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上课实用课件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难言的惆怅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问题:圣贤有可能指的是哪些人呢?他们寂寞的含义是什么?
孔子、孟子、屈原、贾谊之流。 孔子、孟子,奔走列国宣扬自己的学说,施行仁政,却一 直得不到任何一个国君的任用; 屈原、贾谊,理想、抱负一直不为人所理解。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பைடு நூலகம்
陈王:三国 曹植
用以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 一样 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 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 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 受山珍海味之美。 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 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权贵 的鄙弃和蔑视。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原长醉不复醒
对权贵的鄙弃和 蔑视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 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 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 句”,那么这四个三字句起到了 什么作用呢?
这四个短句的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 节奏富于变化,而且使我们仿佛亲耳 听到诗人在席上频频的劝酒声。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悲:对青春已逝,年华不在的感慨; 手法表达:比兴(黄河) 夸张(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反衬 悲: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人生短促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对比——以头发的朝晚变化进行对比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
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酣畅淋漓 豪情飘逸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将进酒 李白
李 白
将 进 酒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把握诗歌感情脉络 2、把握作者在诗中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李白的乐观思想。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就是本诗 的第一次感 情变化,由 原来的
自信
洒脱 夸张 豪饮
悲
欢快。
“人生”以下六句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 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 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 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 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 饮三百杯”。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 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 “尽欢”的正当理由。
1.政治遭遇 2.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3.
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性的矛盾
四、 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 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钟鼓馔玉”“不足贵” 是诗人仕 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
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 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 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 。
“钟鼓”以下六句
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
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
他鄙弃豪门贵族集团 “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黑暗卑 污行径“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
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
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 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 宴,其实借曹植说自己怀才不遇(自比)。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 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李白的这一曲劝酒歌里谈到了什么呢?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种——愤激。 )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二次感情变化:
由欢 、乐转为愤恨(激)。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醒”。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
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
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
漫游。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
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他们登高畅饮,
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将进酒》解题
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 中有“将子无怒”句。将,读qiāng 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 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 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何而愁? 此“愁”的实质是什么?
一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天生我材必有用
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为 何 而 愁
二愁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三愁
圣贤寂寞
陈王失意
思考:这万古的愁从何而来呢?
(请同学们结合背景,结合你所了解的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 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 逸,想象丰富。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 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 《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将进酒》、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 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 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存诗900余首,有 《李太白集》。
(725)
奸佞当道 赐金返还
(744)
解题 :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
名。将,读qiāng, “请”“愿”的意思。 “将 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 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 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 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指导诵读课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感情上大起大落 开头四句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诗人 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看遍了它的万里流 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 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 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 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 歌· 其十五》)。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 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欢
豪 放 愤激
狂 愁
悲
愤
(情感上的大起大落)
本诗的情感上虽是大起大落,但它 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愤激
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流水文化: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非李白独创。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种“愁”不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万古 愁”。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四次 感情变化:由狂放转到愁苦。
课文小结
(“人生” (“钟鼓” (开头四句) 以下六句) 以下六句) (“主人”后)
悲
人生短促
欢
朋友相聚
愤 激
怀才不遇
狂 放
愁
借酒消愁
全诗以愤激为基调
情感上大起大落
一、诗歌为劝酒诗,那么李白 是怎么劝酒的呢?
关于酒的诗句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 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杜甫《不见》: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杜甫《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拔扈为谁雄? 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 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 “酒”
背景简介:
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 一年(752),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 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 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 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 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 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
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
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