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唐诗五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
唐诗五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
• 4、“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以后,伯 夷和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 而食,最后饿死。
• 抒发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 望。
理解性默写1.《野望》中写 Nhomakorabea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 《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 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 白居易、孟浩然、王维、杜牧、贾岛、陆游、 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 赋。
诗词中的黄鹤楼
➢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 “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 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 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 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 律第一。
情景引入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 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 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 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 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 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全诗一览
诗人隐 居的地
野望
傍
徘徊。
方 小牛,
东皋gāo薄bó暮晚。望王,绩 徙xǐ 倚yǐ 欲何依。归依
这里指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落日
牛群。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鸟兽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
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里灭指
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猎臣物 子 饿, 死在 。首 古阳 时山 “上采采薇薇”而代食指,隐最居。后生
全文解释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傍晚时分站在 东皋纵目远眺 ,徘徊不定不 知归依何方。
全文解释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层层树林都染 上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披覆 着落日的余光。
3. 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 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理解性默写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 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 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 诗句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黄 鹤 楼
2.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 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 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
• 3、说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句中那几个 词用得好?
• 这一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 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活力。句中的几个动 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 而准确,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 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 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远景和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 某种遐思,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全文解释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赶着牛 群返回,猎人 带着猎物回去。
全文解释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 不认识,长声歌唱 《诗经》中“采薇” 的诗句。
诗文赏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 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 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 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 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诗文赏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 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 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 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 ,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 到好处。
诗文赏析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 ,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 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 朋友了。
中心思想
《野望》写的是山野 秋景,在闲逸的情调 中,带几分彷徨和苦 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 山野,于萧瑟恬静的 景色描写中透露出孤 独抑郁的心情。
阅读问题
1、“徙倚”是 徘徊的意思。“欲何依”, 表现了孤独抑郁的心情。
随着历史的演变,黄鹤楼逐渐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而 成为人们饮酒消遣,欣赏风景的好去处。在一千七百多年 的漫长历史中,黄鹤楼可以说是饱经沧桑,受尽磨难。它 先后十余次毁于战乱,或意外失火。先后十余次被毁,又 十余次被重建。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在公元1884年, 最后一次重建是在1981年动工,1984年建成的。
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 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 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 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 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 “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李白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千古绝唱,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色绚 丽,神姿昂然,风流天下,传之久远。
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黄
鹤
白楼
云 黄 鹤
的 命
图名
由
来
黄鹤楼的历史沿革
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东吴主孙权下令“城 江夏山”,也就是下令在武昌江边倚着蛇山建一座城池。 当时,孙权的主要对手曹操与东吴隔江而制。因此,长江 天险的防守对东吴来说非常重要。为了随时掌握江上的情 况,在修建武昌城的时候,还在沿江一处叫做黄鹄矶的地 方修建了一座望楼。这座望楼,就是黄鹤楼的雏形。
《黄鹤楼》图片欣赏
《黄鹤楼》图片欣赏
上倚河汉 下临江流
《黄鹤楼》图片欣赏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2020/7/7
野望
王绩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诗人简介
王绩(585~644),字 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 (今山西河津)人。唐初诗人。 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 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 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 居乡里。生平不拘礼教,豪放 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刘伶 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 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 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 风显然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