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

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

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

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

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

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

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土族建筑文化特点突出,别具一格。

农村一般以村落聚居,村庄大多在山脚下,依山傍水搭造房屋。

各家都有庭院,院内有牲畜圈棚,院外有厕所、菜园和打谷场。

房子是平顶的,上面可储放粮草。

房子多以三间为一组,中为堂屋,一侧为卧室,中一侧为佛堂。

卧室的炕是暖炕,连着锅灶,烧饭的火可以暖炕。

住宅的栋梁和门窗上大多雕刻着或描绘象征牛羊健壮、五谷丰登的彩色花纹图案,鲜艳美观。

土族地区一些古建筑,如佑宁寺、互助县城钟鼓楼、五峰寺等,都凝聚着土、藏、汉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尤其是佑宁寺,是一座由许多殿宇、经堂、僧舍组成的完整建筑群。

它依山就势,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绵延数里,雄伟壮观,吸收了藏、汉建筑艺术的特点和“河州砖雕”艺术的成就。

在装饰上,精工细作,木刻浮雕,层层叠叠,丰富多彩。

泥塑佛像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土族人民的建筑和雕刻艺术水平。

相关主题