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著录规则

著录规则

中文普通图书编目细则1.前言:1.1规则主要根据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M)和《文献著录总则》GB3792.1-83、《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3792.2-85,并参照《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和《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华艺出版社2000年)制定。

1.2标准的著录对象是现代汉语图书及现代版古汉语图书。

题名页与正文出现多语种时,属于下列情况之一,按汉语文图书著录:1.2.1题名页与正文都用两种以上文字对照,其中之一为汉语文;1.2.2题名页有几种文字对照,正文为汉语文;1.2.3正文用汉语文解释其他文字(包括对其它文字的注释);1.2.4学习语言使用的外语教材、语言读物等参考资料,题名页为汉语文。

2.著录信息源:2.1著录信息源是文献本身。

文献本身信息不足,可参考其它信息源。

非文献本身的著录信息置于方括号“[ ]”内。

各著录项目的主要来源如下:2.1.1 题名与责任者项题名页,无题名页为版权页、封面、序言、后记。

2.1.2版本项版权页、题名页、封面、出版说明等处2.1.3出版发行项版权页、题名页、封面、出版说明等处2.1.4载体形态项整部图书及附件2.1.5丛书项整部图书2.1.6附注项任何信息源2.1.7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任何信息源2.2著作为多件或著录根据有两个以上,按如下办法处理:2.2.1依第一卷(册)著录,如第一卷(册)未入藏,需查明其他各卷(册)情况,无法确定时,按根据最充分者著录。

2.2.2著录来源在著作各处出现差异,按主要来源顺序选定,并在附注项说明。

3著录详简级次:采用详细级次。

4著录用文字:a.著录用文字必须规范化。

b.题名与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发行项、载体形态项、丛编项、附注项、提要项均用文献本身的文字著录。

c.版次、出版日期或发行日期、卷(册)数、载体形态数量、尺寸或开本、丛书卷次号、价格等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d.著录项中出现的括号全部用半角状态录入,包括全套价格、页码、国别等。

e.各少数民族文字的文献采用本标准时,需按其文字的书写规则著录。

f.文献本身的文字出现错误,仍需照录,同时将考证所得的正确文字,在其后加“[ ]”校正,或者在附注项说明。

5.各著录项目细则:5.1关于题名的著录5.1.1正书名的著录a.当脱离丛书名后,其各单册图书正题名不具有完整含义,这时选择丛书名做正题名,各单册题名做分卷题名。

b.中小学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复习指导书等,无论原题书名信息如何排列,均统按全书名著录。

c.个人综合集采取集中著录,选取共同题名做正题名。

d. 一次出版的多卷(册)图书,若各册具有相同的国际标准编号、相同的责任者、相同的主题内容、无分卷题名、整体定价,则以整套综合著录为原则。

其它各种多卷(册)图书,包括陆续出版的多卷(册)图书以分散著录为原则。

e. 正题名在图书各处有重要差异或另有别名,依题名页著录,将其他书名在304字段说明。

当这些题名具有独立检索意义时,要在相应的5——字段提供检索点。

f.无题名页图书,依次按版权页、封面所题书名著录。

g.题名或题名不完整,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如下方法著录:1.分析图书的内容性质,自行拟定足以概括其内容范围的书名,并用方括号括起。

2.著作集取其第一篇题名著录,如有必要,将其他题名著录于附注项。

h.正题名所含空格、标点符号、数字、汉语拼音及外文字母,若有语言学意义,应依图书原题著录。

若题名中某些符号、图形无法录入而用其它符号或文字代替时,应将其置于方括号[ ]内,同时在附注项说明。

说明:1.题名中“○”用键盘数字符号中“○”录入。

2.题名中数字具有连续概念时,要在540字段做规范处理。

3.正题名中空格无论存在于何文种中,均空一个字符位。

4.题名中的角标录入后不处理,在附注项予以说明。

i.题名中含有“续”、“补”等字样,要去掉“续”、“补”字样,其余部分记入540字段。

j.题名前冠有“钦定”、“校订”、“袖珍”、“增订”、“新编”、“图解”等字样,在200字段均按原题照录。

k. 机关团体所编本单位的工作报告、工作计划、论文集、职员表、藏书目录等,其题名未载明单位名称,可在题名前冠以单位名称,用方括号括起,并在304字段注明“本书原题XXXXXX”。

l. 题名页上出现的交替题名,常冠的“或”、“又名”、“亦名”、“一名”等词语应如实著录,亦用逗号标识。

交替题名应在517字段作检索点。

m. 合订图书按如下几种情况分别著录:1.合订书的题名页上,只出现一个题名时,依题名页著录,其它题名均在附注字段说明,同时记入517字段,用于检索。

2.属于同一责任说明的无总书名图书的书名(题名页上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题名)正题名依次重复著录,并为第二或第三个合订著作分别做分析记录,通过连接项423字段与第一个合订著作记录相连接;超过三个,只著录第一个书名与责任者,其后用省略号表示,未予著录的书名著录于304字段,注明“本书与题名 / 责任者·题名 / 责任者·题名 / 责任者”合订。

“/”前后各空一格。

3.属于不同责任说明的无总书名图书的书名(题名页上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题名),首先录入第一个正题名及其责任说明,其次录入第二或第三个题名及其责任说明,并为第二或第三个合订著作分别做分析记录,通过连接项423字段与第一个合订著作记录相连接;超过三个,只著录第一个书名,其后用省略号表示,未予著录的书名著录于附注项。

