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手机、U 盘、移动硬盘、数码相机、班班通等移动设备的越来越普及,它们对数学教学方面的优势性也体现的越来越明显。
尤其是班班通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活动,给教学带来了活力,它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传输教学信息的通道。
运用班班通媒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运用,促进学习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下面谈谈教学中运用移动设备的一点感受。
1、数码相机的作用。
教学新课时,我想运用学生熟知的情境展开教学,我可以用相机拍摄学生课堂中或生活中的图片,然后通过 QQ 发送到电脑,下载后制作成PPT,运用到课堂中,学生就觉得很新颖,注意力就很集中。
2、手机的作用。
手机已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移动设备,它在教学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如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教师利用手机布置作业,利用微信发布信息等等都离不开手机。
3、U 盘或移动硬盘的作用。
在家制作好的课件或撰写好的教学设计,怎么运用到教学中呢?这就要用到了U 盘,把课件或教学设计保存到盘里,到校打开就可以用了,非常方便快捷。
如果是大宗的照片或视频内容,U 盘就显得小了,这就要用到移动硬盘,方法和U 盘相似,非常方便。
4、“班班通”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将繁杂的知识简明化。
数学的知识体系内容繁杂,过程冗长,借用多媒体课件将其逐步剥离,通过提炼知识点,引领学生归纳总结,同时将
文字、图形分步释放,形成简明扼要的知识树。
学生在课堂上系
统学习、理解知识,重点掌握知识树,课下通过已掌握的知识逐
步延伸、发散,复习巩固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全部知识,大大提高
了学习的效率。
移动设备对于教学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副作用。
比如手机辐射,比如孩子借助于用手机做作业而去玩游戏,再比
如利用班班通或 PPT 开展教学时,孩子只注意播放、呈现的快感,而或略了知识的掌握等等。
所以科学合理的运用移动设备服务于
教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制定要求
教学计划是教师对一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谋划和安排,教师需
依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工作。
新学期,希望老师在解读课
程标准,研读教材、教参,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制定符合本班实
际和教学实际的教学计划,并在工作中时常对照,认真执行。
教学
工作计划的制定要求如下:
1. 封面:采用学校统一设计的封面,信息要完整,写清所任教的班级。
2. 标题:如: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xx——20xx 学年第一学期)
3. 内容: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措施、培优转差措施、教学进度七个方面来写。
4. 具体要求:
(1)学生情况分析:可从学生的基本状况(学生数,学生来源、班级层次结构等),学习基础(学生原有认知、知识储备、兴趣、习惯等)、学习能力的发展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注意学情分析要凸显学科特点,如数学侧重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等,音乐侧重学生的兴趣、
乐感,体育要分析学生身体素质、肢体协调性、运动能力等。
(2)教材分析:要在通读教材,研读教参书的基础上分析教材内容和教材编排的主要特点。
教材分析要符合课标要求,要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知识点全面。
(教材编排的特点不需写太多)。
(3)教学目标:应是课标和教材对本册教材的目标要求。
要简明扼要地分条罗列出,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培养什么能力,解决哪些问题,使学生达到什么标准。
不要长篇大论,连篇累牍。
(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不等同于难点,要分开来写。
可依
据课标和教参书来制定。
另外,教学难点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教师要依据本班学生情况确定学生的学习难点。
(5)教学措施:是教学计划的重点。
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些方法、措施,不同于具体的教学方法。
应从备课、上课、激发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作业设计批改、课后辅导、复习测试、家校沟通等方面来制定符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措施(体育学科要列出安全措施。
)
(6)培优转差措施:要列出临界优生和学困生名单,分别写出可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转化措施。
语数英外其他学科可不写培优转差措施。
(7)教学进度:要参照教参要求和实际情况安排每周的授课内容(能在每课标注课时更好)。
要将节假日等特殊情况除外,拟定出符合实际的进度安排。
工作中要以此作为参考,调整安排授课进度。
语数英学科复习时间安排在 18—19 周,期末测试安排在 20 周。
基础学科的授课时间要安排到 18 周,不可过早结束课程,如果有期末
测试可安排在 19 周。
5. 格式要求:第一行标题黑体二号字,第二行标题和正文仿宋四号字,页边距上下左右都是 2.5 厘米(16K 纸张变为 2 厘米),段落固定值 25 磅左右,正反面打印。
不可出现网上下载的痕迹和宽窄行并存现象。
教学计划打印时注意:电子案教师请打印 A4 纸张,手写案请打印成 16K 纸张。
注意序号的标注:大标题用一、二、三、……,随后的分条序号用 1.2.3.(注意是点而不是顿号),如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