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审计抽样

第七章审计抽样

审计人员在进行实质性程序时,应关注以下抽 样风险: (1)误拒风险。 误拒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 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与信赖不足风险类似, 误拒风险影响审计效率。如果账面金额不存在 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认为其存在重大错报,审 计人员会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并考虑获取其 他审计证据,最终得出恰当的结论。在这种情 况下,审计效率可能降低。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三)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1. 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 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 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抽样风险与选取的样本不能代表总 体的可能性有关。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 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一、样本的设计 围绕样本的性质、样本量、抽样组织方式、抽样工作 质量要求所进行的计划工作。 样本设计的考虑因素: (一)审计目标(具体审计目标) 根据具体审计目标界定“误差”。 一般说来,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审计人员认为使 控制程序失效的所有控制失效事件,通常将之界定为 会计记录的虚假账户、经济业务的记录未经复核、审 批手续不全等各类差错 在实质性程序中,通常将误差界定为误报金额的绝对 值或相对比率。
第三节 抽样结果的评价
二、推断总体误差 在分析样本误差后,审计人员应根据抽样中发生的误 差,采用适当的方法,推断审计对象总体误差,并将 之与可容忍误差相比较。 三、重估抽样风险 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中运用审计抽样推断总体误差 后,应将总体误差同可容忍误差进行比较。如果推断 的总体误差超过可容忍误差,应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 代审计程序。如果推断的总体误差接近可容忍误差, 应考虑是否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代审计程序。
第三节 抽样结果的评价
在进行控制测试时,如果推断的总体偏差率大 于、等于或接近可容忍偏差率,审计人员通常 认为抽样结果无法达到其对所测试的内部控制 的预期信赖程度,从而不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 风险评估水平,则应考虑增加样本量或修改实 质性程序。 四、形成审计结论 在抽样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应根据所取得的证 据,确定审计证据是否足以证实某一审计对象 总体的特征,从而得出审计结论。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二 )抽样总体及抽样单元 抽样总体(审计对象总体)是审计人员为形成审计结论,拟采 用抽样方法审计的有关会计资料或其他资料的全部项目。 审计人员在确定抽样总体时,应当保证抽样总体的适当性和 完整性。 适当性是指确定的总体应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 例如:审计人员的目标如果是测试应付账款的高估,总体可 以定义为应付账款清单。但在测试应付账款的低估时,总体 就不是应付账款清单,而是后来支付的证明、未付款的发票、 供货商的对账单、没有销售发票对应的收货报告,或能提供 低估应付账款的审计证据的其他总体。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二、样本的选取 在选取样本项目时,审计人员应当使总 体中的所有抽样单元均有被选取的机会, 以使样本能够代表总体。 选取样本的基本方法,包括使用随机数 表、系统选样和分层抽样。
第三节 抽样结果的评价
一、分析样本误差 审计人员在分析样本误差时,一般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 根据预先确定的构成误差的条件,确定某一有问题 的项目是否为一项误差。例如,在检查应收账款的余 额时,发现被审计单位将某顾客应收账款错记在另一 顾客应收账款明细账户中,但这并不影响应收账款的 余额,因此在评价抽样结果时,不能认为这是一项误 差。 2. 审计人员按照既定的审计程序无法对样本取得审计 证据时,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以获取相应的审计 证据。例如,对应收账款的积极式函证没有收到回函 时,审计人员必须审查期后收款的情况,以证实应收 账款的余额。如果审计人员无法或者没有执行替代审 计程序,则应将该项目视为一项误差。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2)误受风险。 误受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 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如果账面金额实际上 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认为其没有存在重大 错报,审计人员通常会停止对该账面金额继续 进行测试,并根据样本结果得出账面金额无重 大错报的结论。与信赖过度风险类似,误受风 险影响审计效果,容易导致审计人员发表不恰 当的审计意见,因此审计人员更应予以关注。 误受风险就是实质性测试中的检查风险。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四)可信赖程度 是测试样本可信水平的尺度,通常用预计抽样 结果能够代表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百分比表示。 如:抽样结果有90%的可信赖程度,指抽样结 果代表总体特征的可能性有90%,没有代表总 体特征的可能性有10% 可信赖程度与风险(信赖过度风险或误受风险) 互补。如,选择95%的可信赖程度,就有5% 的风险接受抽样结果表示的内控是有效的结论, 实际上内控是无效的。
