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讲:第3章:建筑保温与节能

第五讲:第3章:建筑保温与节能

19
建筑保温设计综合处理的措施:
6)建筑物具有舒适、高效的供热系统
当室外气温昼夜波动,为使室内热环境能维持所需的标准,除了 房间应有一定得热稳定性外,在供热方式供热的间歇时间不宜太 长,以防夜间温度达不到基本的热舒适标准。
建筑保温与节能,一是保证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尽可能降低建 筑物的采暖能耗;二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在采暖建筑中配置高 效率的供热系统,从而实现建筑节能的总体目标。
建筑保温包括: 建筑方案设计中的保温综合处理 围护结构保温

3
本讲主要内容
5.1:建筑保温与节能设计策略 5 2:非透明围护结构的保温与节能 5.3:保温材料与构造 5.4:透明围护结构的保温与节能 5.5:被动式太阳能利用设计
4
5.1 建筑保温与节能设计策略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为了保证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一 方面加强建筑保温,另一方面有采暖设备提供热量。
9
10
11
12
13
建筑保温设计综合处理的措施:
3)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型、朝向和平面形式:
对寒冷地区的建筑,从体型上考虑节能问题主要包 括两方面:一是尽量节省外围护结构面积;二是使 建筑物能充分争取到冬季的日辐射得热。如体型过 于复杂,外表面面积较大,热损失越多。
对同样体积的建筑物,在各面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情 况均相同时,外围护结构的面积愈小则传出的热量 愈小。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用“体型系数”(S) 来表示,即 一栋建筑的外表面积F0与其所包围的体 积V0之比,S= F0 / V0
8
建筑保温设计综合处理的措施:
2)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
建筑保温减少冷风影响的措施: 一、争取不使大面积外表面朝向冬季主导风向。当受条件限制而 不可避开主导风向,亦应在迎风面上尽量少开门窗或其他孔洞, 在严寒地区还应设置门斗。 二、利用周围自然条件挡风(树丛、小丘或其他保留的建筑物) 三、提高门窗的密闭性 四、合理布置竖向交通井(电梯、楼梯)的位置。楼梯、电梯及 内天井等上下联系的空间,高度大,像烟囱一样能显著增加有热 压引起的冷风渗透;如果布置在门厅口附近,中间没有一段缓冲 部分,会由热压通风而产生的大量冷风渗透,而使门厅里的温度 很低。
当建筑本身设计有良好的热工性能时,维持室内热环境 需要的供热量较小;反之,建筑本身的热工性能较差时, 则不仅难以达到应有的室内热环境标准,还将使供暖能 耗大幅度增加,甚至在围护结构内表面或内部产生结露、 受潮等。
在进行建筑保温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 利因素,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处理措施:
建筑层数对体型系数及 单位面积耗热也有很大 影响。在同样建筑面积 的情况下,一般是单层 建筑的体型系数及耗热 量比值大于多层建筑。
一般是总建筑面积愈大 时,要求建筑层数也相 应加多,对节能有利。
16
建筑物的体形系数是控制建筑采暖能耗的
一个重要参数
在建筑设计标准中规定:
F S 0
V0
严寒、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
5
建筑保温设计综合处理的措施
1)、充分利用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大量的生土建筑、窑洞、土坯房以及 各种类型的地下、半地下的覆土建筑 都是对地热能的很好利用。具有冬暖 夏凉、坚固耐用的优点。
6
充分利用太阳能
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一般包括两方面的涵义: 一是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考虑,太阳是一种洁净、
第五讲: 第3章:建筑保温节能设计
建筑的体型与围护结构的设计
1
围护结构的作用
围护结构 墙、屋顶、 门窗、地面
围护结构的作用 保温 隔热 通风
2
建筑保温问题
在我国大约有占全国总面积70%的地区冬季室内 需要采暖。这些地区的建筑在设计上既要考虑保证 良好的室内热环境,还要注意节省采暖的能耗和建 造费用,即需要注意建筑保温问题。
14
体型系数(S)
如建筑物的高 度相同,则其 平面形式为圆 形时体形系数 最小,依次为 正方形、长方 形以及其他组 合形式。
每一层建筑面积为500平米的6层单元式居住建筑,总高均为 16.8米,各面围护结构的传热能力相同。当采用不同平面型 式时,由于体型系数的差别对其每平米面积耗热量的影响。
15
体型系数(S)
可再生的能源,将其作为采暖能源,可以节约 常规能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二是从卫生角度考虑;太阳辐射中的短波成份 有强烈的杀菌防腐效果,室内有充足的日照对 人体健康非常有利。
7
2)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
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通过门窗口或其他孔隙进入室内,形成冷风渗透,冷
风渗透量愈大,室温下降愈多;一般砖混结构空气渗透所 致热耗占采暖热耗的1/4~1/3; 二是作用在围护结构外表面上,使对流换热系数变大,增 强外表面的散热量,外表面散热愈多,房间的热损失就愈 多。
在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3层以下不应大于0.55, 4~6层不应大于0.3 7~9层不应大于0.26 10层以上不应大于0.24
间具有良好的热工特性、 建筑具有整体保温和蓄热能力
•1、房间的热特性应适合其使用性质 :如全天使用的房间(围护结构内侧 应选用蓄热性和热惰性指标大的材料 )和间歇使用的房间(应选用密度小 且蓄热系数小的材料). •2.房间的围护结构具有足够的保温能 力,以控制房间的热损失。 •3建筑的外围护结构:外墙、屋顶、 楼板、地面、门窗等部位的传热系数 不应大于相关标准的规定。(如大于 则减少其面积或减少其传热系数)
18
5)建筑保温系统科学、节点构造设计合理
1、针对建筑的功能、规模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科 学的确定保温系统,注意保温系统的材料选择、性价 比、施工技术等。
2.做好建筑围护结构特殊部位的保温,如外墙转角, 内外墙交角,女儿墙、出挑阳台等。
如在严寒地区对建筑保温节能构造设计八项要求:P60
20
5.2 非透明围护结构的保温与节能:
国家建筑设计规范和节能标准对非透明围护结 构的保温与节能提出有具体要求
建筑外围护结构非透明部分:外墙、屋顶、地 面、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架空的楼地面、非透明 幕墙、非采暖楼梯间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