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唱法如何“字正腔圆”
民族唱法如何“字正腔圆”
以字顺音,音色才能纯正
中国传统声乐理念中,咬字吐字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清晰准确是唱好歌曲的基础,也是演唱中声音顺畅的基础。
其中以字顺音
是民族唱法中的一个首要前提。
汉字的读音都是由拼音组成的,所
以所谓的咬字就是指声母和韵母的发声。
我们都知道,声母的发声
是很短暂的,发声时应有力、准确,为达到这样的要求,发声母音
时部位要分明,出口不能含糊。
而发韵母时,要注意的是,因为在
吐字时,字腹是发挥音响的共鸣作用,和引长音腔的中心,所以它
很响亮。
因此发韵母音时,要适度打开咽腔部位,字腹字头要灵活
协调,既能拆开又能随时快速地圆滑连和起来。
这样声母和韵母都
发准确后,还要在演唱的时候注意歌曲中字音的转换,只有转换得
顺利才能保证音调的顺畅、圆滑进行,如果转换不当,演唱很可能
会出现断音现象。
那么如何让字与字的过渡顺利连接起来呢?这就需要演唱者演唱
时喉咙的打开要稳定,把字放在同一个高部位的共鸣点上,在字的
千变万化中寻求不变。
如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
西音乐家协会理事、广西教育学院艺术系主任贾双飞在演唱《娘子
军的情歌》(苏玉光词/杨歌阳曲)时,咬字、吐字不仅清晰准确,而
且意蕴深长,所以很好地达到了以字顺音的效果。
尤其是歌曲中的“不倒的信念”这一句,贾双飞就很好地处理了信和念这两个字的
连贯发音,信和念的韵母分别是in和an,而且这两个字相对前面
的音调来说比较高,在唱完“信”字的韵母in之后他没有急于收音,而是在韵母in的基础上保持嘴形发出“念”字的音。
这样两个字就
会在气息的支持下流畅自如地衔接在一起。
如果演唱时演唱者把这
两个字作为两个个体分开来唱,即唱完一个音之后再调整新的状态
去唱下一个音的话,唱出来的两个音之间就会出现一个断层,两个
字之间的平衡性、连贯性、积极性就会被破坏,音色方面也会缺乏
圆滑、立体之感,听众听起来就会觉得干涩、苍白无力。
以字运气,气息才会充足
气息是歌曲生命的象征。
只有气息运用得当了,歌曲才能生动、传神起来,才能流畅、自然起来,才能优美、动听起来。
唐代段安
节《乐府杂录》中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
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
”意思是说,善于唱歌的人必须先调整好气息并沉到脐间,酝酿集中
气息从脐因发出,直达到喉咙时才唱出歌词,这样就能使上扬下落
之音吐得分明。
可见,气息对于歌曲的演唱来说是多么重要。
如果
稍不注意,气息出现了偏单,就会造成演唱断断续续的状况。
比如,如果呼吸不够造成气息不足,从而字也就会失去支持,而变得声跌
字落;反之如果气息过于猛烈,就又会将字冲散走形。
演唱歌曲时,为了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为了想要歌曲流畅、顺利地演唱下去,演唱者每时每刻都需要有正确的呼吸气息来支持每
一个字的吐发,也就是说气息就相当于一条细线,而所有的字就是
珠子,珠子只有在细线上串联起来,才不会凌乱,才能在正确的声
线里走动、过渡、转换。
每一个字都是由气息支撑着的,气息控制
好了,语气的轻、重、断、连等也就控制好了,可见气息对字的影
响是很大的。
优秀的歌唱家都会处理好气息和字的关系,国家一级
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
员苏燕玲在演唱《金色瑶山》(潘琦词/傅磬曲)时,每一个字的发音
都清晰、准确,而且衔接、过渡都非常顺畅,整首歌曲都是中高音,如果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是很难支持这样的发音的。
如连续唱两句“香哩来呃来呃香哩”时,她的音线都没有断,非常顺畅,可见她
唱歌的气息已经运用自如了。
如果没有这样充足、顺畅、自然的气息,苏燕玲的演唱也许就不会如此出色。
以字带声,声字才可协调
咬字吐字和发声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咽喉部稳定是发声的首要要求,而口腔吐字器官又要灵活。
这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稳定,主要是指口腔的后半部分,即咽喉腔要稳定,而灵活是指口腔
的前半部分,即唇、舌、齿。
灵活和稳定是相对而言的,要注意的
是不能因口腔吐字动作过大而干扰声音的线条。