具体说来,审计人员在进行控制测试时,应当 关注以下抽样风险: (1)信赖不足风险。 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 际有效性的风险。信赖不足风险与审计的效率 有关。当审计人员评估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 际有效性时,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偏高。 为了弥补审计人员根据评估的控制有效性而对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高水平,审计人员可能会 增加不必要的实质性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审 计效率可能降低。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2. 非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 致审计人员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包括 审计风险中不是由抽样所导致的所有风险。审计人员 即使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所有项目实施某种审计 程序,也可能仍未能发现重大错报或控制失效。 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包括下列 情况: (1)审计人员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2)审计人员未能适当地定义控制偏差或错报,导致 审计人员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3)审计人员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 审计程序。例如,审计人员依赖应收账款函证 来揭露未入账的应收账款。 (4)审计人员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 况。例如,错误解读审计证据导致没有发现误 差;对所发现误差的重要性的判断有误,从而 忽略了性质十分重要的误差,也可能导致得出 不恰当的结论。 (5)其他原因。 对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都有影响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五)可容忍误差 可容忍误差是指审计人员能够容忍的最大误差。 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可容忍误差越大, 所需的样本规模越小。 在控制测试中,可容忍误差是指可容忍偏差率。 可容忍偏差率是指审计人员在不改变其计划评 估的控制有效性,从而不改变其计划评估的重 大错报风险水平的前提下,愿意接受的对于设 定控制的最大偏差率。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五)预计总体误差 预计总体误差即审计人员预期在审计过程中发 现的误差。在控制测试中,预计总体误差是指 预计总体偏差率。在实质性测试中,预计总体 误差是指预计总体错报额。 预计总体误差越大,可容忍误差也应当越大。 在既定的可容忍误差下,当预计总体误差增加 时,所需的样本规模更大。预计总体误差越接 近可容忍误差,越需要从样本中得到更精确的 信息,以控制总体实际误差超出可容忍误差的 风险,因而样本规模越大。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七)分层 如果总体项目存在重大的变异性,审计人员应当考虑 分层。 分层是指将一个总体划分为多个子总体的过程,每个 子总体由一组具有相同特征(通常为货币金额)的抽 样单元组成。 当实施实质性测试时,审计人员通常按照货币金额对 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进行分层,以将更多的审计资源 投入到大额项目中。审计人员也可以按照显示较高误 差风险的某一特定特征对总体进行分层。例如,在测 试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时,余额可以根据账龄分层。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2)信赖过度风险。 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 际有效性的风险。信赖过度风险与审计的效果 有关。如果审计人员评估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 实际有效性,从而导致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 平偏低,审计人员可能不适当地减少从实质性 程序中获取的证据,因此审计的有效性下降。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第七章 审计抽样
第一节 审计抽样的定义及种类
一、审计抽样的定义 抽样是指先对特定对象总体抽取部分样本进行审查,然后 以其审查结果来推断该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审计抽样是 指审计人员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 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审计抽样的三个基本特征:(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 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2)所有抽样单元都 有被选取的机会;(3)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 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
第一节 审计抽样的定义及种类
2.按审计抽样所了解的总体特征不同 (1)属性抽样——控制测试 属性抽样是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的一定的条件 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方法 。根 据控制测试的目标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通常称 为属性抽样。换言之,属性抽样是用于控制测试方面 的统计抽样。 (2)变量抽样——实质性测试 变量抽样是指用来估计总体金额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根据实质性程序的目标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通 常称为变量抽样。也就是说,变量抽样是用于实质性 测试方面的统计抽样。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在实质性测试中,可容忍误差是指可容 忍错报。可容忍错报是指在不导致财务 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审计人员 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确定的可 接受的最大错报金额。可容忍错报的确 定是以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 水平的初步评估为基础。某账户的可容 忍错报实际上就是该账户的重要性水平。
第一节 审计抽样的定义及种类
在采用抽样方法实施审计的过程中一般 应经过如下几个基本程序: 1. 确定抽样总体的范围 2. 进行样本设计并确定样本规模 3. 选取样本项目 4. 审查样本项目 5. 评价抽样结果,形成对总体的审计结 论
第一节 审计抽样的定义及种类
二、审计抽样的种类 1.按抽样决策的依据不同 (1)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是指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将数 理统计的方法与审计工作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审计抽 样方法。 (2)非统计抽样 非统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仅凭其专业经验,判断并选 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能否取得成效, 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经验和判断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