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化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

石化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

石化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目录1.1项目名称 (3)1.2编制依据 (3)1.3建设背景 (4)1.4建设必要性 (5)1.5建设内容 (5)2.1综合应用系统 (7)2.1.1基础信息管理系统 (7)2.1.2调度值守及预案管理系统 (8)2.1.3辅助决策系统 (11)2.1.4指挥调度系统 (14)2.2数据库系统 (17)2.2.1基础信息库 (18)2.2.2事件信息库 (18)2.2.3预案库 (19)2.2.4知识库 (21)2.2.5应急物资与装备库 (22)3.1项目管理 (23)3.2项目建设工期 (23)第一章项目综述1.1 项目名称某市石化应急指挥系统建设1.2 编制依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1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5〕44号)《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 《“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国办发〔2006〕106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8号)《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意见》(国办函〔2007〕68号)《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划指南》(国信办〔2005〕8号)《关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的批复》(国科发计字〔2007〕197号)《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试行)》(国务院应急办函〔2007〕98 号)《关于印发“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国务院应急办函〔2007〕108号)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制定和推荐的相关标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各相关课题研究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1.3 建设背景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会议指出,建立健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政府金面履行职能,特别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20O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明确了各类突发事件的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

《总体预案》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总体预案》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总体预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工作进入了规范发展、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石油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石油化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石油化工产品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但是,由于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由于其特殊性,自身存在着众多危险源,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温高压或低温低压、易燃易爆的特点,甚至产生极大的火灾及爆炸危险,所以组织安全生产的难度较大。

1.4 建设必要性随着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面临的挑战和竞争是前所未有的,同时暴露出的问题也愈来愈多,特别是关于安全、健康、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和潜在威胁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1)超大型石化生产装置、储存装置的日益增多,重大危险源的数量不断增加;2)化学品经营、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大量流动危险源;3)大量长输油、输气的管线建设,由于横跨不同地区,所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构成了新的危险因素;4)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划管理的薄弱,很多化工企业建在市区,或十年前处于城市郊区但现在已被城市包围,居民区、生产区混杂,特别是城市加油站、加气站均建于市区,并有相当数量建在人口密集区,潜在危险性增大。

安全生产形式十分严峻,加强安全管理的任务非常艰巨。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安全管理部门积累并探索出大量组织安全生产的经验。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有关应急预案,推动“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及应急管理体系、队伍、装备建设,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1.5 建设内容目前主要完成如下内容: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基础信息的管理调度值守辅助决策指挥调度数据库建设:基础信息库事件信息库预案库知识库应急物资与装备库第二章系统建设方案2.1 总体设计2.1.1 设计原则2.1.1.1 先进成熟性原则计算机软件技术一直在快速发展,不断更新换代,应急平台应急应用系统是一个大型的软件系统,本方案应急应用系统采用先进成熟的软件架构、设计理念和开发手段,选用技术先进、成熟稳定的基础支撑软件,充分应用公共安全领域中已取得的成熟研究成果,紧跟应急决策指挥技术的最新状况,充分预见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以便应急平台应急应用系统与整个应急平台的生命周期相一致。

综合应用系统采用先进成熟的Web服务技术、主流信息技术,采用国内先进的预警预警及辅助决策技术、次生衍生防范的事件链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协同会商技术等,系统根据当前国际应急决策和指挥技术的最新状况,充分预见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使系统在不替换现有设备、不损失前期投资的情况下具备方便地升级和扩容的能力,最大可能地延长系统的整体生命周期,确保系统能在未来较长的年限充分发挥其功能。

数据库系统考虑技术进步和今后数据库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技术水平、数据库产品选择、数据库建库方法、设计方法采用先进技术等几个方面。

选择技术领先的数据库系统,采用先进的数据库设计理念和方法,采用技术成熟的数据抽取、转换与装载产品进行数据库建库工作,在保障稳定可靠的基础上实现技术先进。

设备与支撑软件的选型,选择主流、成熟的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等产品,采用先进的冗余、备份等信息技术,充分满足业务需求,保证系统的先进成熟性。

