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正义观概述
摘要
古希腊的正义观念已经涉及了正义理论中的主要问题。
文章从正义领域上的宇宙正义与属人正以、正义重点上的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正义性质上的自然正义与约定正义、正义境界上的理想正义与现实正义四个方面,概要地论述了古希腊正义观念所讨论的主要问题和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关键词:古希腊;正义;正义观
西方正义观念的历史演变,是在古希腊思想家们奠定的基础上展开的。
可以说,古希腊思想家们已经提出了正义理论的主要问题。
创建了正义理论的研究框架。
一、正义的领域:天道与人事
在古希腊,正义首先作为一种宇宙的原则而被提出来的。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中曾对古希腊人的正义观作了描述:“在哲学开始以前,希腊人就对宇宙有了一种理论,活着说感情,这种理论或感情可以称之为宗教的或理论的。
按照这种理论,每个人或每件事物都有着他的或它的规定地位与规定职位。
但这并不是取决于宙斯的谕令,因为宙斯本人也要服从这种统御着万物的法令。
这种理论是运命或必然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
它特别别人强调地运用于天体。
但是凡有生气的地方,便有一种趋势要突破正义的界限:因此就产生了斗争。
有一种非人世的、超奥林匹克的法则在惩罚者放肆,并且不断在恢复这侵犯者所要破坏的那种永恒的秩序。
”[1][P154]
二、正义的重心:个人与城邦
当古希腊正义观从“天道”转变为“人事”后,思想家们对正义问题的思考就产生了两种思路,一个是以个人为重点,一个是以城邦(社会)为重点。
古希腊主要的思想家们几乎都涉及到了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这两个方面,大不同的思想家们所强调的重点还是有所区别的。
柏拉图认为,正义与智慧、勇敢、节制一起构成了人的四种主要的美德,并且居于四主德之首。
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正义之于个人是一种德性,即个人的公正或公平的心灵、行为和品性。
不过个人正义与城邦(社会)正义的区分还有第二个方面的含义,那就是正义目标的个体性与社会性,这也是为了个人的正义与为了社会的正义。
三、正义的性质:自然与约定
正义的性质是什么?是自然的还是约定的?这个问题涉及到正义的实质性与形式性、正义的永恒性与变动性、正义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这个问题在古希腊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忠实和讨论。
智者派哲学家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自然正义与约定正义之间的区别。
安提芬将自然正义和法律正义作了明确的区别。
他认为,自然的命令是必然的、不可抗拒的,而法律的命令则是人任意制定的,它们随着时间、人和情况的变换而变化。
四、正义的境界:理想与现实
思考正义可以有两种维度:一种是揭示正义的理想状态,为现实的正义提供标准或样板;一种是分析正义的现实状况,为推进现实的正义寻找方法和途径。
这种正义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分歧,在古希腊思想家中已经存在。
柏拉图的正义观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柏拉图的正义理论,就是其理念论思想在伦理和政治法律领域的运用。
亚里士多德则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对正义作了详细的分类和说明。
他把正义分为普遍的正义和特殊的正义。
当然,正义的理想性与现实性也是相对的。
柏拉图的正义理论是以他的“理念论”为思想基础的,但其中也包括着很多现实的内容。
同样,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法思想也揭示了正义的理想性质。
只不过与柏拉图相比,亚里士多德不是着眼于构筑一个乌托邦的正义国家,而是着眼于解决城邦现实的政治问题提供一个理想的正义目标,因此相对而言,他的正义理论具有
更强的现实性。
总之,在讨论正义问题时,人们往往陷于一种两难困境:执着于正义的现实性,正义便失去了自我反思的依据和自我发展的目标,从而容易使现实的正义蜕变成现实的非正义;而执着于正义的理想性,正义便失去了规范现实和改造现实的功能,结果使理想的正义成了空想的正义。
古希腊正义观中所涉及的对于正义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讨论,为我们走出这一两难困境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参考文献:
1、[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2、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落寞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3、[古希腊]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M].北京.1984
4、[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