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重构[论文]

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重构[论文]

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重构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也顺应时代的潮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一变化,从很大程度上服务了高校的发展。

但是,对于我国高校后勤的管理模式的改革也突显了一些问题。

本文基于现有的改革成果,分析了当前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目前施行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进行重构。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模式重构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改革概述
20世纪 90 年代以后,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大刀阔斧的全面推进,在这一背景下,后勤的管理模式改革也逐渐深化,由此开启了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这个时期的后勤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最初的全面承包形式;第二阶段是机关和实体同步运行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后勤体制与机制的转型将企业化管理的概念引入到了后勤管理中来实现的;第三阶段后勤服务集团的成立。

截止到目前,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的改革基本上完成,这为高校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了良好的制度氛围。

后勤实体以市场化、企业化、专业化为基本要求,通过最本质的机制的转变,从而使得服务意识得到明显的提升,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我国现行高校后勤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后勤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学者对于改革过程中最终
完成后的后勤管理模式却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有学者认为目前高校后勤主要有以下几种管理模式:产权与经营管理权分开模式、带企业性的行政管理模式、承包或托管协议形式模式。

有人认为我国高校在实现目标模式的进程中进行了多种模式的探索,主要形成了四种基本模式:整体托管的后勤集团化模式、社会力量参与后勤服务模式、行业管理模式、后勤总务模式。

有人认为目前我国后勤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七种:模拟市场模式、学校供给模式、校际联合模式、许经营模式、合同承包模式、特bot 模式。

上面的各种学说,分别基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目前施行的后勤管理模式进行了归纳。

可是却都没有能从根本上对于我国现行高校后勤管理模式进行归类。

从我国现行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实质内容来讲可以分为两类:附属模式与独立模式。

附属模式中,虽然从行政部门中划分出了后勤机构,但是虽然两者分离了,后勤实体仍然归属于高校,但是又与之前的包办不同,将现代的企业管理理念引入到了后勤管理中。

独立模式是指后勤系统不单单只是进行了部门分类,而且是从根本上完成了独立。

后勤系统组建了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独立运行。

这种模式之下又分为两种具体的操作形式:一是校际联办模式,这种模式是将一些高校的后勤系统融合在一起,共有资源成立起专门的公司,它的优点是能够整合高校的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长处,使得各个高校之间能够资源共享,通过联营、连锁等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形成功能完备的后勤服务体系。

二是区域联办模式,这一模式是将位于该区域的全部高校的后勤资源进行整
合,将各个高校的后勤体系结合在一起,结束了之前高校各自为政的状况。

它所建立的后勤服务公司是与高校的行政部门完全脱离的。

3我国现行后勤管理模式的重构
3.1将高校后勤的工作宗旨作为后勤管理模式重构的导向
高校后勤的工作宗旨是由原国家教委提出的,概括为“两育人三服务”,分别是“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

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委又明确提出了“环境育人”宗旨,从更深层次确立了后勤工作所具备的育人和服务的双重作用。

后勤工作在高校的正常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它主要负责是师生的后勤工作,但是对于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它直接关系着高校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高校后勤是为教育事业服务的,这就决定了高校后勤的根本宗旨必须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这一宗旨归根到底是服务于学校的整体发展,服务于教学科研的展开,服务于全体师生的日常生活。

所以,在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后勤的管理模式也要以高校后勤的工作宗旨为最根本的方针,为我国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贡献力量。

3.2 后勤管理模式重构与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虽然我国社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产业结构并不平衡,第三产业发展的不完善导致社会完全担负起高校后勤工作的责任还不成熟。

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国外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并不能原封不动的
套用到我国高校中。

所以,我国高校对于后勤管理模式的重构必须充分的考虑到本国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本校的实际规模等因素,坚持以实际为最大准则,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实行投资多元化、运行企业化、管理契约化、形式多样化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

3.3 后勤管理模式重构必须加强制度化建设
独立模式和附属模式是现在我国后勤管理模式中两种主要的形式。

通过对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后勤管理模式的分析,并结合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的发展趋势,可以预测独立模式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将成为大势所趋。

这就决定了在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重构中要非常注意勤实体和行政管理部门的脱离,将最新的企业管理的理念引进到后勤管理之中,将法人资格真正的赋予后勤实体,健全完善的法人管理体系。

后勤的工作内容就是针对师生的,它的正常运行与师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所以要构建起完善的后勤服务企业入市与退市机制,充分的发挥市场经济规律,实现后勤服务集团的优胜劣汰,促进后勤服务行业的良性竞争,使其管理更加高效优质。

参考文献
[1] 张慧.国内外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比较与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5).
[2] 李茜.国外高校后勤服务保障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启示[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