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吞咽障碍的评定-单春雷

吞咽障碍的评定-单春雷

24
评定方法:吞咽功能评价 评定方法:
判断:食指水平置于甲状软骨和舌骨之间, 判断:食指水平置于甲状软骨和舌骨之间,甲 状软骨越过手指即为吞咽顺利越过。 状软骨越过手指即为吞咽顺利越过。若无为有 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 若刺激吞咽反射引发部位至吞咽发生的时间为 秒以内,进行临床跟踪; 3- 3秒以内,进行临床跟踪; 3-5秒,进行饮水试 秒以上,可疑吞咽障碍; 验;5秒以上,可疑吞咽障碍;仅以此项就发 生噎呛时为有吞咽障碍。 生 评定方法:摄食-
①先行期(对食物的认识):意识状态、 先行期(对食物的认识) 意识状态、 脑高级功能障碍(注意力、语言、知觉、 脑高级功能障碍(注意力、语言、知觉、 记忆、运用、情感、智力)、食欲。 )、食欲 记忆、运用、情感、智力)、食欲。
20
评定方法:摄食-吞咽过程评价 评定方法:摄食-
14
吞咽障碍的定义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由于 摄食- 摄食-吞咽过程中一个或多个阶段受损 而导致吞咽困难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而导致吞咽困难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 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 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 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 严重者危及生命。 严重者危及生命。
12
吞咽反射过程
外周感受器 舌根、喉后壁、前腭弓、扁桃体、软腭等) (舌根、喉后壁、前腭弓、扁桃体、软腭等) 孤束核 外周感受器信息汇总) (外周感受器信息汇总) 延髓网状结构吞咽中枢 吞咽运动程序) (吞咽运动程序) 运动神经元 疑核、舌下神经核、面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 (疑核、舌下神经核、面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 吞咽相关肌肉
舌下神经XII 舌内外肌和舌肌的运动 舌下神经 副神经XI 副神经 协助迷走神经的活动
6
吞咽生理—摄食吞咽生理—摄食-吞咽阶段
1. 2. 3. 4. 5. 6.
一般分为以下6 包括: 一般分为以下6个阶段 ,包括: 对食物的认识(认知期、先行期) 对食物的认识(认知期、先行期) 进食 准备期) (准备期) 咀嚼及食块形成 食物入咽(口腔相) 食物入咽(口腔相)、 吞咽动作 食块通过咽部(咽相) 食块通过咽部(咽相)、 3个时相 食块通过食道(食道相) 食块通过食道(食道相)。
26
评定方法: 评定方法:吞咽功能评价
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7级(为正常):摄食吞咽没有 困难;6级(摄食咽下有轻度困难):摄食时有必要改变食物 形态,口腔残留少,不误咽;5级(口腔问题):吞咽时口腔 有中度或重度障碍,需改变咀嚼形态,吃饭时间延长,口腔 内残留食物增多,摄食吞咽时需要他人提示,没有误咽,这 种程度是吞咽训练的适应证;4级(机会误咽):用一般的方 法摄食吞咽有误咽,但经过调整姿势或每口的量,可以充分 防止误咽;3级(水的误咽):有水的误咽,使用误咽防止法 不能控制,改变食物形态有一定效果,吃饭只能咽下食物, 但摄食的能量不充分;2级(食物误咽):改变食物形态没有 效果,水和营养基本由静脉供给,这种情况尽管间接训练, 不管什么时间都可以进行,直接训练需要专门设施进行;1级 (唾液误咽):唾液产生误咽,有必要进行持续静脉营养, 不宜行直接训练。 27
16
神经性吞咽障碍的发生率
17
CNKI中国知网查询文章数 CNKI中国知网查询文章数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820
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 / 困难 183 74 19801989 19901999 20002008
18
吞咽障碍的评定意义
(1)筛查是否存在吞咽障碍; 筛查是否存在吞咽障碍; 明确吞咽障碍的病因和解剖生理变化; (2)明确吞咽障碍的病因和解剖生理变化; 确定有无误咽的危险; (3)确定有无误咽的危险; 确定是否需要改变提供营养的手段; (4) 确定是否需要改变提供营养的手段; 为吞咽障碍治疗提供依据。 (5)为吞咽障碍治疗提供依据。
8
吞咽生理—摄食吞咽生理—摄食-吞咽阶段
2.进食 2.进食
–口唇及前齿协调地适应食物和餐具的形态, 口唇及前齿协调地适应食物和餐具的形态,
将食物纳入口中。 将食物纳入口中。
–口唇闭合不良的患者不能顺利地将食物纳入
口中,即使将食物送入口腔,亦多漏出。 口中,即使将食物送入口腔,亦多漏出。
9
吞咽生理—摄食吞咽生理—摄食-吞咽阶段
7
吞咽生理—摄食吞咽生理—摄食-吞咽阶段
1.对食物的认识(认知期、先行期) 对食物的认识(认知期、先行期) –是食物入口之前的阶段。 是食物入口之前的阶段。 –意识水平低下的患者,即使见到食物亦无任 意识水平低下的患者, 何反应;精神不能集中、 何反应;精神不能集中、对食物反应冷漠的 患者,在进食时则极易发生误咽。 患者,在进食时则极易发生误咽。 –食物认知:硬度、一口量、温度、味道、气 食物认知:硬度、一口量、温度、味道、 半侧空间忽视有进食残留。 味;半侧空间忽视有进食残留。 –摄食程序:进食速度;狼吞虎咽、异食症 摄食程序:进食速度;狼吞虎咽、 –纳食动作:食具失用、进食强迫哭笑 纳食动作:食具失用、
13
上位中枢 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
吞咽生理—摄食吞咽生理—摄食-吞咽阶段
6、食块通过食道(食道相) 食块通过食道(食道相) 食块进入食道后, 食块进入食道后,以蠕动运动把食团由食管向胃部移送 的阶段。 的阶段。 三处生理性狭窄:食管入口处的下咽(环状咽肌)、 )、大 三处生理性狭窄:食管入口处的下咽(环状咽肌)、大 动脉和支气管相交处、贲门处(食管胃括约肌)。 动脉和支气管相交处、贲门处(食管胃括约肌)。
3.咀嚼及食块形成 3.咀嚼及食块形成 – 在口腔内,食物与唾液混合,形成容易吞咽的食块。 在口腔内,食物与唾液混合,形成容易吞咽的食块。 – 流质饮食直接吞咽;果冻、粥类等半流质食物需通过 流质饮食直接吞咽 果冻、粥类等半流质食物需通过 直接吞咽; 推压咀嚼” 舌体上下活动, “推压咀嚼”(舌体上下活动,使食物在舌与硬腭之 间被推压、挤碎)形成食块;固体食物还需 还需“ 间被推压、挤碎)形成食块;固体食物还需“磨碎咀 下颌做上下、回旋运动,舌体左右活动、 嚼”(下颌做上下、回旋运动,舌体左右活动、使食 物在臼齿上磨碎)以形成食块。 物在臼齿上磨碎)以形成食块。此时软腭与舌根之间 口峡部)闭锁,避免食物进入咽部。 (口峡部)闭锁,避免食物进入咽部。
22
评定方法:吞咽功能评价 评定方法:
A.“反复唾液吞咽测试” A. 反复唾液吞咽测试”:被检查者采取 反复唾液吞咽测试 坐位,或放松卧位。 坐位,或放松卧位。检查者将手指放在 被检查者的喉结及舌骨处, 被检查者的喉结及舌骨处,让其尽量快 速反复吞咽,观察30 s内喉结及舌骨随着 速反复吞咽,观察30 s内喉结及舌骨随着 吞咽运动越过手指, 吞咽运动越过手指,向前上方移动再复 位的次数。 位的次数。当被检查者口腔干燥无法吞 咽时,可在舌面上注入约1ml 1ml水后再让其 咽时,可在舌面上注入约1ml水后再让其 吞咽。高龄患者做3 中老年做5 吞咽。高龄患者做3次、中老年做5次即 可。
吞咽障碍的评定 (dysphagia)
1
主要讲述内容主要讲述内容-评定
吞咽相关的解剖 吞咽的生理:神经支配、 吞咽的生理:神经支配、吞咽生理阶段 吞咽障碍的定义 吞咽障碍的病因 神经性吞咽障碍的发生率 吞咽障碍评定的意义 吞咽障碍评定的方法
2
吞咽相关的解剖
3

