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十三五”的港口发展战略》知识要点梳理
一、当前国内外形势相关
1、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全球经济危机,外国需求减退;中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
家回流;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新兴经济体转移;服务外包、服务投资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战略新兴产业成为各国抢占热点。
2、三个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东南亚、中亚国家)、利益共同体(除美国以外的
发达国家)、责任共同体(美国)。
延展:中国对策——“一带一路”(突破封锁、保障国家安全,注意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泰国克拉海峡)、“自贸区”(中韩、中澳)、通过投资互利原则应对新的国际贸易秩序。
——审慎中求突破
3、国内形势:产能过剩;油气矿产资源主要依赖进口;工业基础设施集中于沿
海。
4、中国当前处在三个时期:针对深层次问题的攻坚期;发展过程的换挡期,三
十年改革开发问题的消化期。
5、大量企业外迁、大量资金外流或进入房地产领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离
本土化、离制造化”的态势,导致产业空心化趋势明显。
6、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7、政府主导大力发展自贸区(上海、广东、福建、天津,可复制、可推广)。
延
伸:以推进开放倒逼改革;通过大力发展自贸区,对外实现贸易便利化,对内促进政府职能改革。
8、商业模式的转变:从过去推测需求的B2C,转变成高度回应需求的C2B。
二、港口自身特点及发展趋势
1、对港口战略的基本理解:全局性、方向性、对抗性、预见性、谋略性。
2、港口自身发展趋势:船舶大型化与航运联盟,绿色、低碳、环保、数据化、
自动化、智能化成为发展方向。
3、利用大数据和客户智能建设第四代智慧港口。
4、通过改变货种结构、货物流向来提升港口内涵,延伸服务、增加物流环节,
构建全程物流模式。
5、提高港口自身服务水平,不是硬件问题,关键是意识。
6、信息化、大数据对港口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
7、港口的发展已经不以吞吐量的增长为目标。
三、青岛港战略制定相关
1、因地而异;因港而异;货种结构、货物流向决定了今后的业务模式;聚焦新
业态、新功能;核心:产业聚集、空间拓展、功能聚集、服务创新、价值体现。
2、青岛港在“一带一路”下的区位优势,货源腹地向内陆延伸;货种齐备,外
贸为主,国际中转比例低。
3、徐教授对青岛港发展战略的建议:
○1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亚太自贸区战略。
○2主动对接临港产业,错位竞争战略的使用——货种结构。
○3创新营销方式,在注重客户只能基础上,做好腹地拓展及大客户与维护。
○4“无水港”与便利化口岸建设对接。
○5组织人才保障战略——最近提出了“离港人才战略”的概念。
○6转型:面向产业链与价值产业链的投资战略。
○7与政府协调、争取政府支持。
○8服务水平的提升。
四、相关知识
●TPP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正在制定国际贸易与投资的新标准。
又
称“ABC (Anyone But China)”
●TTIP即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
资伙伴关系协定)。
●PSA(中心)、“诸(多)边服务业协议”(Plurilateral Services Agreement,
简称:PSA),美、欧、日已启动谈判缔约21个成员。
注:这几个协定中均不含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