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整理笔记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命题点2 典例4
综合考查政府怎样做某事 (2013· 福建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 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材料 高二(1)班同学以“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收
集资料,展开讨论。
核心考点二
考点梳理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相关资料 2012年A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GDP增 长11.4%,财政收入增长15.9%;居民 人均收入增长13.5%,消费品零售额增 长14.6%,奢侈浪费之风抬头;能源消 费总量增长4.2%,万元GDP能耗下降 5.7%;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土壤、水 体质量下降;煤炭、石化产业投资规 模扩大,一些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 价审批引发争议。 讨论结果 观点一:经济发展 是兴国之要,有了 金山银山,就有绿 水青山。 观点二:生态建设 是头等大事,有了 绿水青山,就有金 山银山。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及地位 2、为什么、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文化传播的途径,手段及特点 4、怎样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交流的意义
二、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特点、作用、如何对待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3、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如何处理
三、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2、为什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1、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3 条) 2、遵守宪法和法律,有序的参与 3、民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民主选举、民 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具体途 径(渠道)和要求 4、公民提高政治素养,增强政治参与能力 和责任感。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政府的性质、职能(5点)、宗旨、原则及表现 2、政府履行基本职能,不意味包办一切(见学案) 3、为什么要依法行政(根本原因、必要性、重要性)? 4、为什么对权利进行制约和监督(根本原因、必要性、重要 性)? 5、怎样对权利进行制约和监督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A市政府应如何解决经济 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核心考点二 考点梳理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答 案
(1)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 原则,关注民生,尊重民意。
(2)政府要切实履行好职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 导居民合理消费,优化生态环境。
(3)政府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4)自觉接受监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1、人民代表大会:我国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性质、地位、 职权、常设机关 2、人大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 法律地位、产生方式、人大代表的义务和权利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 ①含义及地位、基本内容、与国体的关系 ②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含义及表现 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4点 4、中国政党制度:地位、内容、优越性 5、中国共产党: 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性质和宗旨、地位及意义、指导思想、 领导方式、执政方式 、执政理念 6、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7、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怎么办? 9、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民族关系及原则:①民族关系②民族原则及关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含义及内容②为什么 (3)我国的宗教政策:内容4点 10、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保障
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1. 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2、对于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顺应时代发展的部分 继承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腐朽的 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部分,必须自觉加以改造 或剔除。 3.正确的认识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文化在继承 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创新: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 故鼎新。
第八课
一、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 1、时代的主题 ①和平问题:含义、重要性、现状 ②发展问题:含义、重要性、现状 ③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2、世界多极化:表现、意义、特点 3、国际竞争:实质、应对措施 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的外交政策:决定因素、内容 2、我国外交成就的体现、原因 3、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什么、怎么办
为什么要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政治角度)
必要性: ①国家性质决定②人民的地位③人民民主的广 泛性和真实性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重要性: 公民: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 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还可以考虑公民参与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具体意义) 党: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推动科学、民 主执政。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 一、文化与社会 • 1、文化的含义、特点、实质 • 2、文化的作用(1)社会作用 • (2)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 交融 • (3)综合国力(地位、措施) •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 1、来源 2、表现 • 3、特点 4、塑造人生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中国为什么走和平发展道路? 1、我国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维 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2、国家利益决定决定国际关系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为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定的政治环境,提高综合国 力。 4、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是中国 人民和中国政府的根据时代发展和自身根本利益 作出的占率抉择。 5、我国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 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6、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核心考点二
考点梳理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第六课政党制度整理笔记
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宗旨、作用、 执政方式、执政理念、指导思想(邓、三、 科)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的地位、内容、优越性(4条)。 3、政协的性质、主题、职能。 4、比较(1)中共与民主党派P105深度思考 (2)人大与政协的异同P105深度思考 (3)中共与人大的关系P103深度思考
三、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 (1)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 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 标准. (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 (2)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2、为什么进行文化创新
必要性 (1)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 (2)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重要性(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 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 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 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 的重要保证。
①关键、 ②体系【内、外】
③政务公开【含义、意义】 6、怎样树立政府权威? 7、公民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 ①相信、支持、理解、了解、监督 ②寻求政府的帮助途径 ③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8、总结:【政府为什么、怎样做某一件事】
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履行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 ②贯彻宗旨、坚持原则: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 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⑤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④接受监督: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1、比较政治协商与参政议政的区别 ①政治协商是在决策前、决策中进行的,主要是会 议形式,还有协商座谈会等形式; ②参政议政是在决策后的具体执行中进行的,主要 通过调查报告、提案、建议案等方式。 2、“主体”—角度 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省委市委县委…… 行政机关: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 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地方人大及常委会 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民主党、政协:民建、民革、民盟、民进… 3、“两会”: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
11、国际社会的成员 ①主权国家:地位、类型、要素、权利、义务 ②联合国:性质宗旨原则、作用、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1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①国际关系:基本形式、决定因素 ②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①内容 ②原因 ③怎么办 1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①和平与发展问题:重要性、现状 ②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14、世界多极化:表现、意义、特点、国际竞争的实质 15、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我国的外交政策:决定因素、内容 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16、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什么、怎么办
拓展题目: 1、怎样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1、态度: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 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 荣进步。 2、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做使者: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 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 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4、创新文化传播的方式,通过商业贸易、教育等方式进项文化 交流。 5、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 众传媒进行文化交流
第七课民族区域自治制பைடு நூலகம்及宗教政策
1、新型的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内容)及关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内容 (2)为什么坚持(必要性+重要性) 4、我国的宗教政策 (1)内容4点 (2)弘扬科学精神 5、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保障
怎样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1、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 基本原则,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 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巩固新型民族关 系的制度保证。 3、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 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和谐 稳定的社会环境。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 道路。 5、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 与支持力度。 6、少数民族地区要自力更生,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