众所周知,唱歌不
能像说话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去咬嚼,如果一板一眼地去咬字的话,唱出来的声音一定干涩、无力、苍白。
而且这根本不是民族歌唱,
而是念字,所以这样的做法不可取。
我们在听一些名家演唱时,内
心总怀着一种喜爱的心情和崇高敬意。
因为他们唱出来的字既圆润,共鸣又好,既有穿透力,稳定性又强,既很好地处理了各种技巧,
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都要注意。
首先是字头,在演唱时需要人的发声器官的各个腔体都自然打开,然后
顺其自然地吸气,再把气流送到口腔,让唇、齿、舌、喉都达到兴
奋的状态,这时发出的声母就会准确、明快。
其次是字腹,要等到
声母自然用气送出口腔做出这个字的正确口型,咬住这个字的韵母,这样字腹才会饱满。
最后是字尾,把字自然地归在韵母上,一气呵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字尾。
对于每一个歌唱者来说,声与字互相
协调是必须掌握好的技能,掌握了这一技能,演唱就会引人入胜。
入选广西文学艺术家十三年成果展示会“文艺家”称号的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民族歌舞团壮族女高音青年歌唱家李卫红演唱的《烟
雨漓江》(黄淑子词/何超立曲),字和声就处理得非常得当,如第一
句的“烟蒙蒙,音缭绕”,她的声线柔美、清脆、顺畅,拖长的尾
音也富有穿透力,可见她在张口演唱时就吸进了充足的气,然后慢
慢地把气用在咬字、吐字上,以致她发出来的声音富有感染力,而
且整首歌曲都流畅自然,而不是断断续续像念书一样。
包括歌曲高
潮部分的“漓江、烟雨,烟雨、漓江”等句子,李卫红也很好地处
理了字和声的关系,所以她演唱的声音嘹亮而又自然,不会有生涩
之感,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可见,声和字相互协调是歌唱者必
须掌握好的技能。
以字传情,情感才能体现
歌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带给听众形象感,还能影响听众,让听众得到思想启发、找到情感共鸣,继而获得美的享受。
所以演唱者的咬字吐字除了要准确清晰之外,还要根据字里行间所
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咬字吐字。
因此,演唱一首歌曲之前,我们
要对歌词里的.音乐重音、逻辑重音、感情重音把握好,尤其是感情
重音,要通过适当的特殊唱法来润色,不仅要讲究节奏、韵味、轻重、快慢,还要讲究抑扬顿挫、语气语势,这样才能唱得情真意切,达到以字传情的效果。
以字传情,意思是说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是使歌声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了解每一个字表达
的是什么情绪,应该唱重音还是清音,要用怎样的力度和速度等。
首先,歌曲的情感表现来源于演唱者对歌词的深入体验,只有通过
对歌词的全面细致分析,才能做到“未有曲调先有情”。
这就需要
演唱者在演唱前多读几遍歌词,仔细体会歌词所要表达的感情,用
心感受歌词里的意境,并认真分析歌词的节奏、语调、韵味以及语
气和语势。
这样心感于物而动于情、形于声,感悟动情产生的悲、喜、怒、敬、爱,于声之急切短促、宽畅舒展、明朗轻快、粗犷严厉、率直端庄、柔和缠绵,就能使歌曲更富有感染力。
广西歌舞剧院一级演员、广西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唐佩珠在演唱《北部湾情感》(梁绍武词/唐力曲)时,之所以艳压群芳,让人百听
不腻,除了因为婉转的歌声以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她演唱的歌曲
充满了感情,每一个字的处理都富有情感的意蕴。
如开头“我和你
一路相伴,走进银色的沙滩,捧起缕缕相思,寻找南方的浪漫”,
为了表现出沙滩上清爽的氛围,她在演唱时咬字咬得轻且慢,有一
种幸福感由心发出,尤其是“和”“进”“相思”“浪漫”这些字、词,演唱家细声细语般的演唱,给人一种轻盈、欢乐的感觉。
到了
结尾的高潮部分“北部湾的银沙滩,你让我们流连忘返”,歌曲为
了强调一种温暖而又欢快的心情,于是音调增高,而且“滩”和“返”拖长声音,给了人一种精神爽朗的、充满梦幻的感觉,就像
沙滩上微风拂过脸庞一样,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