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大厦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方案

XX大厦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方案

K2MG-EHSWI++04-001 环境、健康安全、企业社会责任目标指标XX大厦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方案
本工程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天线1面,接收并传送卫星电视节目4套、自办节目1套及当地有线电视节目。

1. 设计依据
本设计是遵照国家有关规范及标准作出的。

卫星电视接收、有线电视系统在规划、设计、设备和器材的选用、安装调试的工艺要求等方面,都严格按下列标准和规范执行:
l XX大厦弱电施工图
l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l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6510-86
l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92
l 《有线电视加解扰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Y/T114-94
l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J13-32-2000
l 《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设计规范》GYJ41-89
2.系统容量和频道配置
2.1系统容量
本系统可利用电视频道数有59个,本期工程容量共设计33个电视频道,其中4套卫星电视节目、1套自办节目、28(估计)套当地有线电视节目,剩余的频道预留给今后扩充使用。

具体接收电视内容见下表:
节目源类型接收或传送方式接收内容
卫星接收亚洲三号卫星凤凰卫视中文台、音乐台、体育台、合家欢台自办节目VCD、VCR 录像带、DVD 碟片、VCD碟片等
当地有线电视节目XX有线电视网XX有线电视网传送的各套节目
2.2 频道配置原则
本系统按860MHz模拟邻频传输设计,频道配置避开当地有线电视所占用的频道以及当地大功率发射的开路电视频道对本系统的同频干扰。

由于有线电视节目采用550MHz邻频传输方式,已占有V端全部频道。

为降低终端接收成本,相次卫星电视前端不采用增补频道,而采用550MHz上端的邻频标准电视频道。

3. 系统组成及信号处理方式
3.1系统组成
CATV系统网络由总前端(卫视前端、自办节目、有线电视混合组成总前端)和用户分配网络二部分组成。

用户终端盒分配如下:
用户终端分布情况表
楼层电视信息点数(个)
3.2信号处理方式
卫星电视接收天线接收下来的卫视下行微波信号,经高频头下变频后,送到卫星电视接收设备。

卫星电视接收设备输出的AV信号经过视、音频调制、处理后,变成RF射频信号送入混合器。

为降低建设成本,卫视前端信号、自办节目信号与当地有线电视并网采取宽带混合,若出现宽带信号中有个别频道指标达不到技术规范要求,采用频道处理器进行下变频、中频处理后再上变频后进入混合器,以提高前端输出信号质量。

本CATV方案采用860MHZ同轴电缆邻频传输方式,采用TV+FM频分复用共缆传输技术。

传送33套电视节目。

系统终端用户共224个。

本次方案的调制方式是采用中频处理方式,即先通过中频调制器将视频和音频信号调制到电视的中频(图像中频38MHZ,伴音中频31.5MHZ)上,中颇信号经放大,电调后分成二路,一路经伴音声表滤波器(SAWF)将伴音通道"规整"到合乎要求的幅频特性内,并进行幅度调整,另一路由图像声表面滤波器(SAWF)将图像通道"规整"到合乎要求的幅频特性内。

使用双声表面滤波器技术可以达到对视音频信号进行标准残留边带滤波,然后调整伴音图像功率比在-14dB至-23dB内,使其邻频道抑制达60dB以上,带外寄生输出抑制60dB以上,最后将经过上述处理的中频信号通过上变频器换到电视频道。

由于中频频率经较低,分布参数的影响相对小,因此比较容易进行信号处理。

在邻频传输系统中,采用中频处理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原理框图如下图示:(略)
由于选用中频调制→中频滤波→上变频的信号处理方式从而保证了前端的技术指标和系统可靠性。

4.总前端系统
4.1总前端组成
总前端由卫视前端、自办节目与有线电视混合构成,卫视前端由1个卫星地面接收站组成,接收亚洲三号卫星电视信号。

卫星接收天线采用1面φ2.4米的抛物面天线。

卫星接收电视节目为NTSC制式,须经专业制式转换器变换成PAL-D制视频和音频。

具体详见下图:总前端原理框图
4.2前端技术指标
前端信号处理系统是CATV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保证质量是保证整个系统质量的关键。

前端信号处理设备的输出具有标准的残留边带滤波特性,且邻频道抑制带外寄生输出产物抑制≥60dB,以防止频道之间的相互干扰。

A/V功率比必须从-14dB至-23dB之间,具有一定的伴音图像载波功率,以防止伴音对电视图像的干扰。

载波频率稳定度为±10KHZ。

图像和伴音载波必须采用锁相技术,保证图像和伴载频的准确与稳定。

各频道的带内幅度变化不在于2dB,相邻频道之间的电平相差小于2dB以防止高电对低电平的干扰。

本设计选用的产品,其技术指标均优于以上要求。

5. 分配网络
分配网络拓扑结构(详见附图:分配系统图)
系统信号采用放大-分配-分支-用户终端形式分配,采用树形拓朴结构,系统输出口电平设计为65±4dB,分配系统所用的传输电缆均选用质量优良的物理发泡电缆,垂直主干线采用F-7型,其他采用F-5电缆,以提高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及防水性。

5.1各项主要指标
根据《有线电视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系统各项指标为:
载噪比(C/N)≥44dB
交扰调制比(CM)≥47dB
载波互调比(IM)≥58dB
系统输出口电平65dBμV±4dB
5.2系统指标分配:
系统模式:该系统属无干线传输模式
系统指标分配计算如下:
指标总指标系统名称分配系统分配值
C/N 44dB 前端4/5 45dB
分配1/5 51dB
CM 47dB 前端1/5 61dB
分配4/5 49dB
IM3 58dB 前端1/5 72Db
分配4/5 60dB
5.3分配网络设计原则
● 用户分支串接不能超过4个
● 分支器端不允许串接分配器,以连接用户终端
● 用户终端电平按70±5dBuV设计
● 所有用户支分配器均应装入屏蔽箱
5.4 分配网络选材
● 电缆是在内装潢期间一次性施工的部分。

采用带宽1000MHz的视频电缆,以便今后频道不够扩充,以免先天不足。

● 器材选用1000MHz带宽的分配器件,以满足当前及未来的需要。

6.供电与防雷
6.1系统的供电
● 系统前端设备采用市电220V,50Hz交流集中供电.
● 系统分配网络采用60V低压集中供电,选用磁饱和变压器稳定电源,供电方向与正向信号的传输方向一致.
6.2系统的防雷
● 天线立杆及天线基座应有两个不同方向与建筑物的避雷带相连,以确保接地可靠,加强避雷安全.
● 天线馈线必须通过天线避雷器后,方可与前端设备相连,以防雷电击毁设备.
● 所有放大器外壳均应接地,且放大器的交流输入输出端接有浪涌冲击保护器.
● 供电器的输入输出接有压敏电阻.
7.器材配置清单
序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单价合计产地
以下略
每天多一点点的努力,不为别的,只为了日后能够多一些选择,选择云卷云舒的小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