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运行管理质量提升措施冶炼工艺匹配及要求重点管理项目1、煤气回炉率根据入炉煤水分情况确定,水分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结焦时间延长30分钟,煤气压力增加5%。
2、脱硝系统稳定1# 2#炉车间热工当日规定的总烟道吸力指标。
3、均衡煤气横管压力,确保炉头煤气量及温度趋于平直线。
4、每天抽查煤饼高度和上部平整及压实情况。
5、根据焦炭气孔率实时调整熄焦水时间,熄焦车接焦均匀,焦台定点打火焦。
6、推、拦、装三车配合到位,严禁提前摘炉门及敞门时间过长。
7、按规定按结焦时间排计划,保证K1系数达标,对设备进行有计划维保,K2执行系数达到0.9%以上,确保K3系数≥0.8月均合格率达到95%以上,K3系数当日不达标必须追查原因。
原辅料购进及评价1、每年六月份对所有原辅料进行一次使用情况评价,根据季节不同或工艺需要,及时调整质量指标,及时下发到采购科。
2、采购科根据生产部下达的质量标准,甄选性价比最优的合作供应商,按质按期供货。
3、在同等质量的前提下,采购科询价、比价后的结果须与生产部商定,二次确定质量符合工艺要求后签订采购合同。
4、部分原辅料,由于属于供货单位自行生产,需签订试用试验技术协议,试验成功后,签订正式供货合同。
5、使用过程中的质量评价,由使用单位根据消耗或工艺运行实际情况,做出及时反馈或季度、年度评价,上报生技科。
6、生产部每年会同采购科、综管部根据年度评价对需要更新、更换的原辅料进行统一招标。
日常检查重点1、生产技术科人员每天1--2次对生产现场各关重岗位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对不符合管理标准的项目进行登记并按规定考核。
2、当日查出的问题,重要问题需在次日调度会上通报,需要技改或其它部门协同解决的,形成方案,限期执行实施。
3、周央子除每天对全厂关重岗位、重点工艺指标、主副产品生产质量、外发产品质量情况检查外,侧重焦炉车间工艺执行及冶炼产品质量情况,指导和协助炼焦提升管理。
4、梁来兵主要以配煤质量,入炉煤成本,经济价值核算、入炉煤质量,盐渣掺配情况,出炉焦质量预判断,新配方研发外,并侧重于化产车间的日常工艺执行、副产品质量、收率等重点检查,指导和协助化产车间提升管理。
5、崔新杰主要以当日购进原、精煤质验收把关和原料、成品堆放、标识清晰、主副产品外发质量达标合格,及时和经营沟通对接、新配方研发,最终实现来料质量稳定,配煤指标预判和结果指标接近,出厂产品100%合格。
精、原煤验收、卸车标准一、精、原煤验收卸车标准:1、标准:1)、铅封、封条和盖布符合标准。
2)、水份以车辆滴水不成线为标准,冬季特殊水大记清车号提报质研科折扣。
3)、眼观浮精量大或煤质异常(原煤中矸石偏大或有杂物等)的车辆现场立即停止卸车并上报。
4)、灰份按合同指标不超0.3%;5)、硫份按合同指标不超0.05%;6)、粘结指数按合同不得低于3;7)、Y值按合同指标100%合格。
8)、原煤浮沉≧70%(5车综合样)。
2、措施:1)、夏季水份偏大时,执行厂外控水。
(有故意加水情况时督查会同公司处理)2)、浮精量大的车辆调度、经营及质研科现场确认并采样做浮精含量和标准对比后上报结算;煤质异常或原煤中矸石偏大或有杂物等,由经营系统书面签发至生产技术部,转发指令。
3)、合同指标(任意单项指标)合格率为90%。
当班低于合格率执行先化验后卸车程序,3日后如指标稳定在合格率范围内恢复先卸车后化验程序。
4)、波动指标(任意单项指标)合格率为100%,超出波动指标一律拒收。
5)、原煤浮沉<70%时,停止拉运。
成品堆放及外发焦炭质量要求1、主副产品质量标准:2、产品堆放标准:1)、煤场(包括洗煤厂主副产品):煤场的优化管理是保证焦炭质量稳定的前提。
