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及其说明一、揭示复习目标目的: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任务及所要达到的要求。
内容:针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提出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1、基本概念、知识的理解及简单应用;2、基本方法的体现及适度的联系、组合;3、知识的迁移、转换及灵活应用。
方法:出示复习提纲,使学生明确:1、复习内容:课本第几页到第几页;2、复习时间:约几分钟;3、复习方法:对照复习提纲看书找答案;4、如何检测:提问或做相关的练习。
要求:教师要依照复习内容,精心设计复习提纲。
1、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对知识实行系统、归纳和总结;2、要有利于学生探索、发现,能激起学生迫切学习的心态。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目的:通过自学使学生对本节的知识形成一个体系,加深对知识的再理解。
方法:学生根据复习提纲看书,对知识实行归纳总结,教师巡回指导。
四、复习指导教师要教给学生复习方法,复习课要从面、线、点上下功夫。
“面”就是全面复习。
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事实,目的是掌握双基,夯实基础,“线”,就是综合归类复习。
在复习中,打破课与课之间,节与节之间,框题与框题之间的界线,把相关知识归类,掌握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点”就是重点复习,要重点过关,难点突破,并与实际联系起来。
四、检查自学效果目的:暴露学生存有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
方法: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相关的概念及相对应的知识,让中下学生回答,以便发现有代表性的错误,引导学生纠正。
五、问题探究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如何使用本节知识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达到讲一例通一类的目的。
方法:教师精心编选2—3道难易适中的典型题作为例题,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并即时实行题后反思,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归纳一般结论,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例题的选择要遵循典型性、综合性、灵活性、针对性、规律性原则。
六、当堂训练1、练习题应尽可能题型全面,即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图题,并尽量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分出必做题和选做题。
2、检测:采取闭卷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实行批改,人人参与,教师巡回检查,准确掌握学生知识巩固情况,快速分析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准备适当讲评。
初中生物学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明确目标—自主复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检测反馈—错因分析二、环节解读:(一)、明确复习目标,绘制知识树:(2分钟左右)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及大致的知识结构。
课前板书课题,安排学生绘制知识树,提示学生实行有效地课前准备;上课伊始,由学生简单叙述复习目标,然后出示达标思考题。
(二)、自主复习:(15分钟左右)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学习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对照板书,按照相关要求依照课本独立实行复习。
教师巡视时,特别要注意了解,中差生的复习情况,必要时给予指导。
如果是共性问题则要在后一环节时,集体实行讲解。
(三)、合作探究:(10分钟左右)目的是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暴露学生自主复习过程中存有的问题并对问题实行归纳整理。
通过学生互相检查基础知识的识记情况,为进一步复习做好准备。
(四)、精讲点拨:(5分钟左右)通过学生的口答、板演等方式,检查学生自主复习的成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结果的评价要中肯、即时。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实行点拨、更正、补充,协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和学习品质。
(五)、检测反馈:(10分钟左右)学生完成达标思考题,实行答案展示,当堂组织学生批阅并对相关问题实行处理,组内能解决的自行解决,若不能解决的提出由其他小组解决,若仍不能解决,再由老师讲解,最终把问题解决这是关键所在。
(若时间允许,安排学生再次对照课前的知识树,进一步完善整理,实行知识巩固。
)生物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探讨在生物复习中,我们提倡高效能的复习。
因为学生所学的学科繁多,学习时间有一定限制,所以要学生花费很多时间学习生物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
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提升学生的成绩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且这也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在多年初三复习教学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复习模式,下面我就我们在初三生物复习上的一些做法向各位专家、老师作一简短的汇报,并期指正。
一、科学地制订一个全盘的复习计划。
凡事必须有周密而科学的计划才能高效地完成。
在总目标的统领下,阶段目标、时间安排、措施步骤、实施策略、参考资料,甚至对学生实行哪些方面的心理辅导和应赛应考的技术训练,事前都必须计划好。
同时教师的计划与策略在复习前,要向学生说明,让学生心中有数,自觉配合老师,做好教与学同步,发挥共振的功效。
在初三的复习中我们的计划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内容基础复习。
目标是对考试范围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实行全面复习,以理解和记忆为主;方式一般为阅读和讲授,练习用县教研室编的单元测试题和自编的练习试题。
这个阶段的复习一般从初三上学期开始到初三下学期的4月份,这个阶段我们主要采用目标复习教学模式。
第二阶段:内容综合复习。
