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海南导游基础知识”章节详解-第七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海南导游基础知识”章节详解-第七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七章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考试目的】
通过对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和意义、目标和原则、基本内容和要求以及有关政策措施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要点详解】
第一节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一、国务院及海南省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文件
1.《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了解)
(1)《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统称《意见》)于2009年12月31日以国发〔2009〕44号印发。

(2)《意见》包括9个方面的内容:
①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总体要求;
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③发挥海南特色优势,全面提升旅游业管理服务水平;
④大力发展与旅游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
⑤积极发展热带现代农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⑦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形成人文智力支撑;
⑧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集约发展新型工业;
⑨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2.《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了解)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并从空间布局、基础建设、产业发展、保障措施、近期行动计划等方面对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了具体工作安排。

3.《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条例》(了解)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条例》是为了贯彻实施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的一项发展条例。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与机遇
1.发展背景(掌握)
建省办经济特区22年以来,海南已从昔日落后的边陲岛屿发展成为初步繁荣的经济特区。

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比较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

(1)发展基础
①初步核算,201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832.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5.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0.11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095.79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273
6.15亿元,增长6.8%。

②具有海南特色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热带特色农业、新型工业、服务业迅速发展,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0.7:22.7:56.6。

③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生态环境始终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④旅游业快速发展。

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升,一批度假区、景区景点相继建成。

2018年全年全省旅游业完成增加值392.82亿元,比上年增长8.5%。

接纳游客总人数7627.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8%;其中,接待旅游过夜游客6329.66万人次,增长11.7%。

旅游总收入950.16亿元,增长14.5%。

年末全省共有挂牌星级宾馆酒店124家,其中,五星级26家,四星级38家,三星级54家。

(2)比较优势
①区位优势
海南岛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中心位置,靠近国际海运主航道,地处热带,拥有沿海、沿边、岛屿等地缘优势,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具备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条件。

②资源优势
海南富集海、岛、山、河,资源,且各种资源的组合度好,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集中了滨海沙滩、热带雨林、珍稀动植物、火山与溶洞、地热温泉、宜人气候、洁净空气、民族风情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③体制优势
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全省实行省直管市县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央赋予了特区立法权,尤其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方面给予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

④生态优势
海南岛森林覆盖率达到59.2%,天然草原面积142.5万亩,空气质量总体优良、基本
保持国家一级水平。

82.8%的河流和88.9%的湖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III类标准,
86.7%的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符合国家一、二类标准。

⑤产业优势
热带特色农业优势凸显,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建立的新型工业初具规模,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海南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3)制约因素
①当前,海南总体上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不强。

城镇化发展不足,经济结构层次偏低,产业整体素质不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利用外资和入境游客规模偏小;
②重大交通设施发展滞后,快速通达周边地区的出岛通道亟待完善;
③旅游产品创新不足,配套服务不完善,国际知名度不高;
④城乡管理水平较低,社会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⑤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风暴潮等灾害时有发生,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比较艰巨;
⑥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储备不足,人文社会环境有待改善。

2.发展机遇(掌握)
(1)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家高度重视海南的发展,明确将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为全国区域经济战略性布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

海南建设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基础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我国面临的迫切任务,经济发展将更
加注重扩大内需和发展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产业。

海南依托生态环境优势,着力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对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3)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我国加快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格局,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为海南创新理念、以世界眼光谋划发展和充分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海南有条件成为我国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平台。

(4)国内旅游消费开始进入大众化、多样化的快速发展时期
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超过3500美元,旅游休闲已成为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把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为海南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意义
1.优势与劣势(掌握)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

建省办经济特区2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但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目前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2.重要意义(掌握)
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不仅是海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而且对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第二节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定位
1.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了解)
充分发挥海南的经济特区优势,积极探索,先行试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海南旅游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2.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了解)
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3.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了解)
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使海南成为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

4.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了解)
发挥海南对外开放排头兵的作用,依托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优势,全方位开展区域性、国际性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以及高层次的外交外事活动,使海南成为我国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国际交往平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