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汇基础知识

外汇基础知识

外汇基础知识外汇外汇,就是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我国1996年颁布的《外汇管理条例》第三条对外汇的具体内容作出如下规定:外汇是指:①外国货币。

包括纸币、铸币。

②外币支付凭证。

包括票据、银行的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③外币有价证券。

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

④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

⑤其他外币计值的资产。

汇率与标价方式汇率,又称汇价,指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或者说是两国货币间的比价。

在外汇市场上,汇率是以五位数字来显示的,如:欧元EUR 0.9705日元JPY 119.95英镑GBP 1.5237瑞郎CHF 1.5003汇率的最小变化单位为一点,即最后一位数的一个数字变化,如:欧元EUR 0.0001日元JPY 0.01英镑GBP 0.0001瑞郎CHF 0.0001按国际惯例,通常用三个英文字母来表示货币的名称,以上中文名称后的英文即为该货币的英文代码。

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汇率的标价方式分为两种: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1)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又叫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100、1000、10000)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

就相当于计算购买一定单位外币所应付多少本币,所以叫应付标价法。

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日元、瑞士法郎、加元等均为直接标价法,如日元119.05即一美元兑119.05日元。

在直接标价法下,若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的本币数额多于前期,则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或本币币值下跌,叫做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来较少的本币即能兑换到同一数额的外币,这说明外币币值下跌或本币币值上升,叫做外汇汇率下跌,即外币的价值与汇率的涨跌成正比。

(2)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

它是以一定单位(如1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

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欧元、英镑、澳元等均为间接标价法。

如欧元0.9705即一欧元兑0.9705美元。

在间接标价法中,本国货币的数额保持不变,外国货币的数额随着本国货币币值的对比变化而变动。

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额比前期少,这表明外币币值上升,本币币值下降,即外汇汇率下降;反之,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额比前期多,则说明外币币值下降、本币币值上升,即外汇汇率上升,即外币的价值和汇率的升跌成反比。

外汇市场上的报价一般为双向报价,即由报价方同时报出自己的买入价和卖出价,由客户自行决定买卖方向。

买入价和卖出价的价差越小,对于投资者来说意味着成本越小。

银行间交易的报价点差正常为2-3点,银行(或交易商)向客户的报价点差依各家情况差别较大,目前国外保证金交易的报价点差基本在3-5点,香港在6-8点,国内银行实盘交易在10-40点不等。

全球主要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指由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营交易商、大型跨国企业参与的,通过中介机构或电讯系统联结的,以各种货币为买卖对象的交易市场。

它可以是有形的---如外汇交易所,也可以是无形的---如通过电讯系统交易的银行间外汇交易。

据国际清算银行最新统计显示,国际外汇市场每日平均交易额约为1.5万亿美元。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30多个主要的外汇市场,它们遍布于世界各大洲的不同国家和地区。

根据传统的地域划分,可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等三大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有欧洲的伦敦、法兰克福、苏黎世和巴黎,美洲的纽约和洛杉矶,澳洲的悉尼,亚洲的东京、新加坡和香港等。

每个市场都有其固定和特有的特点,但所有市场都有共性。

各市场被距离和时间所隔,它们敏感地相互影响又各自独立。

一个中心每天营业结束后,就把订单传递到别的中心,有时就为下一市场的开盘定下了基调。

这些外汇市场以其所在的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由于所处的时区不同,各外汇市场在营业时间上此开彼关,相跟着挂牌营业,它们相互之间通过先进的通讯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连成一体,市场的参与者可以在世界各地进行交易,外汇资金流动顺畅,市场间的汇率差异极小,形成了全球一体化运作、全天候运行的统一的国际外汇市场。

汇市与股市的简单比较从选择投资工具的角度来看,汇市与股市各有特点。

以下做一个简单的比较,以供投资者参考。

投资方式比较比较项目股票外汇(实盘)参与市场国内股票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市场规模每日成交量100亿人民币每日成交量15000亿美元监管方中国证监会行业国际惯例及各国央行流动性较差,有涨跌停板最好,无涨跌停板开户手续股东代码卡+证券公司帐号银行外汇帐号投资金额无高限和低限无高限和低限交易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30——11:30 下午1:00——3:00 每周一至周五24小时交易结算周期 T+1 T+0结算货币人民币、港币、美元除人民币外的所有外币交易品种多达1000家以上四种主要货币+十几种交叉汇率交易方式自助终端、电话、互联网互联网、电话、自助终端、柜台平均波幅每年50%左右每年15%左右,每日0.8——1.5%交易费用 1—3‰手续费无手续费年度获利潜力不确定 20%左右风险 ST、PT、退市国家消亡总体来看,外汇市场更加规范和成熟,交易方式更加灵活和方便,获利空间较大而风险则可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

对于专业的投资者,以及持有外汇的机构和个人来讲,是一种稳健而成熟的投资方式。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香港历史上曾实行了多种货币本位和汇率制度。

1842至1935年为银本位制;1935至1972年为英镑汇兑本位制;1972年7月至1974年11月实行港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1美元兑5.65港元);1974年11月1983年10月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1983年10月开始,实行联系汇率制度至今。