2.1.1.2 安全可靠性原则充分考虑各业务系统自身的安全,通过身份认证、授权、系统日志、系统监控、系统容错、数据加密、设备冗余等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

从系统的角度来考虑安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将充分利用安全保障系统来保障系统安全。

整个软件系统在身份认证、访问控制、信息加密和权限控制、系统监控、系统容错等方面提供全面的安全机制和措施。

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防止非法用户使用数据库或合法用户非法使用数据库造成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通过认证和授权机制,保证数据库的安全可靠。

主机服务器采用具有高可用性的软件使系统,单机设备提供冗余的CPU、内存等保障,关键服务器采用双机冗余、集群安全方式,并提供数据备份和快速恢复,以分散故障风险,降低软件系统故障概率,提高系统的总体可靠性。

2.1.1.3 简易实用性原则为满足本项目多源、多专业、多类型、海量异构信息整合,以及一体化组织、管理与服务的需要,而是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进行整合,统筹数据库的建设。

数据库系统根据需求设计,提出需要整合的数据资源,然后建立健全数据更新维护机制。

2.1.1.4 高效稳定性原则充分满足常态和非常态下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高效稳定的系统和设备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至关重要,因此系统在功能、性能设计、设备选型等方便,充分分析系统用户数、并发用户数、系统响应时间、系统容错等方面保障系统的高效和稳定性。

在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中严格遵循国际国内有关标准,充分考虑了技术和设备的成熟性,优先使用了大量已在实际中获得规模化运用的技术和设备,选择处理性能高的设备,提供处理效率。

采取模块化、集散型、分布式系统构造和控制方式,从系统设计的结构形式和控制方式的角度来提高系统总体的可靠性,分散故障风险,降低系统出现整体故障的可能性。

具有7×24小时稳定运行的能力,整体可用性达到99.99%以上;关键业务系统、设备支持集群系统并采用集群方式,可以避免意外的系统宕机;系统一般性处理操作响应时间小于1秒;复杂查询响应小于3秒;复杂业务实现生成操作小于5秒,特殊操作可适当延长;系统的设备满足现有数据存储需求及未来扩容需求,关键设备采用冗余等。

2.1.1.5 标准规范化原则标准规范是建设基础和依据,只有遵循统一的标准规范才能确保系统建设的成熟稳定、安全可靠,才能确保系统之间的以及软硬件之间的信息交互、有机结合。

2.1.1.6 开放扩展性原则开放扩展性实质上是要求解决不同系统和产品之间的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化,以保证它们之间具备互操作性。

系统在横向上应具备广泛的兼容性,能兼容多种主流品牌、协议的设备,在纵向上要能兼容各类新老技术和设备,为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打下良好基础。

因此必须遵循开放性准则,应急平台之间,应急平台与应急相关系统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交互。

采用开放技术设计应急平台软件体系,一方面易于实现与外部系统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在产品更新和技术服务的选择方面也拥有更大的余地。

应用系统应具有跨平台能力,以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

随着应急业务的不断深化和扩展,业务系统也需要不断优化和升级,因此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以便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功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加强。

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移植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伸缩性和适度冗余。

物理设计方面,对于数据存储,满足现有存储同时并留有一定冗余。

2.1.1.7 易维护性原则易维护性原则是系统设计和建设需遵循的原则之一,系统建设不仅考虑先进技术的应用、操作简便实用等方面,同时在充分满足业务需要的同时,应降低系统的后期维护复杂程度,在功能扩展、系统对接、数据交互、系统调优以及系统出现问题后的系统恢复等方面,方便用户对系统进行维护管理。

本方案应急应用系统设计和建设遵循模块化、构件化、组件化、分层化、接口化的设计思想,通过加载或调用组件或接口,方便功能的扩展以及系统之间的对接、交互,新增功能不影响正在运行的其他功能;同时从界面和功能设计上充分考虑系统操作方便、易维护性,设计数据的导入导出等功能,方便对数据的维护管理;同时制定详细的系统操作及系统、数据维护手册,用户可依据详细和规范的操作及维护说明对系统及数据维护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