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分析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分析
一答)
•(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
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
达了什么感情。)
RED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 样的景物?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 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
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 、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 、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 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 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 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
RED
审清每一道题的题文表述;标清每一题答题的关键 所在;写清每一处关键的答案要点。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 识题 •知识范围:课标建议的背诵篇目;默写时要注意: •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建议 拿到试卷就先填写默写内容) •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 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
其他文化之偶是太多,不在此列举,是第五 题考察内容
•文言文断句即第四题(1)在通读RED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利用以 下方法:
•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 、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
、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 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
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
(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
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RED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
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 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歌内容鉴赏“六看”
RED
1.看题目认识对象 2.看作者了解背景
3.看意象把握情感 4.看尾句参透主旨
5.看注释破解难点 6.看题干得到启示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
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
),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 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RED 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 人什么样的思想?
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 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
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
面的知识。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
RED
•诗歌鉴赏题 •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 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 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 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 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 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 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 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 。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备查知识1:常见文言词类活用: RED
•(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2) 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 、“粪土当年万户侯”(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 ”、“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趋向,如“操军破 ,必北还”。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2)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 具,二难并”。②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 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认为-----怎么样。)(4)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 德。”(使――明显); •(3)动词的活用:①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②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 营”。
•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R为ED 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 、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 代理);
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
•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 使”等。
RED
•文言文翻译题: •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 ,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赋分点: •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 ,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 •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 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
,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
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RED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 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
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
”,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
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预备知识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RED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 (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 薨 山陵崩 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
、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 ),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RED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 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 设问、反问、反语;
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
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 ),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 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