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要中药材种植及繁殖技术

主要中药材种植及繁殖技术

常用中药材种植及繁殖技术品种生长习性及适宜种植区域繁殖采收、及加工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地区丹参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根入药。

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喜光,400~700m丘陵。

宜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壤土。

种根繁殖,2~3月栽种。

种根亩用量40~50kg。

一年生,每年12~3月采收,折干率30%。

250~350kg,行窝距30×20cm,5000株/亩。

摘花苔,间套。

中江为地道产区,适宜盆中丘陵区和川东北巴中、达州。

川芎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根茎入药。

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喜光,400~800m坝区。

宜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无性繁殖,用高山苓子栽种,栽种时间7—8月。

苓子40—50kg。

一年生,次年5、6月份采挖,400kg。

行窝距30~40×20cm;6500—8000株/亩。

都江堰、彭州为道地产区。

适宜眉山、德阳河谷地区。

川明参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根入药。

喜较温暖、耐寒,不耐高温,600~800m平坝、丘陵,宜深厚、疏松、肥沃、排水夹沙土。

种子繁殖,5~6月采种。

8月下~9月育苗。

8月下~9月上移栽。

用种苗40~60kg。

移栽次年4月收,刮皮、水煮,折干45~50%。

400~500kg忌连作,苗期怕强光,行、窝距27×5~7cm,亩植4万株,除苔。

金堂、巴中为道地产区,适宜盆中丘陵、巴中等地区台地。

赤芍毛茛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根入药。

喜温和、阳光充足、雨量中等。

耐干旱,较抗寒、怕湿。

宜肥沃,深厚,疏松排水的砂质壤土。

种子繁殖或芽头栽种:秋季采种,随采随播。

芽头栽种为8~10月。

3—4年采挖。

晾干。

折干25~35%,250~350kg。

行窝距亩植2500—3000株。

盆周山区西部高原边缘地带,以及川东、重庆的华蓥山区的山地。

白芍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根入药。

喜温和、阳光充足、雨量适中,较耐寒,能抗旱,怕湿。

宜深厚、肥沃、疏松排水的沙壤土。

芽头、种子、二脑壳繁殖。

8月采种(芽头及种子)。

8~10月育苗,秋季栽种。

3~4年,8月采挖,去皮,水煮。

折干25~35%,250~350kg。

间套,秋季栽种,行、窝距50×40cm。

摘蕾。

盆周山区西部高原边缘地带,以及川东、重庆的华蓥山区的山地。

金银花忍冬科,多年生半缠绕灌木,花蕾入药。

生活力很强,适应广,耐寒、热、旱,喜向阳,高山、平坝、丘陵均适宜。

扦插繁殖(早春或秋季)。

4~6月扦插育苗,秋、早春栽。

栽后3年开始收花,5~6月采花,干花250~400g/株,折干率25%。

行、穴距1.3~1.7m,250—400株。

修剪、搭架。

南江、沐川为道地药材,适应范围广,适宜盆中丘陵和盆周山区,。

栀子茜草科,灌木,成熟果实入药。

喜温暖,能耐旱,不耐寒,400~1000m丘陵,土壤适应性广,宜土层深厚、排水透气的中等肥力土壤。

种子(春、秋播)、扦插(春、秋)、分株繁殖。

10月采种,用种量2~3kg。

2~3年挂果,1~2kg/株,折干25%,干品。

250~300kg行、窝距1.2×1.5cm定植,亩植300~450株。

整枝修剪。

适宜川东、南浅丘山地,如宜宾、乐山、泸州、自贡、内江及渠县、达州等地。

云木香菊科,多年生草本,根入药。

喜凉爽、耐寒、怕高温、强光、湿润高山地区1000~1500m以上,宜土层深厚、疏松、不积水沙壤土。

种子繁殖,单株留种,春、秋冬播,直播或育苗。

7~8月采种,用种量直播1.0kg。

浸种。

3年秋收,500kg。

折干率23%。

深根作物,行、窝距33×33cm(三苗),亩植15000株。

打苔。

盆周山区西部高原边缘地带,以及川东、重庆的华蓥山区。

桔梗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根入药。

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400~1500m,宜土层深厚、疏松、湿润、排水沙壤土。

