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与伦比的美
——《英雄》影评
一影片简介
战国末期六国征战,秦国最强,秦始皇(陈道明)也就成了各国的敌人。
大侠无名、残剑、飞雪、如月、长空都要刺杀秦王。
残剑在知道了秦王一统天下的大志后,为了天下苍生的安宁,放弃了刺杀秦王的机会。
在长空、飞雪、残剑的帮助下,来自秦国的无名获得了离秦始皇只有十步之遥的机会——无名最厉害的剑术是“十步一杀”。
在为秦始皇讲述了他是如何杀死三位大侠的故事后,无名拔剑刺向秦王。
二影片评价
《英雄》在艺术和商业结合上有着相当的创新,除了“罗生门”式的叙事策略,借鉴好莱坞的大片模式,对武打场面、影像画面设计、视听效果等方面也都颇有新意。
可以说,《英雄》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给人一无与伦比美的享受。
(1)视觉上的魅力
影片营造了一个个给人以视觉上美的冲击的画面。
在导演拍摄手法上,张艺谋注重场面的气势和镜头的选择。
章子怡和张曼玉的对场戏中,周围一片金黄的黄叶林,二人衣着红长裙,落叶的飘然和轻工的慢动作无疑渲染了气氛。
在九寨沟拍的是采用九寨沟清晨湖面平静,人物在湖面打斗却不能解除湖水,加上拨雾笼罩,凄清,宁静的境界直入人心。
金军进攻赵国,几千万大军前进,脚步声震,黄沙满飞,这样的阵势为着震撼。
而在演员的装束上,以自然和人物性格表现为主。
如残剑,飞雪长发披肩,红衣袭地,整体看来人物装束很简单,突出一个剑客独行的形象。
秦王,无名经常从一身黑行装,时刻表现他的深邃,沉默的个性。
《英雄》利用颜色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体现出深刻的含义。
影片中,主要体现的是“红”与“黑”的对立和碰撞。
“黑”是秦朝的代表颜色,象征着宏大叙事的压力,主流意识形态的威严,而影片以红色隐喻国仇家恨,以红色象征火山爆发前的内在力量,以红色宣示一种剑侠特有的矢志与抱负。
影片伊始,即表现秦国的强大军队、盖世的宫殿建筑、浓烟而沉稳的黑色。
黑色衣着的严肃的秦王头顶黑冠、脚穿黑靴、身穿黑甲,稳坐黑色龙柱的黑色秦宫,豪气不凡,庄重威严。
在描写侠客的片段中,鲜艳夺目的红色则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
残剑、飞雪
及如月等人物的服装均为红色,与少暗红色的场景空间熔铸为一体,形成烈火般的红调,给观众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例如,如月誓为主人报仇一节,与飞雪在胡杨树林中生死对决。
在这场戏里,急速运动的敌手中剑身亡,血眼看世界,使画面和空间变赤,颇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意味。
(2)听觉上的震撼
《英雄》也把武侠片的音效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影片的配乐不再像以往武侠片那样强调刀剑、拳脚、飞行的强烈夸张表现,相反,英雄的配音和拟音方面都相当克制,他们更重视体现“绵长”“幽远”的意境,更强调声音的质感。
充分容纳各种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化声音段:不仅有鼓声、琴声、伊扎特帕尔曼的小提琴,甚至是各种在武侠场面中的自然声音。
这些克制后表达出的已经令人大开“耳”界。
例如,正对画面,背景声安静得像清澈的湖水,在一片衣袂挥舞和鼓声的中低音中,剑声划破空气的锐响,配合人影腾挪的声音。
枪剑相撞后的渐弱的震颤声,极富韧性极具质感。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为描述李连杰剑法之准,他一剑横贯毛笔,从劈裂笔杆竹质到笔尖毛质声音的变化。
还有在九寨沟对决的剑戏,人脚踏在平静的水面声,剑挑破水,震开的一圈圈涟漪声,人耳闷在水利到跃出水面后扑面而来的空气感等等。
(3)凸显中国文化美
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
