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固安县第二中学河北固安065500)
1.阅读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掌握的语言材料越多,使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得就越快。

通过阅
读还可以了解使用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开阔视野,增长
知识,所以阅读是获取知识重要的手段。

而英语阅读教学正是培养学生从书面材料中吸取知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阅读能力有助
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又为听说能力和写作
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进行英语阅读技能的训练就是教给学生自学英语的方法。

2.阅读能力培养的要点
《英语课程标准》的5级目标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显然,仅仅依靠教材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拓宽阅读范围,提高
阅读速度。

2.1扩大词汇量,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学生阅读基础的强弱。

阅读基础包括词汇量和语法知识;相关的背景
知识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词汇量是阅读训练的前提条件,词汇量大,阅读速度也会加快,对文章的理解也会加深。

因此,有必要在初学阶段就开始大量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除了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把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词汇(2000词左右),还要尽早教授学生
查阅英语词典的方法。

由于学生的词汇量小,生词往往被学生视作阅读的障碍,挫伤学生阅
读的兴趣,教师教会学生如何查阅词典、确定词义等技巧和方法后,就可帮助学生排除阅读
中的种种障碍。

2.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养成了一词
一句仔细阅读的习惯,注意力集中于对个别生词、片语的理解,忽视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这
些不良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势必制约阅读效率。

因此,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视读习惯,逐步加大视距,培养学生整句理解的能力和习惯,逐渐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引导学生
从阅读和理解词组扩展到以句子为阅读和理解的基本单位。

2.3培养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力和速度。

介绍文章中的关联词,如一些连接词、并联词、转折词等,它们可以预示文章前后内容的相
同或相似、或相互补充、说明的关系;又或者可以暗示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意图。

遇到
这些词,我们就应该注意调整阅读速度:如一些转折词,如 but,however等,往往在这些词的附近就隐藏着一些命题和答题的主要依据和线索,这时就应该把阅读速度放慢。

根据阅读
的目的,介绍浏览、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只求了解读物大意,寻求需要的信息。

这时,就采
取限时阅读,要求学生加快阅读速度。

3.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过程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所沿用的是以教师为主的原则。

而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

现在报刊、书籍、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语篇内容,其中包涵了历史、地理、文化、
风俗、风土人情及人际关系等,只要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和对英语具有初步的自信心,就可以
保证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在阅读中体味到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尝到学习英
语的乐趣。

3.1以课文为中心,注重任务型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指导他们精读若干完整的语篇,这就要首先学好课文。

课文
是教材的中心,是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的主要依据,是课堂实践最好的语言材料,是学生学好
外语的关键。

阅读课文的过程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语言信息的过程,而是与作者交流思想,
尽可能完整、准确的理解作者传达的信息、观点和思想感情,最终理解作者深层意图的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

学生仅凭自己的英语语言水平、背景知识、生活经验及思维判断力,难以
完全准确的理解课文。

因此,教师应在课前制定出一系列的任务,引导学生阅读。

1.新课开始前,布置让学生预习单词和词组,默读或朗读课文,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生
词含义,或利用词典和教科书后附录的词汇表和课文注释,迅速浏览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并能根据课文进行简单的问答。

2.制定合理的导读提纲,针对课文内容有的放矢地提出具体
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使课文教学直接服务于阅读技能的培养。

3.课文教完后,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全貌并有助于
他们解决在预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疑惑。

4.组织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分组讨论。

对于一些有
深度,不能直接用课文原话回答的问题则采取问答形式,分组讨论,互相交流,使全体学生
在宽松而又热烈的英语氛围中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5.在全文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简单的复
述课文。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点,联系点或对应的简笔画、图片等,让学生根据这
些提示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课文或缩写、改写课文,进一步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3.2辅助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阅读不是被动的,机械的接受语言活动的过程,而是一种智力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劳动。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一种延伸。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
有关英国、美国等讲英语的国家的一些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材料,也可以选
择有关体育,音乐,电影方面的材料,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在开始的时候一定
要作好检查、督促,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英文的好习惯。

3.3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阅读的信心和毅力。

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必备条件。

要对学生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老师在给
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尽量选用一些生动有趣、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力求让
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注意掌握学生阅读时的心态,如发现学生总体的答题率较低,就应该适当调整文章的难度,或多给学生一些鼓励;训练方式要多样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朗读是有声的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因此我们可以在学生中开展阅读竞赛,讲故事比赛、故事接龙等趣味性活动,达到自我欣赏和感染他人的境界,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与成功。

提高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阅读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

因此,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大量以理解为中心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与技能,以此推动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只有认识到阅读的实质,不断实践,艰苦训练,那么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能力,阅读水平将有较大提高。

【文章编号】1236-3619(2010)03-18-01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