种子繁殖,9~10月采种,2月下旬育苗或直播。

年收,10月下旬挖,500kg鲜根,刮皮,折干30%。

行、窝距直播27×7cm、移栽27×10cm。

适宜盆中丘陵区和川东北巴中、达州。

重楼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根入药。

喜凉爽、阴湿,野生林下阴湿处。

宜肥沃砂壤、腐殖土。

种子、根茎繁殖,春、秋播栽。

秋季采种(种子、种根茎)。

种子处理育苗。

3~5年采收,秋挖。

春,秋栽植,行、窝距24×15cm,亩植5000~1万株。

邛崃山脉、大凉山区为道地产区,适宜川西北高原边缘地带的雅安、乐山、凉山、攀枝花地区。

柴胡伞形科,多年生草本,全草(及根)入药。

适应性强、耐旱、耐寒、怕水涝。

500~1200m山区或丘陵,宜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夹沙或粘质壤土山坡荒地。

种子繁殖,春(3~4月)、秋播种,播前浸种,建种子田。

全草当年、次年(8~9月),根3年。

行、窝距27×27cm。

亩植8000~1万株。

适宜盆中丘陵区山地和川西北高原边缘地带的甘孜、阿坝和雅安、乐山、凉山、攀枝花地区。

川牛膝苋科,多年生草本,根入药。

地产适宜凉爽湿润气候(1200~2400m),以冬有积雪向阳地带最适,适宜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壤土。

种子繁殖;10月采种,春、秋播,用种量0.5~0.75kg,隔年种子发芽差。

3~4年,冬季采挖,400~600kg。

深根作物,条播,行距33cm。

窝播行、窝距33×20cm。

亩植8000~1万株。

邛崃山脉、大凉山区为道地产区,适宜川西北高原边缘地带的雅安、乐山、凉山、攀枝花地区。

大黄蓼科,多年生草本,根入药。

适宜凉爽、高寒山区2000~4000m,宜湿润、排水山地。

种子繁殖,根茎芽繁殖。

7~8月采种,9~10月分蔸。

春、秋直播、育苗3~4年、7月采挖。

鲜根1000~1800kg,折干率30%。

行、窝距55×55cm,宜轮作。

盆周山区西部高原边缘地带。

党参桔梗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根入药。

喜较凉爽、较湿润、多雾、800m以上山区。

适宜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壤土。

种子繁殖:秋、春播(直播、育苗),陈年种子发芽差。

9~10月采种、育苗。

秋、早春移栽,2~3年初冬收,170~200kg。

幼苗期忌强光直射,亩行、窝距20~33×6~10cm。

川西北邛崃山脉、岷山山脉地区。

以阿坝、广元等地最适。

当归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根茎入药。

喜寒凉、湿润气候、1500~3000m多云雾山区,宜深厚、疏松、排水、肥沃沙壤土。

种子繁殖,7~9月播种。

7~8月采种。

用种量条播1.5~2kg,穴播1kg,育苗4~5kg。

次年(移栽当年)收,10月下旬采挖,200~400kg。

行、窝距30×27cm,1.2~1.8万株,4月移栽,忌连作。

川西北邛崃山脉、岷山山脉地区。

以阿坝、广元等地最适。

羌活伞形科、芹亚科、美味芹族,羌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茎入药喜冷凉,耐寒,怕强光,喜肥。

适宜于阴凉湿润气候适宜在海拔2l00m~3000m的高寒阴湿区生长,不耐旱,喜凉爽湿润气候种子播种可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但秋播出苗率高。

秋播在l0月下旬进行,春播存竖年3月下旬进行,育苗床播种量375kg/hm直播225kg/hm移栽后生长二年以上,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地上部分枯萎后、土壤封冻前及时采挖。