香港实施联系汇率制度,港元按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与美元挂钩。

2005年5月18日,金管局宣布实施三项优化联系汇率制度运作的措施:推出强方兑换保证,金管局会在7.75的水平向持牌银行买入美元;将当时金管局在7.80水平出售美元予持牌银行的弱方兑换保证移至7.85的水平,让强弱双向的兑换保证能对称地以联系汇率7.80为中心点而运作;在强方及弱方兑换保证水平所设定的范围(兑换范围)内,金管局可选择进行符合货币发行局制度运作原则的市场操作。

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

这表示香港的货币基础以外汇储备提供十足支持,而所用的固定汇率是7.8港元兑1美元。

根据规范货币发行局所用的货币规则,货币基础不论是扩大或缩小,均必须有外汇储备的相应变动来配合。

2003年6月25日,香港财政司司长在致金融管理专员的函件中,正式确立联系汇率制度为香港的货币政策目标。

财政司司长负责厘定香港的货币政策目标及货币体制。

金融管理专员负责达成货币政策目标,包括决定有关的策略、工具及执行方式,以及确保香港货币制度的稳定与健全。

中央银行家的银行:国际清算银行著名的货币专家弗兰兹-皮克曾经说:“货币的命运最终也将成为国家的命运。

”同样,世界货币的命运,最终也决定着世界的命运。

尽管国际清算银行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国际银行组织,但它却刻意保持着低调,几乎不被公众所注意,因此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工作非常不足。

除了8月和10月,每年有十次,来自伦敦、华盛顿和东京的一批衣冠楚楚的神秘人士来到瑞士的巴塞尔,然后悄然住进尤拉宾馆。

他们来参加的是世界上最秘密、最低调,但影响重大的定期会议。

这十几个人每人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和秘密的专线电话通往各自的国家。

300多人的固定团队为他们提供从司机、厨师、警卫、信差、翻译、速记、秘书到研究工作的全套服务,同时配备给他们的还有超级计算机、全封闭的乡村俱乐部,以及网球场、游泳池等设施。

能够加入这个超级俱乐部的人有严格限制,只有那些掌控着各国每日利率、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的中央银行家才有资格加入,其中包括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瑞士国家银行和德国中央银行的董事们。

这个机构拥有400亿美元的现金、各国政府债券,以及相当于世界外汇储备总量10%的黄金,其黄金拥有量仅次于美国国库,仅出借黄金所带来的利润就可以完全支付银行的全部开销。

每年十次的秘密会议旨在协调和控制所有工业国的货币活动。

国际清算银行的总部大楼拥有能抵御核袭击的地下建筑、完备的医院设施、三套冗余的防火系统,即使在发生大火的情况下,也不必动用外来的救火人员。

大楼的最高层是一个豪华的餐厅,仅供这十几个超级贵宾共度“巴塞尔周末”。

站在餐厅巨大的玻璃望台上极目四望,德国、法国和瑞士三个国家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

在大楼的计算机中心,所有计算机都有专线直接连接各个国家中央银行的网络,国际金融市场的数据可以实时显示在大厅的屏幕上。

18个交易商不间断地处理着欧洲货币市场上的短期贷款交易。

另一层的黄金交易商则几乎永远是在电话上交割着中央银行间的黄金头寸。

国际清算银行在各种交易中间几乎没有任何风险,因为所有的贷款和黄金交易都有各家中央银行的存款作为抵押,在交易中国际清算银行收取高额的手续费。

问题是,为什么这些中央银行愿意把这些并不复杂的业务交给国际清算银行来做,并任由它赚取极高的手续费呢?答案只有一个:秘密交易。

国际清算银行成立于1930年,当时席卷世界的大萧条正处在最严重的时期,而国际银行家们已经开始构思一个美联储的放大版,建立一个中央银行家的银行。

根据1930年的海牙协议,它的运作完全独立于各国政府,无论在战争还是和平时期完全免于向各国政府缴税。

它只接受各国中央银行的存款,并对每一笔交易收取可观的费用。

在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和动荡的30年代和40年代,欧洲各国的中央银行纷纷把自己的黄金储备存放在国际清算银行,相应地,各种国际支付和战争赔偿也都经由国际清算银行来进行结算。

整个计划的策划者是德国的雅尔玛·沙赫特,就是这个沙赫特曾于1927年与纽约美联储的斯特朗和英格兰银行的诺曼共同密谋策划1929年的股市暴跌。

他在1930年开始追随纳粹信仰。

他所设计的国际清算银行,其目的就是提供一个可供各国中央银行家进行一些秘密的资金调动的难以追踪的平台。

实际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美国的国际银行家正是通过这个平台为纳粹德国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扶持,以帮助德国将战争尽可能拖得更长一些。

在德国对美国宣战之后,大批美国的战略物资打着中立国的旗号,先运往法西斯的西班牙,再转运德国。

其中的金融业务很多都是经由国际清算银行结算的。

国际清算银行的董事会竟然是由交战双方的银行家所组成,美国的托马斯-麦基特里克与纳粹德国工业托拉斯法本公司的首脑人物赫曼-施密茨,德国银行家冯-克特-施罗德男爵,德国帝国银行的沃塞-芬克和埃米尔-普尔一起担任董事,后两位甚至是希特勒亲自提名的。

1938年3月,当德军占领奥地利后,大肆洗劫了维也纳的黄金,这些黄金与后来在捷克和被德国占领的其他欧洲国家所抢劫的黄金一起被存放在国际清算银行的金库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