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答案请填涂到指定的答题卡上)1、有关公民和人民的说法,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我们既是公民又是人民,所以公民与人民是一回事B、人民是群体概念,公民则针对个体,所以人民包括公民C、我国公民和人民都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D、具有我国国籍但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属于公民,但不是人民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高院经过再审判决,宣布18年前被误判以流氓罪和故意杀人罪以死刑的呼格吉勒图无罪,并依据《国家赔偿法》相关规定给予呼格父母国家赔偿金共计2059621.4元。
据此回答2-3题:2、《国家赔偿法》体现出我国公民权利具有()A、立法保障B、司法保障C、宪法保障D、社会保障3、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法律是我们维权的利剑②我国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③寻求司法保护是我们维权的唯一途径④有法律保障,我们就不需要自己去维权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院士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长期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人生。
在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说明()A、只要履行了义务,就能获得荣誉B、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C、只有科学家才享有受表彰的权利D、我国公民享有名誉权5、下列关于公民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说法,正确的是()A、言论自由是我的权利,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B、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想上学我就上,不想上学就不上C、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我们未成年人可以暂不纳税D、国家鼓励植树造林,我应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6、2015年5月6日中山日报报道:李某将意图偷其手机的小偷抓住,却没把小偷送到公安机关处理,反而将其挟持到荒山野外,通过语言威胁和殴打,要求小偷赔偿钱财。
这下受害人变为加害人被网上通缉。
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结合的②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制约的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④为了维护合法权益,可以不择手段A、②③B、③④C、①③D、②④7、下列行为属于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是()①虐待老人②非法使用童工③诽谤他人④虐待、遗弃未成年人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标志线”,下列属于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是()A、横穿马路的“斑马线”B、银行窗口的“1米线”C、施工现场的“警戒线”D、火车站台的“候车线”9、去年五一黄金假期,云南导游小陈辱骂游客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视频中她对游客言辞激烈地说:“如果你要像貔貅一样……”“你还连脸都不要,那就不好意思了”。
导游的行为()A、侵犯了游客的人身自由权 B、侵犯了游客的隐私权C、侵犯了游客的人格尊严权D、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10、下列行为中没有侵犯公民权利的是()A、杨某用肖某的姓名在某杂志上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B、小红请班上擅长绘画的同学为自己制作了一副画像C、小明在网上发帖捏造本班同学李青有小偷小摸行为D、超市保安对被怀疑有偷窃行为的顾客进行搜身检查11、“名誉和美德是心灵的装饰。
”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名誉,这是因为()A、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犯B、拥有良好的名誉,做任何事都可以成功C、良好的名誉可以获得更多的尊重D、侵犯公民名誉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2、右图漫画反映的是我国开始实施的异地高考政策。
关于这一政策才出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B、有利于为进城务工子女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C、有利于进城务工子女依法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D、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正义13、据调查表明,当前人们的就业、事业发展和收入状况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成正比:“脑袋满,才能钱袋满”已成为普遍现象。
因此,从个人自身的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看,受教育应是公民的()A、一项基本权利B、一项基本义务C、一项个人私事D、一项兴趣爱好14、某工地为了按时完工,晚上10:30还在施工,嗓音干扰了周围居民的休息,后来居民联名投诉到有关部门,工地的负责人却用一大堆的理由辩解。
你认为()A、施工方是错误的,他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没有尊重他人的休息权B、施工方是正确的,他们为了按时完工而施工,是诚信的表现,居民们应该宽容C、施工方是错误的,他们严重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应受到刑罚处罚D、施工方是错误的,施工方应该用合法的方式维权15、在法律活动课模拟表演中,“德先生”对“法博士”说:“没有你的帮助,治理国家有时我有心无力。
”“法博士”答:“没有你的支持,有时我也鞭长莫及。
”这段对话表明( ) ①法律即道德,道德即法律,二者可以互相代替②道德与法律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③法律体现并维护道德,道德促进法律的实施④道德与法律没有联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16、李小姐是一名空姐,一次在酒店住宿的时候,由于服务质量的问题向酒店提过一些意见,该酒店便将她“刷黑”(即列入黑名单),随后又到她所在的公司造谣,导致李小姐被航空公司解聘,公司的同事对她指指点点,她觉得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无奈之下李小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结果该酒店受到了相应的法律惩罚。