4. 某些图书以某一内容为主,又附有注明“附录”字样的另一内容的著作,不应著录为附录,而应作为无总题名图书著录。

5.1.2副题名的著录a.规定信息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题名信息时,应根据题名页、版权页等顺序依次著录,重复使用200@e字段。

b.出现在题名信息源上的关于读者对象、图书用途、文献编辑方式、著作性质和发行方式,以及宣传性文字等内容,不做为副题名处理,只在附注项说明。

5.1.3并列题名的著录a.我馆不使用200@d子字段著录并列题名。

b.正题名的其他文字形式,无论其是否出现在题名页,都著录在510字段以生成检索点。

所取的并列题名应在意义上和200字段的中译题名一致。

c.文献中只题有并列副题名,不要著录于510字段。

d.并列题名的著录,一律使用单字节(除俄文外)。

行文时,题名首字母、形容词、动词、和名词的首字母,个人名称的首字母以及专用缩写均大写;题名内的连词、介词和副词小写。

e.并列题名的标点符号一律使用单字节。

f.并列题名中带有区分符号的字母,无法录入的区分符号予以省略。

g.多语种并列题名需重复著录在510字段。

5.2关于责任说明的著录5.2.1责任者的著录a.注释、改编的著作,先著录原著者,后著录注释者、改编者。

但改编后体裁改变的著作应以改编者为第一责任者,原著者著录于附注项。

b.一般翻译著作先著录原著者,后著录翻译者。

原著者无从查考(文献未注明原著者时),以翻译者为第一责任者。

编译或转译本的著作,仅著录原著者和汉语文翻译者,其他文字翻译者可著录于304字段c.歌曲先著录作词者,后著录作曲者。

d.当正题名、附属题名或其它题名中包括个人责任者名称,而信息源只出现其它责任者时,以题名中出现的责任者做主要责任者,著于[ ]中,其它责任者做次要责任者。

e.一至二个著者的汇编本,先著录原著者,再著录汇编者。

三个以上著者的汇编本,以汇编者、选编者为责任者,无汇编者、选编者,著录其中以某一篇名为书名的著作的著者,后加“等”,如书名并非其中任何一篇名,则著录第一篇著作的著者,后加“等”字。

f.一书有主编者,又有编辑者,只著录主编者;有主编者,又有编著者,先著录主编者,后著录编著者,当主编又是编著时,也按此规定著录。

但丛书的单行本采用分散著录时,丛书的主编者不著录。

g.既有整套主编者又有各分卷(册)责任者的多卷书,分卷著录时,先著录主编者,后著录分卷(册)责任者。

h.法律、标准、规章、条例等一般以编写者或制定者、起草者、提出者为著者,其审查者、批准者著录于附注项。

但无编写者或制定者、起草者、提出者时,则以审查者、批准者为责任者。

i.机关团体集体编写的著作,一般以题名页所题机关团体名称为责任者,若信息源一并题有个人责任者,应先著录个人责任者,后著录机关团体责任者。

j.有集体创作者(无论有无具体名称),又有执笔者,依原题如实著录。

k.中国清代及其以前各朝代的个人责任者,其名称前应著录朝代并置于圆括号内;若文献未注明责任者的朝代,就客观照录,不必著录朝代,责任者时代断限一般以卒年为准。

l.外国的个人责任者汉译名称前,应著录国别简称(参照国家和地区名称的简称表)并置于圆括号内;若文献未注明外国责任者的国别,就客观照录,不必著录国别。

若国名更改,依责任者生活时代选取国别。

外国的个人责任者汉译名称后,应著录其原文名称并置于圆括号内;若文献未注明外国责任者的原文名称,就客观照录,不必著录原文名称;若无汉译名称,直接著录原文名称。

m.僧人责任者,依原题法名如实著录。

法名前所冠“释”字,以圆括号括起。

若该僧人系中国清以前的古代僧人或外国僧人,可在“释”字前分别加著朝代或国别简称。

n.责任者名称前后原题出身、籍贯、单位、职位、学位、头衔等,均不予著录。

但省略后不利于确认责任说明含义的字样,应如实著录。

o.没有责任者或责任者名称不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如下著录法:1.题名页责任者名称不全,可从图书的其他部分补充;2.没有责任者,经考证所得,需加“[ ]”,并在304字段注明来源,如无法考证,则予省略;3.原题”本书编写组”、“本书编辑部”、“书名+编写组”时,200@f仍需照录,但不在71×字段设检索点。

4.原题“集体创作”或“佚名”,而无具体责任者名称仍照录;5.一出版社编辑的图书,题为“本社编”时,应以该出版社为责任者。

p.责任者简介著录在314字段,对责任者的介绍要包括责任者姓名(性别,姓名的英文原名,生卒年),其它名字(如字、号、笔名等),民族,出生地,职业,职称,从事专业,单位,学术机构身份(一般要选两个有代表性的)、主要成果和著作(如著者、合著、合编)等情况。

q.著录各种著作方式的著者一般不宜超过四个。

对于图书的校阅者、监修者、收藏者等,可著录于304字段。

同一著作方式的责任者著录两个,如超过两个时,200@f只著录一个,其后加“等”,责任者检索字段7——最多选取3个。

r.著录在7——字段的责任者应选取责任者规范名称。

责任者规范名称见附录,若查不到规范名称,依原题著录。

5.2.2责任方式的著录责任者的责任方式一般依原书著录,若原书未载责任方式,可著录考证所得的责任方式,并用方括号括起。

5.3关于版本问题的著录a.除“初版”(第1版)外的各个版次均如实著录,但应省略“第”字,著录为“×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