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应链风险管理论文供应链论文

供应链风险管理论文供应链论文

供应链风险管理论文供应链论文基于不对称信息的供应链契约风险管理摘要:供应链风险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运用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通过构造数学模型研究了在由一个经销商和多个制造商组成的简单供应链中,经销商如何进行供应链契约风险管理。

研究发现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经销商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契约参数的方式来甄别出有能力的制造商,进而有效管理与控制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关键词:供应链;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需求Supply Chain Contract Risk Management Based on Asymmetric InformationJIA Wei-ying1,LIU Yong-sheng1,ZHANG Jian 2(1. School of Business, Beijng Wuzi University, Beijing 101149, China;2.Asset Management Department, Founder Technology Group Corp,Beijing 100871, China)Abstract: Risk management is a key link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y methods of Game Theory and Agent-principle Theory, 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manage the supply chain contract risk for the distributor in simple supply chain which is composed of one distributor and several manufacturers byconstructing mathematical models.It is found that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distributor may separate out the capable manufacturer by reasonably designing contract parameters. Thus the risk caused by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s controlled effectively.Key words:supply chain; asymmetric information; stochastic demands一、文献综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21世纪的竞争核心已经从传统的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到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根据契约理论,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每个成员企业基于自身风险和利益考虑,都不会选择将自己的全部私人信息在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进行共享。

实务中由于供应链成员之间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供应链失败事件频繁发生,其所带来的后果也极为严重。

因此,如何在不对称信息情况下有效进行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周艳菊,2006)[1]。

在以经销商为主导的供应链组成过程中,经销商在不掌握制造商制造能力信息的情况下,能否选择优秀的制造商作为合作伙伴,对于整个供应链能否长期稳定运行,以及经销商能否提高客户需求满足程度,从而获得更多利益,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均至关重要。

因此,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如何通过供应链契约的合理设计,使得经销商能够选择到合适的制造商,是降低整条供应链风险的首要研究问题。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经销商和制造商之间的关系就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拥有私人信息的制造商是代理人,而经销商作为委托人,在不拥有制造商生产能力信息的情况下,将会面临制造商的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问题。

其中,逆向选择问题主要发生在签约前,即代理人在签约前(事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会刻意隐藏自己的类型(或私人信息)[2]。

作为委托人的经销商要想实现利润优化,只能通过供应链契约合理设计来甄别出能力最强的制造商并与之签约,才能确保供应链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

因此,对供应链契约设计的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研究极其重要,国内外学者们基于不同假设对供应链契约设计阶段的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进行了若干研究。

T Y Choi D R Crause(2005)分析了经销商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认为不应当过分依赖某个供应商,应同时选择一定数量的供应商,才能使得经销商在供应链中保持主导优势[3]。

Lee H 和Whang S(1999)、 Cachon G和Lariviere M A(2000)、郝海与郑丕锷(2005)等研究了供应链上成员之间的合作激励机制设计与风险分担问题[4-6]。

徐庆等(2007)将供应链上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归结为一个随机二层规划问题,通过给出适当的条件,证明了其解的存在性并给出了所有的解,从而解决了供应商面临的需要激励零售商付出哪种努力水平,以及当他选择这种努力水平时应选择哪一种激励契约的问题[7]。

桑圣举等(2006)、刘永胜等(2006)、周艳菊等(2006),从不同角度分别对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1,8-9]。

邱若臻、黄小原(2007)分析研究了在以供应商为主,零售商具有边际成本私人信息的情况,并通过建立一个新的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收入共享契约协调模型,发现非对称信息情况下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将因此而获更多利润,而信息劣势方利润将有所减少[10]。

姬小利(2006)、贺卫等(2007)、滕春贤(2007)等研究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利润分享机制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11-13]。

上述文献中,文献[3]着重研究了供应商数量选择决策对经销商在供应链中主导地位的影响,文献[4-7]侧重于供应链契约签订后(事后)的道德风险管理,而文献[10-13]对供应链契约设计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转移价格的确定、风险和利润的共享机制设计等内容。

本文主要对除转移价格、利润分享、风险分配之外的其他参数设计,对供应链成员企业在信息不对称下的风险管理,及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建模分析。

二、模型假设为简化分析,假定市场上只有一个经销商S和两个制造商,两个制造商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生产能力Y不同,一个制造商生产能力高,用Yh表示,另一个制造商生产能力低,用Yl表示。

