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胃痛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胃痛
23
辨证论治
2.饮食停滞证
症状:胃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呕 吐不消化物,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得矢气 及便后稍舒,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保和丸。山楂、神曲、莱菔子消 食导滞,健 胃下气,半夏、陈皮、茯苓健 脾和胃,化湿理气,连翘散结清热。共奏消 食和胃之功
中医内科学-胃痛
辨证论治
1.寒邪客胃证
症状: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 减,得寒痛加,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苔 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良姜温胃散寒,香附 行气止痛。根据辨证随证加减。胃寒较轻 者,可服生姜红糖汤即可止痛散寒
中医内科学-胃痛
22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1. 寒重加吴茱萸、干姜 2. 气滞加木香、陈皮 3.有表证加紫苏、生姜 4.夹食滞加神曲、鸡内金 5.郁久化热,寒热错杂,用半夏泻心汤
4.腹痛:腹痛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 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在部位上不难区 别。但有时腹痛亦可伴有胃痛症状,胃 痛亦可伴有腹痛症状,须从起病及主要 病位加以区分
中医内科学-胃痛
15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 . 辨急缓 2 . 辨寒热 3 . 辨虚实 4 . 辨气血
中医内科学-胃痛
16
辨证论治
辨急缓
胃痛暴作,多为外感寒邪,或恣食生 冷,或暴饮暴食 胃痛渐发,则多由肝郁气滞或脾胃虚 弱引起
中医内科学-胃痛
11
诊断
主症:胃脘部疼痛,常伴食欲不振,痞满或 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由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倦、受寒等诱发
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或胃镜及病理组织学 检查等,可见胃,十二指肠黏膜炎症、溃疡 等病变
中医内科学-胃痛
12
鉴别诊断
与下列四种疾病相鉴别: 1、胃痞 2、真心痛 3、胁痛 4、腹痛
中医内科学-胃痛
4
概述
(二)源流
✓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病者,腹【月真】 胀,胃脘当心而痛。
✓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之发,民病胃脘 当心而痛。
✓ 《外台秘要·心痛方》:足阳明为胃之经,其状
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
中医内科学-胃痛
5
概述
(三)心痛与胃痛相混淆
古代胃痛与心痛相混淆。如《千金要方·心腹痛 》等书中列有九种心痛,实际上多指胃痛。 后世医家注意到了胃痛与心痛的区别,如明 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中指出 “因胃脘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岂 胃脘痛即心痛哉?”。又如《医学正传·胃脘 痛》中也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 皆在胃脘,而实不在心。”
中医内科学-胃痛
17
辨证论治
辨寒热
寒邪胃痛,多胃痛暴作,痛剧而拒按,并喜暖恶凉, 苔白,脉弦紧 脾胃阳虚之虚寒胃痛,多胃隐隐作痛,喜温喜按,舌 淡苔薄,脉弱 热结火郁,胃气失和之胃痛,多胃灼痛,痛势急迫, 伴烦渴喜饮,喜冷恶热,舌红苔黄,脉弦数
中医内科学-胃痛
18
辨证论治
辨虚实
实者多痛而胀,大便秘结,拒按,食后痛 甚,痛处固定不移,脉多实 虚者多痛而不胀,大便溏薄,喜温喜按, 饥而痛增,痛无定 处,脉多虚
➢可由寒暖失宜、饮食失调、情志不舒等诱发
➢可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吞酸嘈杂等伴 随症状
中医内科学-胃痛
8
病因病机
寒邪客胃:外感寒邪,寒客于胃;或过服寒凉,寒凉伤中,致 气机凝滞,胃气不和,收引作痛
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内生食滞,致胃 中气机阻滞,胃气失和而疼痛
肝气犯胃: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 犯胃,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24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1.胀重加青皮、郁金、木香 2. 痛甚加川楝子、延胡索 3.嗳气频作加半夏、旋复花
中医内科学-胃痛
6
概述
(四)范围 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
下垂,胃粘膜脱垂症,胃神经官能症等, 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症时可按本篇论治
中医内科学-胃痛
7
证候特征
➢疼痛部位在心下胃脘 ➢疼痛性质有胀痛、刺痛、钝痛、隐痛、灼痛 、绞痛、闷痛,以胀痛、刺痛、隐痛最常见; 疼痛可为持续性或发作性;可伴或不伴压痛, 无反跳痛
中医内科学-胃痛
19
辨证论治
辨气血
在气者,多为初痛,胃胀而痛,以胀为 主,痛无定处 在血者,多为久痛,持续刺痛,痛有定 处,舌质紫暗
中医内科学-胃痛
20
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1、寒邪客胃 2、饮食停滞 3、肝气犯胃 4、肝胃郁热 5、瘀血停滞 6、湿热中阻 7、胃阴亏虚 8、脾胃虚弱
中医内科学-胃痛
21
中医内科学-胃痛
13
鉴别诊断
1.胃痞:胃痛以痛为主,而胃痞以满 为主,且病及胸膈
2.真心痛:典型真心痛为当胸而痛, 其痛多刺痛剧 痛,且痛引肩背,常有气 短,汗出等, 病情较急。常可与胃痛相 混,应高度警惕
中医内科学-胃痛
14
鉴别诊断
3.胁痛:胁痛以胁肋疼痛为主,伴胸 闷,喜长叹息等。在病位及兼症上与胃 痛有明显区别
肾为胃之关,脾胃之腐熟运化,全赖肾阳之温煦。肾
阳不足,可致脾阳不振,脾肾阳虚。肾阴亏虚,肾水
不足,不能伤济于胃,或胃阴亏虚,久则耗伤肾阴,
而成胃肾阴虚,阴虚作痛中医内科学-胃痛
10
病因病机
胃痛总的基本病机是胃气失和,气机 不利,胃失濡养
早期多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多 为邪实;后期常见脾虚、肾虚等正气虚
脾胃虚弱:素体不足,或劳倦过度,或饮食所伤,或久病伤脾 ,或肾阳不足,皆可致脾胃虚弱,中焦虚寒, 胃失温阳作痛
中医内科学-胃痛
9
病因病机
胃痛的发病还与脾、胆、肾有密切关系
胃与脾相表里,同居中焦,共奏受纳运化 之功。脾 气主升, 胃气主降,胃之受纳腐熟,赖脾之运化升 清,所以,胃病常累及脾,而脾病又常累及胃 胆之通降,有助于脾之运化,胃之和降。 胆失疏泄 ,可致肝胃气滞。若胆气不降,逆行入胃,胃气失和 ,则胃脘作痛
胃痛
中医内科学-胃痛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胃痛的主要临床特征 2. 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 3. 掌握胃痛的辨证要点,以及各型的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胃痛
2
内容提要
1.概述 2. 证候特征 3. 病因病机 4.诊断 5.鉴别诊Leabharlann 6.辨证论治中医内科学-胃痛
3
概述
(一)定义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于外感邪气或内 伤饮食情志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气机 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 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