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中特》中期测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毛中特》中期测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毛中特》中期测试试题(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 B )。

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C、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D、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D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党的建设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外开放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 C )。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马列主义D、科学发展观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 )。

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不断创新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 B )。

A、城市中心道路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D、农村中心道路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中没有(C )。

A、统一战线B、党的建设C、群众路线D、武装斗争7、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D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三化一改”C、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D、“一化三改”8、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落后国家能够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础上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9、中国社会主义初步探索开始的标志是( A )。

A、《论十大关系》的写成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写成C、中共八大的召开D、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0、纵观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历史,其最大的启示是( C )。

A、必须反对主观主义B、必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C、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D、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结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11、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是,我国处在( D )。

A、社会主义社会阶段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C、初级阶段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B )。

A、“一化三改”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C、“三化一改”D、“两个中心、一个基本点”13、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实现共同富裕C、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D、实现共产主义14、( D )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A、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B、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D )。

A、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6、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 )。

A、实事求是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C、群众路线D、独立自主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是( C )。

A、战争与革命B、冷战与对抗C、和平与发展D、冷战后时代18、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B )。

A、与时俱进B、实事求是C、解放思想D、求真务实19、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C )。

A、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新民主主义社会2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D )。

A、新民主主义B、资本主义C、共产主义D、社会主义2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A )。

(36、37;15、16;复习到此;2015.6.23)A、新民主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B )。

A、一化三改B、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由农业国转向工业国23、中国社会主义初步探索开始的标志是( D )。

A、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写成C、中共八大的召开D、《论十大关系》的写成2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的探索成果其理论意义在于,( B )。

A、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D、丰富了社会主义革命理论2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特征是( C )。

A、没有实现现代化B、没有实现工业化C、不发达D、没有实现市场化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D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C、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27、(A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8、“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 B )。

A、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2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B )。

A、邓小平理论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三个代表”思想D、中国梦30、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于( D )。

A、熟读马克思主义理论B、严格按马克思主义办事C、将经验上升为理论D、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31、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 C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D.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32、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D )。

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对象不同C.革命前途不同D.革命领导权不同3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B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4、下列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经验的是( C )。

A、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有机统一D、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35、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初步探索的原因在于( D )。

A、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B、弄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C、搞清楚中国的国情D、如何在落后的中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3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 C )。

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B.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7、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 D )。

A.大力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C.消除两极分化D.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38、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力方面的本质是( A )A.解放、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实现共同富裕D.社会主义公有制39、我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最大特点是( C )A.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同时并举B.逐步引导、循序渐进C.和平改造D.和平赎买40、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 B )A.对抗性质B.非对抗性质C.一致性D.矛盾性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

2、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的思想就是毛泽东思想(错)。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对)。

4、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错)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劳苦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革命。

(错)6、新民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社会主主义的民主共和国。

(错)7、新民主主义社会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一个资本主义因素和社会主义因素共同存在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对)8、导致社会主义改造出现失误和偏差的根源是把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当成了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对)9、弄清楚如何在落后的中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初步探索的原因所在。

(对)10、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只取得了理论成果,没有经验教训。

(错)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劳动人民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错)12、不是任何国家都会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才会经历这一阶段。

(对)13、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根本途径是均贫富,消除两极分化。

(错)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6、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和理论准备。

(对)。

17、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错)18、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和解决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对)1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因而是新民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对)20、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化一改”。

(错)21、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是落后国家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对)22、中国社会主义初步探索开始的标志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写成。

(错)2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是贯穿《论十大关系》的主线。

(对)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劳动人民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错》2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因此,“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错)26、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制度,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同步富裕。

(错)27、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对)28、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具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错)2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劳动人民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错》30、生产关系落后或超越生产力的水平,会束缚或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