁手机市场的扩大。

SWOT分析:
潜在的资源优势:1.精准的市场定位(主攻儿童手机,目标消费群体中部中高端消费水平的中年人)
2.专有技术和特殊功能(定位和蓄电)
3.成本优势(已与某些供应商有联系)
4.强大的销售团队和广告营销策略(一机一孩,独家专属)
5.一机一服(一台手机,一位专属客服)
6..厂房,目标市场都在武汉,转移和流转环节减少。

7..中部地区消费水平低于其他地区,相对形成价格优势。

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物流成本也较低。

8..中部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中部市场尚未饱和。

潜在的资源劣势:1.20家制造企业注册资本相同,缺乏经济优势
2.属于产品研发期,产品尚未成熟
3.缺乏市场经验和准确的市场预测及把握
4.人员配备和生产设施尚未齐全。

5.投入成本大,企业压力大
潜在的公司机会:1.避开智能手机普通受众,转移到竞争力相对较小的儿童手机市场
2.中部目标市场辐射范围广,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扩张。

3.中部地区扩建厂房,生产线价格较低。

潜在的外部威胁:1.市场增长缓慢
2.20家制造企业势均力敌
3.没有稳定的销货渠道
4.供应商掌握关键资源且数量少
5.购买者品牌忠诚度变化大
竞争优势评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