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与组织
例:1、孩子在区域交往时被别人抢玩具后告状。(教给孩子方法而不是当法官) 2、孩子在进娃娃家时遭同伴拒绝进入。(参与角色自然进入,解决问题的办法) 3、孩子在玩玩具时想玩别人的玩具或想和别人一起玩。(学习合作与分享)
另外,老师在指导时还应以参与者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孩子, 创设幼儿相互模仿的环境。
• 教师一定要为幼儿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为幼儿创建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活动舞台。
二、户外活动
环境创设
彩虹伞区
篮球区
墙来了
我们根据园内实际情况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划分了 户外活动场地。创设了彩虹伞区、钻爬区、彩带区、沙水区、建 构区、呼啦圈区、平衡区、球类区、骑行区等活动场地。铺设了 人工草坪和果岭草坪,用心为孩子们打造了游戏新天地。
一:区域活动
定义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 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 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 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 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 和游戏活动。
作用与意义
1、尊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2、区域中投放了丰富的操作材料,为幼儿探索、 练习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操 作、摆弄、练习、探索,从而提高其观察能力、 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环境创设
竹竿舞
彩色轮胎
钻爬区
在区域户外活动时,我们打破了场地限制、打破了班级界 限、打破了行动限制,全园一起交替活动,老师分散在各个活动 区,负责所在区域内幼儿的安全和活动指导。孩子们在活动时可 以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自主合作,真正做到了把游戏的权利归 还给了孩子。
环境创设
骑行区
沙水区
障碍区
花样球操
照片(美工区氛围)
娃娃家氛围:
•用色彩和材质营造温馨氛围。 •娃娃家分区营造:厨房、卧室、 客厅等。 •提供丰富的家庭材料。
娃娃家
娃娃家
语言区氛围:
墙面上可结合主题粘贴相关图片、文 字等。 利用小桌椅营造安静温馨氛围。
语言区
语言区
语言区
种植区:
收集的植物不要散放,集中放置和装 饰效果更好。
2、评价内容:
A、常规习惯:进区的习惯、取放材料习惯、收拾整理的 习惯等。
B、提升经验:包括幼儿在区域中认知、能力、情感等各 方面经验的提升。
C、成果展示。 D、下次区域活动的简短要求。
3、评价档案。
教师可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语言记录、社会交往描述、 幼儿作品、或幼儿的活动照片进行保存,制作成幼儿成长 档案,并有文字的描述和分析,成为了解幼儿、研究幼儿 的第一手资料。
放置一些自然因素的材料和装饰品, 如兔子装饰品、石头、藤条、鱼缸等。
种植区
种植区
种植 区
4、区域标志明显,一一对应的标记也 应体现教育性。小班可以是图卡标记,
中班可以是数字标记,大班可以是文
字标记。每个物品材料都应有对应 “家”,体现5S管理。
5、区域规则完善。与幼儿一起商讨区 域规则,并用幼儿易懂的图文符号表
卡。
1. 区域设置按区中区摆 放,分为动手区和数 学区。
2. 按数学目标投放,自 制材料新颖、趣味性 强。
动手区 数学区
小熊拼图、套盒、动物接龙、图形镶嵌板、串珠、 给娃娃喂食、扣扣子、
分类盒(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按颜色、按形 状)、图形片片、各类颜色的雪花片、另: 各学期按目标投放相应操作卡。
1. 区域设置按区中区摆 放,分为厨房和卧室。
你班的材料是怎样体现区域材料的层次性?
3、材料投放要符合年龄特征。
一般来说,小班投放的材料要相对大 一些,讲究立体性、趣味性、操作性, 中大班的材料可以是立体结合平面的 操作材料,更注重思维的训练。
4、材料投放要安全、卫生。
尖锐的材料、过于小的材料不易投放, 如小班美工区就不适合投放黄豆等自 然材料。又如中大班投放的操作卡中, 边边角角都要圆滑,避免幼儿在取放 材料时存在不必要的隐患。其次,材 料要卫生,口哨、吹的乐器玩具就不 适合投放。
卡,并分类放在不同的袋子里,让 孩子选择并编辑成短文。
2、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
如何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首先就体现 在材料的投放上。如小班的“给娃娃喂食”,教师用矿 泉水瓶制作的可爱的娃娃,能力低一些的幼儿可以直接 用勺子舀珠子,娃娃的口也大一些,便于喂食。能力中 等的孩子,娃娃的口要偏小一些。能力高的孩子舀珠子 时,可以按照娃娃的颜色分类喂。再延伸下去还可以在 娃娃的身上贴上数字卡片,按数取物的喂娃娃吃饭。或 用筷子、镊子给娃娃喂食。因此,老师在投放这一材料 时,就应该充分体现水平差异,制作的娃娃有大有小, 有颜色、有数字等。
• 小班益智区包含生活技能区、操作区、数学区。
生活技能类玩具
数学认知类玩具
班组
小班
区域
美工区
语言区 操作区 娃娃家 建构区
要求
材料
1. 区域设置按区中区摆 放,分为工具区、材 料区及作品展示区。
2. 材料的数量不宜过多 ,按进区的人数投放 。
3. 注意安全和卫生。
工具区 材料区
油画棒、粉笔、水彩笔、水粉画笔、胶水、棉签、 调色盘、水粉颜料、印章
积木、瓶罐、动物模型、纸砖、大雪花片 雪花片、锤床、声响玩具、等。
三、区域指导
1、老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的观察者角色。 教师的指导者角色。 教师的环境准备者角色。
• 观察者角色:
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如何记录?
