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中考试卷(2018.10)第1卷客观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

1、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C.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D.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2、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在祖国的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

这表明A、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责任。

B、我们更要关心国家发展,准备为之分忧。

C、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D、我们要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3、小明经常利用暑假和寒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法制知识传播,帮助残疾人,协助交警维护秩序,参与慈善事业,学校的社团活动。

在小明看来,积极参与这些活动①能够获得各种荣誉和表彰②有助于培养亲社会的行为习惯③能够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④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4、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①主动关注、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②同情和关心遭遇挫折、不幸的人③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④增强忧患意识,优先考虑个人前途命运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右边的漫画告诉我们()①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②互联网拓宽了民主渠道③在网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受限制④互联网对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发挥着重要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近几年出现的“互联网+无桩共享单车”模式获得了民间资本特别是国际资本的青睐。

共享单车在出行领域快速崛起,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得到了系统性的解决。

这说明①网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②网络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③网络加速了各种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④网络使人们有序参与政治生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九年级学生小王被网络世界所吸引,不仅在家时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就连出门在外也常用手机上玩游戏。

为此,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身心健康也深受影响。

这启示我们A、谎抵制网络诱惑,网络游戏绝对不能玩B、加强网络管理,禁止未成年人上网C、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拒绝并远离网络D、网络有利有弊,要善于发挥它的积极作用8、据了解,高某通过网络传播平台编造“7.13”洪灾中死亡100余人、政府故意屏蔽通讯信号、政府截留救灾物资等虚假信息。

被告人高某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

这表明A、散布虚假信息,传播谣言会受到法律制裁。

B、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

C、一些人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脱离了现实的人际交往。

D、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9、小红在QQ上新结识了一个网友“大哥”,“大哥”多次要求小红将她家的详细地址、电话号码等告诉他。

小红的正确做法是①加强自我防范,学会自我保护②明辨是非,谨慎交友③远离网络,躲避干扰④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自我保护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0、高考前夕,原本声音大、人很多的广场上没有多少人了,很多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自发的在高考这几天暂停跳舞。

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自觉维护了A、生产秩序B.市场经济秩序C.交通秩序D.公共场所秩序11.对右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违反规则要受到舆论谴责B.违反规则要追究刑事责任C.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D.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12、曾为郭美美炒作的幕后推手杨秀宇及其公司,多次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和发布虚假信息服务,涉案53万余元。

因涉嫌犯非法经营罪,杨秀宇在朝阳法院受审。

由此可见A、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B、遵守公共秩序需要从小事做起B、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 D、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受相应处罚1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A、规则是由宪法规定的B、只有我国公民才需要遵守规则B、遵守规则,需发自内心 D、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14、《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毒草莓”“毒鸭血”等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层出不穷。

要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仅靠惩罚是不够的,还必须要生产者和经营者依法律己,这是因为A、道德约束人们的一切行为B、遵守社会规则,仅需要监督、提醒、惩罚B、法律是道德建设的保障 D、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15、尊重,是一种美德,它体现在你待人接物时的彬彬有礼;尊重,是一种精神,它显现在你面对苦难时的积极乐观;尊重,是一种生活态度,目光所及的万事万物都有值得我们尊重的地方。

千万不要小觑了尊重的力量。

尊重的“力量”表现在①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②受到他人尊重能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等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④尊重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6、小光正在家里看自己特别喜欢的足球比赛。

这时,几个提前约好的同学来他家一起商量撰写演讲稿的事,而小光则继续兴致勃勃地看足球比赛,把几个同学晾在一旁。

小光的做法表明①尊重他人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尊重他人要平等对待他人③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④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产生自卑感A、①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17、我们青少年文明有礼的要求具体表现为①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②手势得当、表情自然、行为检点③仪表端庄、着装得体、讲究卫生④标新立异、扮酷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8、下列做法不符合礼仪要求的是A、不敲门就进入别人的房间B、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C、接听电话时首先说“您好”D、主人主动伸手与客人握手19、“你吃得放心,我赚的安心。

你吃的长寿,我赚的长久”。

这是一家生意红火的饭店所挂的对联。

它告诉我们的道理是①诚信是企业的资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标识②经营者只要诚信就能成功③诚信经营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④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信原则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20、下列同学的行为符合诚信守则的是①小明同学踢球时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他主动道歉并作出赔偿②小新答应帮同学小婷补习功课,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准时前往③考试前小光答应“传纸条”给小风,考试时小光果然这样做了④小英因为睡懒觉而上学迟到,她却告诉老师是因为自行车坏了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21、球迷孙某在观看中超联赛时,看到泰山队进球,兴奋得跳入内场奔跑,被值勤民警抓获,后被处以治安拘留10天。

孙某的行为是A、刑事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C行政违法行为D、犯罪22、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学会判断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下列配对正确的是A、谎报险情——刑事违法行为B、债权债务纠纷——民事违法行为C、持刀拦路抢劫——行政违法行为D、破坏铁路封闭网——民事违法行为2017年3月31日湖南省政府网消息,日前,张家界市永定区人民法院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杨某某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这是张家界市首起食品犯罪案例。

据此,完成23-24题。

23.杨某某的行为违反了()A.民事法律规范B.刑事法律规范C.行政法律规范D.治安管理处罚法24.对这一案例认识正确的是()①食品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有期徒刑七个月属于主刑③罚金人民币二万元属于附加刑④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5、初中生小军结交了不良网友,沾染了不良习气,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这个事例启示我们①要把握交友原则,不交损友②要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③要拒绝网络,以避免受到不良熏陶④要防微杜渐,不能逾越法律的底线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6、北京市某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5名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

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看,他们的行为A、触犯了刑法B、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C、应受刑罚处罚D、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27、被告人袁某向工地食堂、夜排档大量销售“地沟油”,其行为构成了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和销售伪劣产品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3万元。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罚金人民币43万属于主刑B、对袁某量刑的国家机关是公安机关C、一般来说违法行为就是犯罪D、袁某的行为是犯罪,受到了刑罚处罚28、“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名言说明①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②从小应该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③小错一定会转变成大错,小恶一定会转变成大恶④违纪、一般违法行为、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9、农民工小王为讨薪,爬高压线以死威胁老板,虽要回欠薪,却因扰乱公共秩序,在获民警解救后又被公安机关拘留;他的同乡小李则通过劳动仲裁顺利追回欠薪。

两人的不同遭遇告诉我们①公民的财产权应受法律保护②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③法律具有规范社会成员的作用④违法行为必将受到刑罚处罚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0、某校初二学生周某放学回家,在公交车上看见小偷正在行窃准备上前制止。

青少年同违法犯罪作斗争A、就会危害到自己的生命健康B、违背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C、既要勇敢面对,又要见义智为D、虽符合法律规定,但违背道德要求二、判断题:本大题共有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请作出判断后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3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32.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它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33.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34.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是限制自由。

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35.规则在制定之后就不会再发生改变。

36.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外在修养的内在表现。

37.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38.讲诚信,就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要说真话,不能骗人。

39.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犯罪。

40.我们中学生年龄还小,就算实施了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第II卷主观题(共30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共16分。

请紧扣题意,运用所学知识,在答题卷对应题号的规定区域内简要回答问题。

41. 6月22日晚7时许,杭州13岁的学生张林(化名)从住宅四楼的天台调下,造成双蹆严重性骨折。

6月29日,在浙江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西苑病房里,张父向新京报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情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