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_其乐融融ppt
中国人的读书状况
我国国民有读书习惯的人只有5%左右。上海 市是全国读书指数较高的城市,人均年读书 量也只有6本。更令人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 人觉得读书无用,阅读正远离校园。
著名教育家的阅读观
分数赢得的是一时,读书赢得的是一世.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你的阅读史. ----朱永新 一个人走进学校并不意味着接受教育,只有当他面对一本 书沉醉不已的时候,教育才刚刚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安静的家庭环境是亲子共读的基础,也是 孩子成长、成才的心灵沃土。 帮助孩子找到心灵宁静的角落,就等于给孩子 的人生撑起了一片蓝天,它会成为孩子心灵的 港湾。有了它孩子在将来的人生路上,就不会 迷失自我。 静是一种美,一种力量,一种境界。
为孩子大声读书
为孩子大声读书,是公认的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 为简易而有效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大声”并不是 发出很高声贝的声音的意思,而是指“读出声音 来”。 为孩子大声读书,本身并不困难,难在持之以恒。 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每天坚持至少读20分钟,和孩 子一起快乐地享受这个过程。最好从孩子一出生就 开始,如有可能,至少坚持到孩子小学毕业,直到 他明确表示不再愿意继续。这种习惯的养成绝非易 事,但善莫大矣,值得尝试。
为什么要亲子共读
促进家庭成员的共同成长 增进亲子沟通互动的机会 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 促进亲子的情谊 丰富家庭休闲生活的内涵 增进家庭成员成为内涵丰富的知识人与文化 人
何时开始
如何进行
•从图画书或绘画本开始
•先用讲或用念故事的方式 观察图片 思 考问题 图画为辅的作品 文学性的作品。
大声读书的好处:
在朗朗书声之中,让孩子掌握好声调的抑扬 顿挫,把握文章语句的语气、语调,感受语 言韵律之美。 在朗朗书声之中,让孩子积累词汇,丰富情 感体验,整体提升语言感觉能力。 在朗朗书声之中,眼到、口到、心到,提高 孩子的专注力。
大声读《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 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 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 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 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 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 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 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 至也。
推荐书目
以下书目虽按孩子的月龄分类,但实际阅读还须根 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 每个孩子在各个时期会有不同的兴趣点,即使读同 一本书也会有各个时期不同的视角。一般来说婴儿 期主要以安全的布书,撕不烂的纸板书,小巧的手 掌书为主,会坐会爬了,可以提供一些认知方面的 ,印刷装帧安全的、图案色彩逼真的,方便小手翻 阅的纸板书。 一岁以上,可以开始看真正意义上的图画书了,下 列一到三岁的书目基本上没有先后的限制,多提供 些书给孩子 ,让他自己决定看哪本吧。
犹太人把《圣经》当成孩子的 语文课本,任何一位犹太母亲 都能背诵圣经,孩子大声读出 来的每一个句子,母亲都有能 力与孩子讨论、分享。孩子在 12岁以前大都已经把圣经,36 万字的语文课本,读了几十遍, 他已经有能力自由阅读更多的 书。 全世界1300万犹太人仅占世界 人口的0.3%,而诺贝尔奖获得 者中犹太人约占总获奖人数近 30%,按其获奖数与人口的比例 计算是其他民族的100倍。 犹太人不仅在科学领域出现了 众多的顶级人才,在经济、学 术、艺术、文化、思想等领域 出现的全球领袖人物也是比比 皆是:马克思、列宁、弗洛伊 德、歌德、黑格尔、卓别林、 达尔文、爱因斯坦、毕加索、 肖邦、比尔· 盖茨……就经济界 而言,占世界人口0.3%的犹太 人控制着全世界一半的财富。
书香是最好的家产
英国哲人摩尔曾说:“一间没有书的房子, 犹如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 珠宝与一柜柜的黃金,但你不会比 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 妈。
史斯克兰.吉利兰在《阅读的妈妈》
一 生 阳 光
一 路 书 香
让可读 人以书 变让可 得人以 更充净 加满化 善智人 良慧的 。,灵 可魂 以,
人与人之所以不一样,主要是因为在后天受 到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幼年的意识中留下的 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会在未来漫长 的一生中发挥重要的影响。
每一个人都不是他自己要出生的,
父母使他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来 到一个他们自己无法选择的家庭, 有了一对永远不能变换的父母。 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父母 是何种层次的人,取决于孩子在早 期成长过程中受到何种层次的家庭 教育.
亲子共读,其乐融融
世事繁多,酸甜苦辣,最乐是读书 人生万象,真假美恶,至善为教子
孩子 成长 一半靠食物
一半靠? ?