生产能力信息是制造商的私人信息,经销商并不知道。

经销商只能根据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通过供应链契约条款设计来寻找合适的制造商组成供应链,共同满足客户的需求。

制造商需要根据经销商提供的契约内容确定自己是否愿意与其签约。

同时假定Yh≥D≥Yl≥0。

市场需求d是外生的、不确定性的,为简化分析,假定其在[0,D]区间内服从均匀分布,因而其密度函数f(d)=[SX(]1[]D[SX)] ,分布函数F(d)=[SX(]d[]D[SX)] 。

假定经销商的产品市场销售价格Ps由市场外生决定,经销商从制造商处的进货价格为Pb,由经销商决定。

经销商因为向客户供货不足导致的单位缺货成本为bd,由市场及经销商面临的具体情况共同决定;经销商可以向制造商索要因未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的单位缺货惩罚成本为bm,由经销商在契约中设定。

高生产能力制造商与低生产能力制造商分别选择自己的生产产量yh与yl ,且yh ∈[0,Yh],yl∈[0,Yl];制造商的生产成本由制造商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决定,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高生产能力制造商的生产成本为C ho+Chyh,低生产能力制造商的生产成本为C lo+Clyl,且有C ho≥C lo≥0,Cl≥Ch≥0。

制造商每期产量y多于市场需求d部分会产生一个滞销成本,假定单位滞销成本为a。

一般来说,Co/y+C≥a≥0。

在需求不确定情况下,经销商可通过以往的历史数据分析知道需求的概率分布,通过设定合适的契约参数,来选择合适的制造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另外还假定经销商和制造商都是风险中性的。

经销商和制造商的博弈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当t=0时,经销商设计并向市场公布供应链契约条款;当t=1时,不同生产能力的制造商分别做出选择接受或是不接受经销商提出的契约条款,接受的制造商留在市场,不接受的制造商离开市场,结束博弈;当t=2时,经销商从愿意与之签约的制造商中随机选择一家签约,被选中的制造商决策自己签约后的最优产量;当t=3时,经销商和制造商合作期满,各自根据契约获得相应的利润后博弈最终结束,具体如1图所示。

三、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模型分析由以上假设可以写出高生产能力制造商的期望利润函数∏hm:四、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经销商的契约参数设计分析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经销商并不知道制造商的生产能力类型,如果错误地选择与低生产能力的制造商签约,如前面的分析,一方面会降低其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还会由于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而影响其声誉和客户关系,最终导致整个供应链竞争能力全面下降。

在经销商和制造商之间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如已知假设,经销商不掌握市场上每个制造商的生产能力类型信息,只能随机从愿意签约的制造商中选出一个进行签约。

由于是否选择与经销商签约的主导权掌握在制造商手中,当预期盈利大于零时,理性的制造商会同意签约;当预期盈利小于零时,理性的制造商会选择离开市场,放弃签约机会。

根据三的分析,经销商选择高生产能力制造商获利更多,但当低生产能力制造商发现签约也是有利可图时,低生产能力制造商就会隐瞒自己的生产能力类型信息,与高生产能力类型制造商一样选择同意与经销商签约,这时的博弈结果形成了混同均衡,经销商无法事先甄别出高生产能力制造商进行签约。

此时问题的核心变为如何通过包括合理的契约参数选择等多种措施,保证高生产能力的供应商选择同意签约;同时使低生产能力的制造商选择放弃签约,最终形成分离均衡,就达到了经销商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优化利润的最终目的。

本文提供了如下几种方案来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

(一)在契约中提高单位缺货惩罚成本当bm远远大于单位滞销成本a时,低生产能力的制造商的总缺货成本会极高,因此低生产能力制造商的最优产量y*l会趋近于D,从而超过其生产能力Yl变为不可行解。

对于高生产能力供应商其最优产量y*h也会趋近于D,但由于Yh≥D≥Yl≥0,故仍为可行解,因此采用合理提高bm的办法,就可以将生产能力较低的制造商排除在契约之外,使得经销商获利能力进一步优化,而且保证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的提高。

(二)在契约中增加对制造商滞销存货的回购条款经销商掌握客户需求信息,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因此对于制造商生产的超过正常供应的滞销存货的处置能力显然比制造商要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