确保煤场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稳定运行,减少煤场风损和因雨水流失,科学合理堆放,做好节约油耗工作,做到各煤种界面清晰、分类堆放,保证堆(取)煤及时和准确。
①、验收:单种煤按区域科学合理堆放,按《新煤焦场堆取装卸存管理规定》严把质量关。
②、卸煤:所有来煤车辆卸完煤后,必须在原地将车底的余煤清理干净并及时收堆,以防带入其它煤种。
③、堆煤:各单种煤严禁混堆,同性质煤间距2米,不同性质煤间距4米。
必须做好标志标识牌。
④、上煤:按来煤顺序先来先用、取旧留新、平铺直取原则进行。
受煤坑、2#仓顶操作工、中控员,必须做好“三确认”并做好记录。
2)、焦场:就近堆放,杜绝碾压,合理掺配,使公司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
①、就近堆放:焦场区域分明,在焦炭量少的情况下,保持堆放在1区和2区。
(因为1区和2区距离放焦仓近)②、堆取有序:焦炭堆型整齐,与装焦架始终保持最佳距离。
循环堆取,科学有序,既不用频繁挪架,又节约时间和油耗。
做到这一点前提条件是:品种品质稳定,不用掺装。
③、高度适中:铲车收堆,最高可保持3.3米,如果保持铲车自身不压焦的情况下,可保持高度1.8米。
考虑到厂区本身场地小,为避免高度低时多占地方,可能造成2次集堆。
所以焦炭堆放高度标准为3米。
(焦粉高度为3.3米)④、竖排自卸:拉焦车自卸方式为竖排自卸,原因是横排自卸后造成铲车频繁收堆,相对是增加了油耗。
⑤、控制质量:每班做好标记标识,合理掺配,控制出厂焦指标(水、灰、硫)在客户要求的临界点。
⑥、控制混粉产率:定期抽查化验车辆含粉率,及时更换装车架筛篦。
3、措施:1)、当班出炉焦炭原则上不装车。
2)、眼观焦炭外观不好的(如块大、黑头多)不装车,可与质量好的焦炭均匀掺配装车。
3)、质量指标偶有波动的焦炭不装车,可与质量好的焦炭均匀掺配装车。
4)、雨天,装车时与经营人员沟通,避开水坑,与出炉焦均匀掺配,保证出厂焦质量稳定合格。
入炉煤质量控制要求一、入炉煤质量控制标准:二、措施:1、入炉煤水份控制措施:1)、严格控制外地精煤进厂煤水份,水份大的煤,先控水后卸车(滴水不成线为最低标准)。
2)、严格控制自洗精煤水份。
①、定期检查离心机筛蓝、刮刀磨损情况,及时更换,保证离心机脱水效果。
②、严格控制脱介筛喷淋水,在保证脱介效果良好的情况下,将喷淋水调至最小。
3)、在入炉煤水份偏低的情况下,在5#皮带加装喷淋装置进行均匀喷洒加水。
4)、单种煤入仓时“先来先用、烧旧存新、循环使用”。
具体操作如下:①、煤堆从南至北成矩形堆放。
②、取用时从南边开始先用南边的煤,往北边卸,煤堆始终保持矩形,如此循环往复。
5)、利用回配煤调节:入炉煤水分偏高时,根据化验数据调节回配比例3%--8%,灵活配比,及时调节,保证入炉煤水分控制在最佳值。
6)、自洗煤遵循“烧旧存新”原则。
7).铲车取煤时铲抬高一定距离。
①、根据不同煤种的水分差异,在取用上煤时,铲车铲斗抬高离地0.5--1米垂直距离,剩下底部水分大的,晾干、后用。
②、遇雨天,铲车铲斗抬高离地1.5--2米垂直距离。
8)、充分利用煤棚备足干煤,雨天备用。
关注气候变化,雨前,将配比大(用量多)的煤种预先运送在煤棚备用。
2、入炉煤灰份、硫份控制措施:由于现在我们执行的是“先卸后验”为主流程规定(严格执行煤焦车间管控目标),只能采取“平铺直取”的办法来控制进厂煤质量的均匀性,不合格煤做好标记,取煤时掺用。
1)、根据现有外地精煤灰分结合焦炭配方需要,适时调整自洗煤灰分,以期达到入炉煤质量指标要求。
①、自洗煤灰份从8.8---9.5分两级备用(特殊情况另订)。