《没有一页跳跃着的 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 不必为通行税伤神 这是何等节俭的车—— 承载着人的灵魂
与孩子聊书通常也是从一些问题开始,但这些问题 并不是要考察他是否理解正确,而是引导他说出自 己的想法来。因此这种聊书应当是无压力的、发散 性的、结论开放的。钱伯斯特别强调,与孩子聊书 最好以“说来听听”这样轻松的用语开始,而不要 以“……是什么意思”这样有点儿咄咄逼人的口吻 开始。 与孩子聊书的过程中,大人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 大人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阅读经验,自然在理解的 深度上是孩子所不能及的。但是孩子天真率直,没 有那么多近乎成见的思维定势,而且特别善于发现 细节。在对故事的理解上,大人并不总比孩子高明。 因此在聊书时,大人需要蹲下来,不要高高在上。
各民族的读书故事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小学 三年级之前必须具备良好的 阅读能力,这是未来学习成 功与否的关键。美国教育部 长说:能够阅读的孩子,是 能够学习的孩子。 英国的学校教育,主张向家 庭延伸。小学生没有家庭作 业,但学校要求家长每天必 须督促子女阅读一小时。 1.4亿俄罗斯人,私人藏书就 有200亿册,每个家庭平均藏 书近300册。
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得环境
静是培养接近于先天智慧的温床,智慧是从静中的灵光一现而得。
——南怀瑾
专注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完成各种智力操作的必要条件,而专注力的先决要素就是——静、定。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诫子书》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 得。 ——《大学》
做好孩子阅读成长记录
不少父母喜欢为孩子做成长记录,这是非常好的习惯。孩子的成长 大事,日常活动,童言稚语,都可以记录下来。大人时常翻看和回 味,感到乐趣无穷。如果我们也能将孩子的阅读成长经历记录下来, 不但会非常有趣,而且会对引导孩子阅读很有帮助。 最简单的记录是记下每个阶段孩子读过的书。仅仅列出时间段和书 名,就已经很有价值。不过,做这样的记录最好是能让孩子一起参 与,而且以有趣的形式直观显示出来。比如,每个阶段画一幅大表, 类似列车时刻表,填入孩子在每个时间段读过的书;或者,挂一幅 类似地图的图表,将书名写在小旗上,逐个贴在地图上;或者做一 些卡片,第一个卡片是虫子或龙的头,最后一个卡片是尾巴,书名 写在中间做身体那些卡片上,孩子读的书越多,这个虫子或龙的身 体就会越来越长,然后把它挂在房间里。这种直观的记录对孩子是 一种很好的刺激,他会迷上把图表填满或把龙的身体拉长的游戏, 而这就意味着不断读下去。
犹太人的读书故事
在犹太人的家庭里,充满着浓郁的 读书和求知的氛围。当孩子稍微懂 事的时候,母亲便会翻开《圣经》, 在上面滴一滴蜂蜜,然后让孩子去 吻它。这种传统仪式意味深长:让 孩子幼小心灵就懂得书本是甜的, 日后要爱不释手。据说,古时候犹 太人的墓园里也摆放着书本,理由 是夜深人静时,死者也会出来看书。 这种做法告诉人们:一个人的生命 会有结束的时候,而求知却是永无 止境的。时至今日,犹太人还保留 着一个沿袭下来的传统——把书橱 放置床头上,以表示对书本的顶礼 膜拜。
•从短篇到长篇 •趣味性到知识性 •从间断发展到习惯
怎么开展亲子共读呢?
让家充满书香
房房有书、厅厅有书、室室有书、处处有书、 唾手可得 每一个房间都可以成为书房:摆书与看书 相约逛书店与上图书馆、共感书香气息 家庭读书会:共开书单与心得交流讨论
亲子共读的积极倡导者,台中图书馆的周均育女士 说:她对亲子共读的研究已经有好多年了,经调查 研究亲子共读对孩子还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睡前 共读能增加孩子的睡眠质量。在台湾有98.7% 的父母均在儿童5岁前实施“共读”,主要“共读” 人是母亲。另有59.1%的父母“共读”时间以 睡觉前居多。在台湾的许多图书馆、幼儿园甚至一 些公共场所都设有“亲子共读”室,有的地方还与 医疗机构合作,利用新生儿打预防针的时候发放亲 子共读宣传资料给父母。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
。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做父母亲的行为 要自慎,应该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 的行为,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影响的 结果。 如果母亲爱打扮,其女儿也必然是爱 打扮的。若母亲是多舌的,女儿也不例 外。同样父亲好喝酒,儿子也会喝酒; 父亲说脏话、粗话,则孩子也是如此。 这已成为家庭教育的定律。
育的失败!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给 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榜样!
给孩子食物只会让孩子成为大人, 给孩子观念会让孩子成为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