割去地上茎杆,挖取根部,避免挖伤挖断。

株距25cm,行距30cm~35cm川西北邛崃山脉、岷山山脉地区。

以阿坝、广元等地最适。

姜黄姜科,多年生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

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佳用根茎繁殖,四川陕西于夏至前后,浙江在清明前后栽种一年可采收,秋冬地上部分枯萎后采挖,洗净,干燥/怕严寒霜冻,怕干旱积水,按行距33-40cm,株距25-33cm开穴,每穴放入姜种3-5个,覆盖细土2-3cm白及兰科植物,喜温暖、湿润、阴凉的气候环境,不耐寒。

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栽培在阴坡和较湿的地块。

主要生长在海拔100—3200 m的高山地区的山坡草丛、沟谷及疏林下。

分布地区年均温18~20℃假鳞茎(现有组培苗)3年后采收,洗净去须根,煮透撞去皮,晒干株行距15cm*20cm,2-3月份栽种,不耐寒,注意防冻猪苓22-25℃时,形成子实体,进入短期夏眠。

秋末冬初,当地下5厘米处,温度降至8℃以下时,则进入冬眠期湿润、通气良好、利水的砂质壤土,ph4.2-6.6多在海拔1000-2000m菌种种苓三年收,商品苓五年收采挖采挖季节为4一5月或9并选择灰褐色、核体松软的菌核留作种。

不能用水洗。

置于阳光下晒干或晾干,再放在通风处保存。

忌干旱全国各地,坡度20-50°的向阳山地、林下茯苓温暖湿润,3-7,海拔1800以下,砂质、中性或微酸、排水良好菌种一般栽后当年年底即可开始收获,第二年收完。

成熟一批采收一批。

选择晴天,将窖掘开,取出茯苓,然后再覆回土,以利继续结苓。

保护好苓场,严禁人畜践踏及粪尿入窖,以免积水,带入病菌,造成烂窖,银杏最适合的土壤pH值6.7~7.5,在深厚、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则根深叶茂,花种子多,初种期早,盛种期长,2000米以下种子、嫁接秋冬、清明前后均可移栽成熟后采收,堆沤皮烂后,清水洗净晒干即可注意密度,肥、水及病虫害,人工授粉川黄柏芸香科,黄檗属,适应性强,苗期稍能耐荫,成年树喜阳光,喜深厚肥沃土壤,喜潮湿,喜肥,怕涝,耐寒,900米以上杂树林中种子繁殖:春播或秋播,分根繁殖:休眠期,将直径1厘米嫩根,截成15-20厘米15-20年后采收,5月上旬至6月下旬川黄柏幼苗忌高温、干旱杜仲喜阳光充足、温和湿润气候,耐寒。

对土壤要求不严,丘陵、平原均可种植,也可利用零星土地或四旁栽培种子、嫩枝扦插、根插、压条、嫁接,春栽或秋栽10至20年,6到7月剥皮幼苗忌烈日,要适当遮荫,旱季要及时喷灌防旱,雨季要注意防涝广西、张家界、四川、安徽、陕西、湖北、河南等地天麻喜凉爽湿润的环境,耐寒,怕高温,土壤ph值5~6为宜,还可利用防空洞、山洞、地下室等场所种植天麻。

宜选半阴半阳富含有机质的缓坡地、谷沟地栽种,以壤土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尤以生荒地为好种子、米麻、白麻均可冬栽或春栽初冬或早春进行采挖,洗净蒸煮透心,晒干或烘干忌用粘土和涝洼积水地,忌重茬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生长海拔大约在3000到4400米之间,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油沙土为好背风的阴山或半阴山为宜种子:4-5年收获鳞茎:二到三年约在5月间采挖,洗净,用矾水擦去外皮;亦有用盐水浸泡后晒干或用木炭烘焙至干远离麦类作物,防止锈病感染四川、云南及甘肃等地区红花菊科,喜温暖干燥气候,耐寒、耐旱、耐盐碱、耐脊薄,以选向阳、地热高燥、土层深厚、中等肥力、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生活周期120天种子:春播在4-6月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