目标是对各单元有联系的知识加以整合,根据内容的逻辑重新排序,设计内容版块实行专题复习,训练学生对部分知识综合使用的水平。
方式是专题训练,查漏补缺,并实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综合训练。
这个阶段大约从4月份到5月中旬。
第三阶段:内容应试训练。
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考试或竞赛中对各个环节的应试水平、技巧和心理素质,方式是模拟考和评讲,资料是县教研室编的中考模拟题、自编模拟题。
这个阶段大约从5月中旬到5月下旬,用两周的时间。
第四阶段:考前调整。
目标是通过控制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节奏,调整应试状态,力求使学生的应试状态在中考时达到巅峰水平,方式是回扣课本,检查以前的错题,让学生查缺补漏,老师做好考前心理辅导。
二、展开目标复习教学模式1、展开目标复习教学的原因初中生物内容多而杂,而初中生的特点是学得快,忘得快,每到初三复习的时候,我们都对学生作一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学过的生物知识基本不记得。
所以,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要求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和复习目标。
复习的第一阶段,必须使学生重新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复习目标。
把复习课上成知识传授课,用老师单纯的讲授活动来代替学生复杂的学习活动,或者把复习课上成练习课,用题海战术和频繁的考试来代替系统的复习。
通过实践证明,上述两种方法都是行不通的。
前一种方法的弊端在于无法获得即时、有效的反馈信息;后一种方法的弊端在于对学生的复习缺少有效的指导。
这两种方法共同的弊端是复习课缺少针对性,狂轰烂炸的听讲和做题,使学生处于极端疲劳、压抑、和麻木的状态。
其结果必然是实效性极差。
鉴于此,我们在复习中采用了读讲练三结合的目标复习教学模式。
2、目标教学模式的操作(1)提出目标:教学目标是教与学活动的指向,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
复习课也不例外,如果没有明确的复习目标,学生就找不到复习的方向,学习就带有盲目性。
所以在上课前,教师依据大纲、教材、学生和历年中考的动态方向,确定出恰当的复习目标,并在课堂上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产生在“温故”基础上探求新知的欲望。
目标展示最好是让学生的视觉感受到。
大量的科学实践证明,中学生感受知识80%以上是通过视觉感受。
展示目标的方式有很多,如黑板、投影、学案等。
我们一般采用学案式展示。
每节课一张学案,有目标,有练习。
(2)通读教材:虽然教材学生已经学过,但因时间长,学生遗忘得快,所以读教材,记忆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但生物课上的阅读和语文课上的阅读是有区别的,生物课上的阅读一定让学生明白,始终贯穿着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合这个主线。
在阅读中让学生能由结构推知功能,由功能推知结构,并在阅读中增强理解和记忆,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的积累。
有些同学平时不注重记忆,在练习和考试中,对有些题也能看明白,但就是不知怎样写,这种情况一般是生物学理论知识积累的不够引起的。
在通读教材的过程中,学生将不理解,难记忆的问题即时反映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是普遍存有的问题,就面向全体学生来实行点拨,如果是个别学生存有的问题就个别解决。
为更快更好地记忆,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采用找规律,对比、联想等方法实行记忆。
如在复习鸟类、哺乳类(包括人)的血液循环时,引导学生总结了这么一个规律:房连静,室连动,肺相反,体相同。
这么一总结,学生很快就把血流的方向和各血管内流的是什么血记住了。
(3)形成网络:在学生读记之后,如果不实行检查,这堂课也就失去了意义,而且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
如果教师直来直去,一问一答式地提出问题,学生很可能照本宣科,这样既浪费时间,而且也不能反应出学生的学习状况。
用案例包装问题,就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在每节复习课上,我都采用案例包装问题,让学生分析案例,找出与案例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再引导学生将探究出的主干知识梳理出来,形成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一旦建立,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会进一步增强。
(4)自我测评:如果说用案例包装问题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使用水平,那么自我测评更进一步落到了实处。
因为我们都知道升学的依据是看我们试卷上的成绩。
所以学生能够灵活使用生物学知识是学好学活生物知识的关键。
而且能够灵活使用知识才会将知识记得更加牢固。
对于学生来讲,使用生物学的语言解答试卷上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平时我们也有过这样的经验,课堂上气氛很活跃,师生配合很好,当时效果不错,不过到了考试时结果考不着分,原因就在于没有落实到位。
落实教学效果的最优途径就是让学生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所以每节复习课我都会找几道题,让学生练一练,让学生自我测评一下。
教师再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实行总结评析。
复习课有很多方法,但不论怎么上都必须注重落实,否则学生取得好成绩是一句空话。
总来说之,上好一节复习课不是件容易的事。
复习课要做到常上常新,一步一个脚印。
要达到这个要求,教师的备课相当重要,对基础内容的复习,要落实“变”和“准”的策略,“变”就是要增强变化,改变形式、变换角度;“准”就是要熟悉学生,对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可能出现的疑点、难点心中有数,采取有针对性的检查、补救,做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
(六)错因分析:(3分钟左右)这个环节可根据课堂实际安排,要求学生实行剖析,明确错因,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力争同样的错误不重复犯。
三、注意问题:整个的复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体性地位,老师明确“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在检测反馈的环节中,尤其应该注意答案的展示环节不能省略,防止小组内实行自主批阅时,盲目相信个别学生答案而导致整体出错的现象。
总来说之,在学生的复习过程中,采用这个教学模式,复习效果较好,但亦应随时根据实际实行调整,确保复习课堂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