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科研课题选题参考.doc

小学教科研课题选题参考.doc

小学教科研课题选题参考一、语文科研课题:1、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2、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师师之间合作的实践与研究。

3、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合作的实践与研究。

4、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生生之间合作的实践与研究。

5、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6、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7、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设计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8、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9、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实践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10、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精神的培养。

11、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2、合作学习中小组间的优化组合。

13、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

14、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5、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16、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17、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精神的培养。

18、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9、开放式作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课题研究性作文的尝试。

21、识字教学中,如何增强趣味性。

22、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3、低年级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二、数学科研课题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研究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研究4、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的研究5、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6、优化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研究7、优化学习过程与创新意识培养研究8、优化学习过程与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9、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10、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1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应用题研究12、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三、英语科研课题1、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内合作互动研究。

2、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间的合作互动研究。

3、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

4、英语听说训练与合作互动研究。

5、合作互动的形式、策略。

6、英语合作互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在读写训练中实现合作互动。

8、小学高年级全英文授课的可行性。

9、S s teach Ss “小老师”的作用的发挥。

10、英语新单词学习中,教学情景的创设。

11> Games的作用尝试。

四、音乐科研课题1、音乐教育在人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中的作用2、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3、音乐教学中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

4、音乐教育与学生智力的开发。

5、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6、竖笛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7、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

8、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研究。

9、非智力因素在音乐教学中作用。

10、“探究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五、美术科研课题1、美术教育在人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2、“合作学习”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3、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4、美术教学中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

5、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6、非智力因素在美术教学中作用。

7、美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

8、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研究。

六、体育科研课题1、开放型体育课的教学研究。

2、“成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3、体育竞赛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4、自主锻炼的教学研究。

5、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6、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7、学校体育促进智力发展的研究。

8、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七、常识科研课题:1、小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

2、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学生良好注意品质的形成。

4、学生动手能力训练的研究。

5、“探究”活动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6、自然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竞争与合作。

7、自然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8、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研究”意识。

9、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

10、小学自然研究性学习的组织。

11、社会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

12、社会课的实践性研究。

13、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科教学中的作用。

14、社会与思品学科的整合研究。

八、德育科研课题:1、学科教学中的的德育渗透。

2、班级后进生的转化。

3、独生子女的教育。

4、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5、非智力因素在班级活动中的作用。

6、中队活动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7、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一转摘2008 年05 月03 日20:52: 课题的提出1、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人类迈入了新的世纪。

新的世纪是一个人文步走向趋同的世纪,是一个对人确立尊严,尊重生命、尊重个性、个性自由、个体自律的世纪。

新的世纪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创新精神、创新实践精神、合作精神”等要求,提出了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的要求。

2、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呼唤。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的学习需要”等要求。

《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夏提出了“体验”的要求。

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3、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正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目前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现状,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的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4、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小学生活泼好动,语文学习的材料形象生动。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创设生动其实的情境,引导他们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的界定(1)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

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日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

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2)体验性学习是重视学习主体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学生亲历语文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即“对话”),从而获得真切的心理体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

〃〃教育的H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

〃2、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

〃……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

3、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

它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诱发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求知。

4、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

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

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

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四、主要研究H标和主要柢架(一)研究H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体验不够、感悟不深、个性解读文木能力不强的现状。

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以课堂教学为主集道,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引领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思、查、演等语文实践活动,在“体验感知、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应好的情商,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应好的学习、情感体验,树立较强的学习、实践、创新的自信心,引领学生“积极的发现、建构、创造意义”,使“语文学习” K正成为“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二)主要框架子课题一: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负责人:施彩萍2、主要合作者:苏咏梅龚秋燕3、研究内容:寻找识字教学与体验性学习的最佳结合点;引领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体会汉字的构成方法,体验学习汉字的乐趣,提高识字能力。

子课题二: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负责人:全柳芳2、主要合作者:俞云芳杨闻艳3、研究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体验感悟,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使课堂洋溢浓例的“人文”气息。

子课题三: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负责人:毛华芬2、主要合作者:高叶芳瞿燕3、研究内容:在作文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深入体验,把自己真实的见闻感受通过口头、文字表达,积极构建“作文——生活”的桥梁,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子课题四: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实践研究1、负责人:王晓君2、主要合作者:仲怡新金虹霞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结合苏教版小语教材,我们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积极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丰富体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一)课题的研究对象太仓市朱棣文小学一(5)班、一(6)班、一(7)班、-(3)班、三(1)〜(5)班、四(1)班、五(1)班、六(3)班。

(二)研究方法:1、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H然状态下进行,选择8个班为实验班。

本校同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体验积极性,体验感悟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3、理论探索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体验性学习的内涵及其能力培养方法。

3、经纶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1、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04年1月到2006年11月2、其体步骤:前期工作:选择讨论,申报立项第一阶段:2004年1月至2004年6月(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

(2)制订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组人员和实验班,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3)拟定若干研究子课题。

(4)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5)举行升题会。

第二阶段: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学生体验性学习的策略。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体软性学习的进展情况。

(4)2005年上半年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了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