这说明损害他人名誉会()①混淆是非、颠倒黑白②践踏他人的人格尊严③不尊重他人、使他人名誉受损④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的形象的不道德甚至是违法行为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7、许某从肖某的抽屉中翻到一本日记和一本相册,便偷看其中的内容,并将日记和相册在同学中到处传看,还评论、取笑肖某的照片,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许某的这一行为侵害了肖某的()①肖像权②隐私权③姓名权④名誉权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8、生活中,我们身边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父母看孩子的日记、书包,以了解孩子的情况;同学之间为了好奇打探别人的私事、传播别人的秘密……对此,你认为应该()①尊重他人的隐私②树立隐私意识③千万别把秘密告诉别人④有烦恼向值得信赖的人沟通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9、2013年的教师节,李克强总理指出,“要让东部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支援中西部,使教育事业在发展中更加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这主要表明了我国政府()①受教育是公民的义务,必须履行②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③重视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统一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20、2013年起,中山市补助在读户籍是中山户口的在园幼儿,补助标准:500元/学年,中山市的此项措施()A、是因为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B、体现了义务教育具有公益性C、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D、有利于实现中山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21、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墙上有一条格言:“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这句格言启迪我们()A、要根据自身的独特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B、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梦想的过程C、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D、社会越发展,选择的机会就越多,选择的难度就越大22、下列言行能体现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是()A、“听说你父亲生病住院了?”“这与我无关,我是领养的”B、“又该缴税了。
”“哦,让我想想办法怎样少缴点”C、“今年征兵工作开始了。
”“我符合条件,明天就去报名”D、“这个星期天你有什么安排吗?”“我要去教堂做礼拜,我信仰基督教”23、下列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在教室发生地震时,要拼命往外冲,跑得越快越好B、发生泥石流后,要马上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的山坡上跑C、发生雷电天气时,不开摩托车,不骑自行车D、在洪水进室内前,及时拉断电源24、下列行为中石油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是()①张三在众人面前讽刺、嘲笑李四②赵刚公然谩骂王五③钱辉捏造孙华是小偷④郑七利用自己的良好声誉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③25、某幼儿园在为中班幼儿过集体生日时,拍了一组照片,效果相当好。
一家蛋糕店老板恰好有机会看到这些照片,选了两张准备做宣传广告用。
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A、使用幼儿照片须征得幼儿家长的同意 B、只要幼儿园同意使用这些照片,就不存在侵权之嫌C、这样的宣传有益无害,因此不必征得任何人的同意D、使用幼儿照片须征得幼儿本人同意26、下列不属于侵权行为的是()①某报在王某不知情的情况下,刊登了王某跨越马路中间的护栏的照片②超市为防止商品丢失,安装了监视器③某地公安派出所以“扫黄打非”,为名,无证搜查小区内的公民住宅④小卢的继父肖某强迫他改姓肖⑤小常以“黎明”为笔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散文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②⑤D、③④⑤27、面对网络谣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抵制不良诱惑,辨别是非真假B、履行公民义务,不信谣,不传谣C、行使公民权利,向有关部门举报D、作为个人谈资,可以私下传播28、某校一学生在寝室丢了东西,老师怀疑是本校同学所为,在查无结果的情况下,校长让全体学生投票“选小偷”。
这种做法()A、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B、保护了学生的合法财产C、是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有效手段D、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二、辨析题:29、(12分,答案请填写到答题卷上,不要写在题目处)国家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小云说:权利是公民享有的,我想怎样行使都行。
小琪说:权利我是想享有的,但义务我想放弃算了。
小玲说:义务嘛,尽自己的能力履行就是了,尽力就行!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为什么?三、分析说明题 30、(共14分,其中综合评价分1分)2016年3月29日,是第二十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在安全日来临之际,中山市各中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例如普及消防安全知识的“四个能力”和“一畅两会”,开展消防疏散演练活动。
(1)学校开展这些活动体现了对未成年人什么权利的保护?我国有哪几部法律涉及保护未成年人的这一权利?(至少写出两部法律的名称)(4分)(2)学校开展疏散演练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8分)(3)通过参加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你一定掌握了不少逃生自救常识或技巧,请你写出至少三种与同学分享。
(3分)四、材料说明题:31、(共16分,其中综合评价分1分)材料一:观察下图漫画《网语伤人》材料二:近年来,一些热点事件引起众多网民进行监督关注的同时,部分网民对个人信息无边界侵害,对个人道德无限制审判,甚至为了一时情绪的发泄随意谩骂、人肉骚扰,给当事人带来不可言说的伤害:打人者被拍手点赞,甚至被说成“怎么不打死她”;帮老师打伞的孩子被辱骂,甚至被定义为“谄媚拍马”……材料三:2014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划定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明确利用自媒体等转载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