观察:
1、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互动,如幼儿选择哪个区、操作了 哪些材料、每个材料持续多长时间、材料是否引起幼儿兴 趣,是否掌握操作方法、材料的数量如何,难易程度如何, 是否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3、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社会交往环境,轻 松的区域活动,使幼儿的活动空间扩大,幼儿之 间的互动关系也变得复杂,因此,区域活动也最 能体现幼儿的个性和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个 性和谐发展。
一、区域设置 二、材料投放 三、区域指导 四、区域评价
一、区域设置
1、区域设置要全面、合理,符合本班幼儿发展需要。一 个班内区域内容应涵盖幼儿多元智能发展需要。
区域活动是有目的的教学形式,因此材料的投放应该有目标、有针对 性。
1)教师应了解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掌握本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这 里所谓的教育目标是全面的、具体的,如阅读区中幼儿的阅读目标是什 么、口语表达目标是什么;数学区中数、量、形、空间、时间等各目标 是什么。只有清楚目标,才能在投放材料时有的放矢。
现出来,粘贴在区域的合适位置。区
域规则包括:进区人数、区域活动注 意事项等。
二、材料投放
材料是幼儿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 幼儿进行游戏学习的中介,是幼儿建 构知识的依托。幼儿就是在不断地、 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 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的,因此材料是 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
1、材料要有目标性。
2. 材料不宜过多过杂, 适合5-7人即可。
3. 必须铺上地垫。
厨房 卧室
炊具(碗、勺、杯、碟、灶、锅等)食物(水果、 蔬菜、饮料瓶子、月饼盒等、面包等)奶瓶、
洗浴用品(洗发精、洗面奶、牙膏盒、化妆品盒 等)布娃娃、床、串珠做的项链、提包、拖 鞋、衣服等。
1、材料分为建构区与桌面 玩具。
建构区
桌面玩 具
重点区内容应体现在一周活动计划安排中。每周 每个区域内容应有重点内容及目标。
中一班:泥塑
大三班:甜品屋
中二班:纸浆塑形
大二班:国画
区域评价
• 评价形式多样化。 • 集体评价、小组评价、个别评价。 • 自评、他评。
在区域评价时要重点突出,运用多种形式进行 评价,如重点区可以用集体评价的形式,重点提 升幼儿的经验和展示成果等。其它区域就可以在 小组里评价,评价幼儿的参与情况、常规情况等。 评价不光是教师唱独角戏,还应让幼儿学习如何 评价自己的表现、评价他人的表现。
2)老师要善于分析材料:同一材料不同目标:如不同颜色的六边形积 木,在小班它可以用来认识颜色、分类、点数、一一对应,在中班可以 用来空间架构,到了大班也许可以用来玩多诺米骨牌。因此教师要挖掘 材料的不同玩法。同一目标不同材料:如练习间隔排序,可以用不同颜 色的雪花片来拼插,也可以用串珠,还可以用操作卡的形式完成。
常见的区域有哪些? 根据具体情况,你班需要设置哪些区 域?(小、中、大班)
• 益智区(包含棋类区) • 表演区 • 美工区 • 建构区 • 社会区(娃娃家、超市、医院、剧场等) • 语言区 • 种植区
2、区域空间布局合理。区与区之间应有明显的间隔,每 个区应有独立的小空间,还要考虑到区域的干扰因素,如 表演区不能与语言区隔的太近。
白纸、蜡光纸、卡纸、报纸、皱纹纸、卫生纸
叶子、有色米、纸杯、海绵、花生壳、棉花、布 片、毛线、瓶盖、橡皮泥(泥工板)
1. 有听、说、读、三方 面内容。
2. 区域设置位置相对较 安静。
听
录音机、故事磁带、电话
说 图片、指偶、布娃娃、头饰、动植物模型、文学 作品操作板及操作卡、
读
各类与此阶段年龄相适应的书籍、图文对应的字
今年春天我园开展了趣味花样球操活动,每天晨间操和户外活动时,教师和 孩子们都会伴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进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努力,孩子 们从最初的不会拿球、不会拍球以及不会互相配合,变成了现在大班幼儿已能够 进行花样篮球表演,中班幼儿已能够熟练自如地进行拍球、运球、转圈等动作, 小班幼儿在哥哥姐姐们的带领下,从小对篮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也已经能 够进行简单的拍球运球等动作。花样球操让孩子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仅掌握 了球类运动技能技巧,而且还感受到了动作的整齐美、韵律美,增强了协作能力 和集体意识。
3、区域环境氛围浓厚,如美工区展示 丰富、富有艺术性的幼儿作品,娃娃 家内布置出家的温馨感,建构区可张 贴幼儿的建构作品照片或成品的建构 图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