4
5
吞咽有关的神经支配
神经 三叉神经V 三叉神经 面神经VII 面神经 舌咽神经IX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X 迷走神经 功能 面部牙齿感觉,颌肌及牙槽的本体感觉, 面部牙齿感觉,颌肌及牙槽的本体感觉,咀 嚼活动 味觉,控制颌下腺、舌下腺、 味觉,控制颌下腺、舌下腺、泪腺及面部表 情肌 喉部感觉,乳头上的味蕾,吞咽动作, 喉部感觉,乳头上的味蕾,吞咽动作,唾液 腺分泌 颌及咽喉的肌肉感觉
25
评定方法:吞咽功能评价 评定方法:
饮水试验” 洼田氏) 让患者喝1 勺水, B. “ 饮水试验 ” ( 洼田氏 ) : 让患者喝 1 - 2 勺水 , 如 无问题,瞩患者取坐位, 30ml温水递给患者, ml温水递给患者 无问题,瞩患者取坐位,将30ml温水递给患者,让其 像平常一样喝下” 记录饮水情况, 可一口喝完, “像平常一样喝下”,记录饮水情况,I.可一口喝完, 无噎呛;II.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噎呛;III.能一次喝完, 无噎呛; II. 分两次以上喝完 ,无噎呛; III. 能一次喝完, 但有噎呛;IV.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 但有噎呛; IV.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V.常常呛 难以全部喝完。 情况I 秒内喝完,为正常; 住 , 难以全部喝完 。 情况 I , 若 5 秒内喝完 , 为正常 ; 超过5 则可疑有吞咽障碍;情况II也为可疑; II也为可疑 超过5秒,则可疑有吞咽障碍; 情况II也为可疑;情况 III、IV、 则确定有吞咽障碍。 III、IV、V则确定有吞咽障碍。 如饮用一勺水就呛住时,可休息后再进行, 如饮用一勺水就呛住时 , 可休息后再进行 , 两次均呛 住属异常。 住属异常。
23
评定方法:吞咽功能评价 评定方法:
对于患有意识障碍、 对于患有意识障碍、高级脑功能障碍而不能听 指令的患者,这种测试施行有困难。 指令的患者,这种测试施行有困难。这时可在 口腔和咽部做冷按摩, 口腔和咽部做冷按摩,观察吞咽情形和吞咽发 生所需时间。 生所需时间。 1.将冰冻的棉棒蘸上冰水 1.将冰冻的棉棒蘸上冰水 2.将口唇 舌尖、舌面、舌后部、 将口唇、 2.将口唇、舌尖、舌面、舌后部、口腔内粘膜 充分湿润。 充分湿润。 3.轻微刺激吞咽反射引发部位 腭弓、舌根、 轻微刺激吞咽反射引发部位( 3.轻微刺激吞咽反射引发部位(腭弓、舌根、 咽部后壁) 咽部后壁)
15
吞咽障碍的病因
各种影响正常吞咽生理的因素均可导致吞 咽障碍, 咽障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