②、根据焦炭灰份要求,密切关注入炉煤灰份,灵活掺配当地自洗煤不同级别比例,目的:最终使焦炭灰份达到最佳值。
2)、消化“提盐废液”时,做到科学合理掺配,掺匀。
①、每班消化废液约2吨,掺鑫聚煤约100吨。
反复搅拌2--3次,务必保证掺匀,干湿均匀。
②、上煤时,鑫聚精煤与鑫聚掺混煤2比1搅匀入坑。
3.取用不合格煤时,科学合理化掺用。
①、不合格煤量大的情况下,调节配比消化。
②、不合格煤量少的情况下,均匀的洒在合格煤大堆表面,即:“平铺直取”。
3、配煤过程的优化管控:从影响焦炭质量的因素分析,正常生产条件下影响焦炭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原料煤的性质和配煤比。
原料煤的性质通过“仓储管理”已基本可得到控制,下面从配煤准确度方面做提高焦炭质量的优化控制措施。
1、保证单种煤入仓无差错。
严格执行上煤“三确认”。
2、保证配煤比执行准确。
中控员每半小时计算1次。
3、每班认真称煤,电子秤操作工每小时测速计算1次。
4、每月校验电子秤2次。
5、每月校对电子秤1次(过磅数与电子秤数对比量仓)。
6、在原有配方基础上根据水分偏差调整配比,以期保证配方执行的准确性。
入炉质量控制及成本管控标准一、质量控制及成本管控基础依据:1、煤、焦上下游市场因素变化,购进煤价格和质量结合配比、主副产品销售单价综合测算;2、严把进厂煤质量关;3、优化配方;4、严格控制入炉煤质量,用当地煤调节入炉灰分。
二、质量控制、成本管控节点:为了能发现薄弱环节,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的途径,最大程度发挥全员作用,从原料购进到配比优化、工艺控制等各环节着手,充分抓好市场因素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培训规范操作,加强考核激励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实现企业增产增效目标。
1、配煤:由于生产工艺结焦时间不同产品质量存在差异的实际性,结合市场变化优化生产配方:1)焦炭市场上涨时,降低入炉挥发份生产焦炭为主;2)焦炭市场下跌时,提高入炉挥发份生产副产品为主;3)错峰生产、焦炉设备大检修结焦时间长时,针对性配方优化以相对较低的入炉煤成本产高质量焦炭,提高综合效益。
4)结合主副产品销售单价及回收率综合测算确定入炉挥发分,确保综合效益最大化。
另外,要深入开展煤质研究,优化配煤结构。
以配合煤质量稳定及成本最低为原则,加强对劣质低价煤的配比研究,通过多种化验分析方法,寻求最经济的配煤结构,优化配比千方百计增加气煤、高硫低价肥煤配入量,从而使高价肥煤及1/3焦煤的使用量降低,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另外,配煤比的执行涉及到配煤的准确性、均匀性和结合量的稳定性,要做到这三点,必须保证配煤仓下料均匀、稳定,不出现断煤情况,尤其在冬季。
配煤比执行上煤焦车间严格按照技术科下达的配煤通知单的配煤比例执行,配煤比例执行误差以单仓考核实际误差控制在100±1%;配合煤细度方面:根据煤种的易碎程度,对不易破碎的煤种(当地煤)进行预碎,破碎细度要稳定以确保配合煤的细度(贫煤细度3mm以下:85%-88%;1mm以下:≤55%;配合煤细度3mm以下:87%-90%;1mm以下:≤60%),配合煤的结合量要稳定,粉煤机的调节要合理,要根据处理量,锤头磨损的程度、间隙做出合理调节。
配合煤水分方面:建设好煤棚后,煤场煤棚下备足量精煤,下雨天用煤棚下储备煤,以保证入炉煤水份9.5-10.5%,夏天及时对煤场煤洒水要做到均匀洒水,煤堆不干燥、地面不浮尘,及时收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