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课件 临终关怀与安宁疗护
医学课件 临终关怀与安宁疗护
是因為他太痛苦,希望早日解脫,「安寧療護」 則減除病人痛苦,提升病人生活品質,因此沒有 必要再尋求安樂死。
我國在 2000 年 5 月立法通過,6 月由總統 公布「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其主旨也是讓國內重 症末期的病患,可有選擇安寧療護,以及選擇不接 受積極治療的權利。
不要等太久簡報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共有 15 條, 第三條中定義「末期病人」是指罹患嚴重傷病,經醫師診斷認為無法治 療,且有醫學上的證據,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者。近期內一般 認定是 3 ~ 6 個月。而為減輕或免除這類末期病人的痛苦,施予緩和性、支 持性的醫療照顧,或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則是安寧緩和醫療的目標。心肺復 甦術,是指對臨終或無生命徵象的病人,施予氣管內插管、體外心臟按摩、 急救藥物注射、心臟電擊、心臟人工調頻、人工呼吸或其他救治行為。
薛 岳-【生老病死】 這次,他對自己的生命做了一次終結的表白。
這張專輯是在1990年,也就是薛岳走的那一年的夏末首次 發行。
在他生命將告終止前,在幾位好友的幫忙下,他很用心 也很辛苦地完成這張作品。看到在香港錄音室裡拍攝到薛 岳錄唱的畫面會不禁讓人動容,因被他那份努力用盡生命 中僅有力量卻有如此強大震撼力的音符而感動。
• 安寧療護的「全隊照顧」 是由一組受過良好訓練的專業人員,提供末期癌症病 患的全人及全家照顧,通常由醫師、護士、社工及宗 教人士所組成的團隊,同時訓練義工加入陣容。
• 安寧療護依經營的方式,可分為下列三種: 1. 獨立的「安寧療護醫院」(Free-standing Hospice)。 2. 醫院中劃出一個病房單位做為「安寧療護病房」
1.痛及不適的症狀減至最低,病人能忍受的程度。 2.身體及儀容整潔,以保持個人尊嚴 3.即使在疾病的限制之下,仍能保持活動性及自主性 4.儘可能滿足其情緒上及社會層面的需要 5.釋放過往的人際衝突 6.允許表達並滿全其心願 7.給予自由選擇的權利 8.保護他不受到不需要的,去人性,及無意義的醫療處置 9.滿足他的靈性需要,感受到其生命是有意義的存在 10. 給予機會安排自己的後事及向親友告別
四全照顧,即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照顧。
病人是具有身體、心理、社會、及靈性各層面的需要及反應的「全 人」,因此如果在疾病無法治癒,死亡無可避免的情況下,給予病 人「全人照顧」,以成全他各層面的需要,最後,協助他平安尊嚴 的死亡。 另方面,一人生病,他的家人必也經歷一場風暴,家屬也極需協助 ,因此安寧療護提供「全家照顧」,包括家人的諮詢及協助,病人 幼年子女的哀慟照顧,以及病人去世之後遺族的哀傷輔導( Bereavement Care)。延續性的哀傷輔導即「全程照顧」。
1967年,世界第一座現代化兼具醫療科技及愛心照顧的 「聖克利斯朵夫安寧療護醫院」(St. Christopher‘s Hospice)正式於倫敦郊區建立。桑德絲醫師親自帶領醫 療團隊著手進行一連串的癌症疼痛及症狀控制的研究;很 快地,住在桑德絲醫師主辦的安寧療護醫院的病人,可以 將所有的痛苦減至最低。而病人們平安尊嚴地死亡,也成 為能實現的目標。
西西理‧桑德絲女士(Cicely Saunders)在1950年代時是 聖約瑟安寧療護醫院的護士,她看到一位年輕的癌症病人 「大衛」(David Tasma)疼痛至死無法緩解,心中刻骨 銘心,大衛去世前留給她五百英鎊當院,能減除病人的身體痛苦, 也給予心理及靈性的照顧。
第四條,則述明末期病人可以在兩個以上具完全行為能力者的在場見證,
立意願書以選擇安寧緩和醫療,並得預立「醫療委任代理人」,以書面載明
臨終關懷與安寧療護
如果還有明天 你想怎樣裝扮你的臉
如果沒有明天 要怎麼說再見
薛岳
如果還有明天 你想怎樣裝扮你的臉 如果沒有明天 要怎麼說再見 我們都有看不開的時候 總有冷落自己的舉動 但是我一定會提醒自己 如果還有明天 我們都有傷心的時候 總不在乎這種感受 但是我要把握每次感動 如果還有明天 如果你看出我的遲疑 是不是你也想要問我 究竟有多少事沒有做 如果還有明天 如果真的還能夠有明天 是否能把事情都做完 是否一切也將雲消煙散
(Hospital-based Hospice)。 3. 綜合醫院中成立一組「安寧療護小組」,協助其他專
業人員照顧散住在醫院各病房的末期病患。
• 服務類型: (1)住院療護(2)居家療護 (3)日間療護
能夠三者兼備者才算是完整理想的「安寧療護」
安寧療護和安樂死常被混淆,有加以澄清的必要 安寧療護反對「安樂死」,病人若尋求安樂死
「聖克利斯朵夫安寧療護醫院」的一組醫療人員於1976 年前往美國康州,協助美國人建立了第一座安寧療護醫 院(New Haven Hospice)。從此以後,「聖克利斯朵 夫」模式的安寧療護如雨後春筍般在歐美各國建立,亞 洲的日本、新加坡、香港及台灣也在九○年代開始發展 了這項服務。
安寧療護的理念
安寧療護(HOSPICE)
始於十二世紀,原指朝聖中途休息驛站,是供給旅客 們溫暖、養病及補充食物的地方。到了十九世紀,交 通較為發達,這種朝聖休息站已無太大意義,人們就 將HOSPICE用作專門照顧無法治癒病人的相關醫療機 構的代稱。
1879年時,都柏林的一位修女瑪莉‧艾肯亥(Mary Aitkenhead)將其修道院主辦的HOSPICE作為專門收容 癌症末期病患之場所,以愛心照顧他們。1905年時,倫敦 市另一家修女辦的聖約瑟安寧療護醫院(St. Joseph's Hospice)也改變方向為專門收容癌症末期病患;二者皆 秉承基督博愛精神照顧病患,並未融入專精的醫療科技改 善病人的症狀處理。
☆如果已經沒有明天,你會…. ☆如果你是片中的先生,你會做些什麼?…會跟哪 些人說些什麼?
☆如果你因為重症住院或生命末期,緊急時會希望 醫師急救嗎?為什麼?
☆何謂善終、好死與尊嚴?你的看法是?
雷叔的生命故事-最後的禮物(影片)
西方社會對「好死」的定義,可以歸納成以下十項: (適當死亡、健康臨終、安寧與尊嚴的臨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