英雄在短时间内(1小时20多分钟)高效的展示了中国的文化,例如,琴棋书画,国学哲学,老子庄子,武侠武术,历史厚重,秦朝宫殿,千军万马,山水风景。
这些东西,都可算是能体现中国恢宏气势、精细美好的历史凭借。
首先,有关琴棋书画,影片通过很多技巧来体现。
第一段叙事中,长空在棋馆,每一个棋子的落下都会伴着被放大的水声。
整个棋馆也都笼罩在水帘与水滴之间,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听见滴滴答答的声音。
这种细微的声音被放大使画面很有艺术感,充满诗意。
黑子与白子,石制的棋盘,一会儿有千军万马,兵临城下,一会陷入包围,难以突围,这是围棋——用黑子与白子浓缩的战争,是一种大智慧。
张艺谋将棋更加的诗意化了一番,棋子被放置在水中,棋盘周围,会溅起飘逸的水花。
琴声也在这里出现。
一个老者以古琴抚曲,作为背景音乐,可以看清老者的指法,挥指的动作,古琴的模样,琴弦的振动。
其实,琴声在很多地方也
都作为了重要的背景音乐,比如打斗的场面,没有用节奏鲜明的鼓点,而用了古琴,就更加可以体现武功的逍遥美,诗意美。
使人们会有回到古代时的感觉,会觉得,这个声音,来自很遥远的地方,从中国悠悠历史的一个深处传来,然后重重的撞击心灵。
这些文化的东西,再经过影片的镜头展现出来,就有一种美得要醉的感觉。
这就是纯粹的美,剔透的美,中国诗的美,美的没有瑕疵。
再到后面,秦军破赵,漫天飞箭雨。
赵国的书馆里,无名向残剑所求的正是书法。
他们不用毛笔,而直接在沙盘上写。
残剑写字,意气风发,笔随意走。
在最后时刻,残剑用朱砂,巨笔,洒脱的写下一个“剑”字,笔走龙蛇。
导演将他的头发吹起,更加夸张的体现了这个感觉。
至于画,虽然影片里没有专门的出现,但是,镜头表现的很多山水画面就像是我们的山水画。
最后的时候,有一些长镜头反映了一些山水,远处如泼墨般的山,近处绿悠悠的水,加上倒影,闲鸟,这样的镜头,画意尽显。
影片也将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老子的思想体现于第一段长空与无名的决斗。
长空与无名对决,无名叫住弹琴的老者,让他继续抚琴,然后,他们的战斗在意念中完成。
里面说:“武功琴韵虽不相同,但是原理想通,都讲求大音希声之境界。
”大音希声出自于《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武功高到一定程度,便不需要出招,无招胜有招。
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呀!整个片子都在体现庄子的思想。
庄子的《说剑》,讲庄子给一个爱剑的皇帝讲治国,剑有三种,有天子剑,诸侯剑,百姓剑。
这意思与影片最后秦王悟到的三重境界是一样的:“手中有剑,人剑合一,随意一片叶,也是利器;手中无剑,心中却有,剑气伤人;最后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用一颗包容的心看待世界。
”这正是天子剑中讲的,和平,不杀。
无名的那招“十步一杀”也出自庄子。
李白的诗里也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句子。
可见这些文化上的东西是深入的,展示的也是有效的。
张艺谋也很精彩的阐释了中国的武术精髓。
中国武术,最精髓的是与道家结合的,飘逸,灵动,潇洒并且充满了美。
艺谋拍的武侠,展示的武功,让人不只是感到“厉害”,还让人感到“美”。
长空和无名的那一场战斗,简直美得难以呼吸!会有那样的镜头,那样的水声的烘托,那样的高深境界。
剑击的声音很美,水滴的声音也很美,意念中的对决充满了武学哲理。
影片中的慢镜头展示出一种
瞬间的力量感与节奏感,并且给观众以震撼。
到后来,无名为了展示剑快,那一串串呲呲的声音,书简的坍塌,充分的烘托了剑术之快。
再至后来的书法中悟剑,也是武术的一个博大的融合。
看到这里,人们完全可以被武学的博大与无处不在所震撼。
这是中国文化的魅力!
《英雄》,给予了人们在视听觉上无与伦比的美丽享受,也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以及它们的美丽。
它在商业和艺术上的成功使得他成为了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