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陀螺基本特性的力学解释

陀螺基本特性的力学解释


F + FN + (− ma) = 0
(*)
将-ma用力的符号FI表示,称为质点的惯性力,即
FI = −ma
则(*)式在形式上可理解为质点在主动力F,约束力FN 和质点的惯性力FI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即
F + FN + FI = 0
当非自由质点运动时,作用于质点上的主动力、约束 力与质点的惯性力在形式上组成一平衡力系,这就是 质点的达朗贝尔原理。
动量矩矢量总是沿着最短 途径向外力矩方向靠拢来 判断进动角速度的方向。
动量矩 H 在惯性空间的
转动角速度 ω
v =ω×H ω×H =M
陀螺仪产生进动的物理实质: 内因:动量矩 外因:外力矩试图改变动量矩方向
转子绕自转轴以等 角速度相对内环转动, 转子又连同内、外环 绕外环轴以等角速度 相对惯性空间转动。
M z = −Hωy
三、陀螺力矩
当外界施加力矩使陀 螺进动时,必然存在反 作用力矩,其大小相等, 方向与外力矩的方向相 反,且作用在给陀螺施 加力矩的物体上。
有力矩,必有反作用力矩,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且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陀螺仪进动的反作用力矩,通常简称为“陀螺力矩”
ω ×=M
dH = 0 dt
即 H = 常数
动量矩矢量 H 与陀螺转子的自转轴近似重合
动量矩矢量 H 的方向不变亦即陀螺仪主轴
在空间的方位不变
当冲击力矩作用时,则根据动量矩定理 dH = M dt
dH = Mdt
dH → 0
H → 常数
在冲击力矩作用下,陀螺仪主轴在空间的位置 没有明显的改变。
冲击力矩作用在转子未自转的陀螺仪上 内环绕力矩方向翻滚多周
设陀螺转子以等角速度 Ω 绕
极 轴 ox 作 高 速 旋 转 , 同 时 又
以等角速度 ω绕赤道轴oz进动,
这种特殊的复合运动叫做陀 螺运动。
aK = 2ωzΩr sinθ
dFrik = −dmaK
= −ρrdθdrdh ⋅ 2ωzrΩsinθ
dM gy = −dFrik ⋅ r sinθ = -2ρωzΩr3dr sin2 θdθdh
二、进动性
在内环轴上作用力矩,转子不绕内环轴转动, 而是绕外环轴转动。
(a)绕内环轴进动
(b)绕外环轴进动
进动性:在外力矩作用下,陀螺仪主轴转动方 向与外力矩向量方向不一致,而是与外力矩向量 垂直,并力图使主轴以最短途径向外力矩向量靠 拢的特性。
由动量矩定理可知: dH = M
dt
动量矩定理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dH = v = M dt
转轴ox都不重合。由于 ox轴近似重合。
Ω1 >>ω,故 Ω1与
H和
4、忽略内、外环的转 动惯量
一、稳定性
定轴性:陀螺转 子的主轴相对惯 性空间保持方位 不变。
抗 冲 击 性 : 在 冲 击力矩作用下,主 轴绕原来的指向作 高频微幅振荡(陀 螺仪的章动)
由动量矩定理
dH = M dt
当没有外力矩作用时
整个转子上所有质点的哥氏惯性力对oy轴产生的 哥氏惯性力矩为:
∫ ∫ ∫ M gy= −2ρωzΩ
R r3dr
0
2π sin2 θdθ
0
h
2 −h
dh
2
=-π
2
R4hρΩωz
= −J xΩωz
= -Hωz
dM y = dFK ⋅ r sinθ = 2ρωzΩr3dr sin2 θdθ ⋅ dh
∫ ∫ ∫ M y
= 2ρωzΩ
R r 3dr
0
2π sin2 θdθ ⋅
0
h
2 −h
dh
2
=
π
2
R 4 hρΩω z
=
Jx
⋅ Ω ⋅ωz
=
Hωz
式中
Jx

2
R4hρ
,
H
=
JxΩ
− M z = Hωy
M y = Hωz
角速度 Ω 使转子内的各质点产生相对运动
角速度 ω 使转子内的各质点产生牵连运动
Fk = maK = m ⋅ 2ω ⋅ Ω ⋅ r ⋅ sinθ
dV = rdθ ⋅ dr ⋅ dh
dm = ρdV = ρrdθ ⋅ dr ⋅ dh
dFK = dm ⋅ aK = ρrdθdrdh ⋅ 2ωz ⋅ rΩ sinθ
M g = −ω × H = H × ω 大小为M g = Hω sin(H ˆ⋅ ω)
方向为从H沿着最短途径握向进动角速度ω 的旋进方向
惯性力
若质量为m的非自由质点M,在主动力F和约束力FN的作 用下沿着某一曲线运动,其加速度为 a,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a = F + FN
将上式中的ma项移到等号另一边,则成为
5.3 陀螺仪基本特性的力学解释
陀螺仪的特点
1、转动惯量为:
Jy
=
Jz
=
1 2
Jx
2、自转角速度远大于牵连
角速度: Ω >> ω
陀螺仪的瞬时绝对角速度
为 : Ω1 = Ω + ω ≈ Ω
转子相对基座的运动可看成转子相对框架的相 对运动和框架相对惯性空间的牵连运动。
3、转子的瞬时绝对角速度为 Ω1 ,与动量矩 H 和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